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研究(1 / 1)

在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中,经济与政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脉络中,不难窥出经济与政治之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想要深入了解欧美教育系统中的课程开发,则需要先行了解政治与经济对欧美国家教育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合作发展方面的因素。下文针对学生成就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PISA结果与学校系统的关系、国家层级的教育改革、各国在学校层级的课程规定等议题,进行整体分析。

(一)学生成就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OECD素有智库、监督机构、富人俱乐部、非学术性等不同称号,目前的成员国数为30,其国民生产额总和占世界的2/3。国际性学生评量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为OECD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自2000年始针对参与该研究的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民教育阶段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与科学上的表现,每3年实施一次,获得标准化评量结果[6]。通过PISA测验的实施,有助于了解各国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成长与变化情形,作为优质教育的参考指标。

过去十年,国际性学生评量计划(PISA)已经成为世界首要的质量评鉴以及公平而有效能学校系统的年度指针,但是这些数据仅为证明,政府及教育家们应指出高效能表现的教育特质,将这些有效能的教育系统融入自己所属的教育系统脉络当中,将PISA作为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工具,建立适合于当地的教育政策(OECD,2013a)[7]。

各国政府更加关注国家层级的比较,联系社会及经济观点做效能政策的研究,以帮助学校面对危机,增加行动资源,促进更有效能的发展(OECD,2013b)[8]。有鉴于此,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且互为因果。想要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从学校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成就提升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根部扎实,开花结果。

(二)PISA结果与学校系统的关系

2012年国际性学生评量计划(PISA)数学成绩告诉我们(OECD,2013a)[9]:(1)在学校系统层面,过早入学或重读同一学年等,对于公平的结果有负面的关联;(2)在这些参与国或经济体中,人均所得(GDP)超过2万美元,包括了大部分OECD的国家,其教育系统给予教师较好的薪资,在数学成绩上也表现较好;(3)在高效能表现的国家和经济体中,学校所分配到的资源更为公平;(4)学校校长与教师在学校管理上相互合作,学生表现与学校自治管理上有积极的关系;(5)系统中有更大比例的学生数学成绩表现较差,而这些学生经常性地迟到和逃课。因此,想要了解学校教育系统的成效,可以通过学生PISA的测验成绩看出个中端倪。通过PISA测验的实施,可为政府与学校的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上述的结果提示我们:(1)提早入学与重读同一学年,对教育发展产生不利的情形;(2)提供教师高的待遇对于学生学习表现有正面的意义;(3)应该给予每一所学校公平的资源,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4)学校领导阶层与教学人员分工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习方面的表现;(5)迟到和缺课对学习效能的提升,有相当大的阻碍。

(三)国家层级的教育改革

OECD(2004b)[10]指出,PISA测验的结果会从内而外地影响到教育的系统,尽管每个国家或地区有文化上的差异,但是在教育改革上仍有其关键点值得我们思考(OECD,2004b)[11],例如,欧美各国在教育系统的教育改革重点,值得其他国家作为借鉴。

加拿大的教育系统和教育改革的特点在于:(1)政府方面的改变,使学校更有效能,学校委员会改进加入家长的参与;(2)在九年级或十年级前废止依能力分班;(3)更好地控制教育花费;(4)在国家科学架构配套下,由委员会代表省级教育长,及大部分的地区能有所选择;(5)发展省级学校系统评量“指针”,支持学生参加国家测试。

英国的教育改革则包括:(1)增加政府教育资源,使教育成为最重要的部分;乡村地区的私立学校进入政府教育,丰富早期教育资源;(2)学习结果及教学质量标准通过中央标准及效能单位或其他体制而设立;(3)最好的实务来自成功的学校,来自教师和教育观念;(4)弱的学校将给予支持,如果持续表现不佳,就需要改革甚至关闭;(5)推行多样化办学,鼓励联结外部机构包括教会、公司、社团组织,政府目标在于强化学校组织,并允许学校在改进中发展;(6)早期教育是新的重点,特别是三岁或四岁左右儿童的学前教育。

芬兰的教育改革重点则在于:(1)焦点放在数学与科学;(2)提高外语水平;(3)要求教育组织和地方教育当局改进评鉴制度以提升质量;(4)对教师建立服务前与服务中的训练标准。

法国的教育改革重点有:(1)在国家层级中强化教育视导,使用对话的方式来测试学生;(2)强化对初级教师的训练,注重实际操作;(3)提供学前教育学校,增加三岁孩童的教育机会;(4)建构更好的中等教育教学,满足学生的更多需求;(5)在中学的第一年,对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6)建立国家教育评鉴委员会。

