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述
良好的校本课程组织,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照顾学生与学校不同的差异与需要,取得最大的累积效果。本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介绍课程组织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课程要素的确定;第二节介绍垂直的课程组织的不同方法及进行校本垂直课程组织时要考虑的问题: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第三节介绍统整的课程组织,包括校本统整课程设计的意义,不同的统整课程组织模式,以及进行校本统整课程设计的步骤。学完本章后,希望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原则与模式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
结构图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你应该能够做到:
1.理解进行课程组织的重要性;
2.记住课程组织的原则,学会如何确定课程组织要素;
3.理解不同的垂直的课程组织方式与运用,了解心理组织与逻辑组织对于课程组织的影响;
4.掌握不同的统整课程组织模式与应用。初步采纳可行的模式,订立议题,合作设计一个适用于学校的校本统整课程计划。
读前反思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经历思考一下:校本课程组织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垂直的和统整的课程组织有哪些区别?你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过哪些课程组织方法?其效果如何?
对教师而言,把学校课程视作按既定的课程大纲和教材来讲授是常见的误解。众多的研究均证明: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要鼓励教师将国家课程加以调适,发展校本课程。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校本身的情况来进行课程组织和设计呢?现在来看一个中学校本课程的例子,[1]这是一个初三的德育课程:
● 新学年的挑战
● 选举学生会
● 与家人相处
● 代沟
● 保持校园清洁
● 吸烟
● 酗酒
● 软性毒品
● 公民的权利
● 交友之道
● 真爱与迷恋
● 择业
● 选科
● 升学的预备
你认为这个课程的设计与组织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问题为本”的模式设计的课程。这样的设计有很多优点,如吸引学生,因为课程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比较高,对学生的成长有利。但是这样的设计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呢?
1.初一到初三德育所涉及的课题实在很多,教学时间有限,应该选择哪些课题呢?如果只是从教师角度来判断哪些是学生要面对与遇到的问题,学生可能