瑞典的教育改革重点有:(1)改变地方层级的评鉴,要求独立学校和地方权力机构写出年度报告;(2)进行系统改革,建立目标为本的层级系统;(3)增加学校阐释国家课程的自由;(4)增进地方权力机构分配教育资源给合适者的能力。

由上述国家层级的教育改革发展,不难窥出从地方层级到中央层级的教育改革,总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从学校课程实施成效的展现,到国家层级的课程脉络,彰显出国家层级教育改革与学校教育系统间的互赖与互信关系建立的重要性。国家层级的教育改革,需要透过学校教育系统的配合与展现,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地方教育改革的构思,需要与国家教育政策结合,才能落到实处。

(四)学校层级的课程设置

有关各国在学校层级的课程设置,可以从资源分配、学校管理、义务教育的弹性课程等层面略作分析。

1.资源分配

参与国际性学生评量计划(PISA)研究的国家,特别重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展现,激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成为当前学校领导者的首要任务[12]。2012年的PISA结果(OECD,2013a)[13]发现,高表现的学校系统对于教育资源的分配最为公平,学校在此系统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独立安排课程与评量。

2012年的PISA结果指出,成功的学校系统在资源的分配、政策及实务上有很大的关联(OECD,2013a)[14],其中包括:(1)财务资源:如高所得的国家学生成绩表现较好;(2)人力资源:该国家若教师短缺则学生成绩表现不理想;(3)硬件资源:学校有足够合适的硬件资源,例如:科学实验室与器材,教科书,计算机设备、网络、教育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和图书馆设备等;(4)时间资源:学校比起一般时间提供更多的数学课,或是在课后学校选择花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则学生的成绩表现较好。此外,学校若能提供更多特别的活动,例如:乐团、古典音乐或是艺术等课程,学生在数学成绩表现上也比较好。

因此,想要提升学校课程实施成效与学生学习成效,当务之急在于让学校拥有更大的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此为校本课程计划、实施、发展、评鉴等自主的最大佐证。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遂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唯有重视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落实,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精进学校教育质量。

2.学校管理

OECD(2013a)[15]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学校改革转向于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性,以及更大的教育运作空间以提升表现水平,给予校长更大的决定责任及能力,也给予教师或部门的领导者(例如:班主任、教学组长、教务主任)更多的管理责任;学校也开始增加对课程与教学的选择等。这些改革使学校拥有更多的知识及更有效能的方法来分配其资源,设计课程以使学生可以学得更好。透过PISA的研究显示,当学校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努力改进课程与学习评价,较之无自主空间管理的学校,其学生的成绩较佳。因此,学校管理应该要给予更多弹性的空间,以及更自主的决定权,例如透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好。

3.弹性课程

弹性课程指国家规定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他们自己想要上或教的课程。OECD指出,在OECD所属的国家当中,义务教育中的弹性课程,在小学有6%,中学则有7%,[16]在这些弹性课程当中,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他们自己想要上的课程或是教的课程。

在捷克及荷兰的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则允许100%的弹性课程。在捷克,所有的中小学可以决定所有的义务教育课程时间,安排具体的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其学年中参与课程的计划与实施。在荷兰,每一个课程都有其目标,但是学校有自由的选择权力去决定要花多少时间在该课程,学生对于学习课程拥有充分的自主性。

在澳洲,弹性课程在小学占有58%义务教育时间,中学则有46%属于弹性课程。弹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占有相当高的比率。

在小学,加拿大分配20%的义务教育时间给予弹性课程;而苏联与斯洛伐克则占16%与15%。

另外在一些国家当中,则准许在特定的年级中,使用义务教育的弹性课程,例如波兰和印度尼西亚,在义务教育的前三年实施弹性课程;而丹麦,仅有小学第一年实施全弹性课程。

在中学,冰岛分配22%义务教育时间给予弹性课程;而比利时则为18%;智利与苏联为16%;反之在希腊、匈牙利、卢森堡、墨西哥在中小学教育当中并无弹性课程。

义务教育中的弹性时分配,也因为国家或地区而有所差异。在加拿大,课程与教学时间的分配是由省或州来安排。

在英国,每一所学校的上课日及独立课程则以政府制定为主体。

在芬兰,国家一般仅决定每一个主题课程的时间安排,授权给当地政府来设计合适于学校的行事历。

在斯洛伐克,学校则以国家架构为基准来设计属于自己的教育规划。

综合上述欧美国家的课程安排可见,在弹性课程实施方面,时数和比率上不尽相同,但欧美国家近几年来在教育改革方面,已经慢慢由正式课程转而强调弹性课程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弹性课程的组织与安排,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为学校教育系统提供更多的弹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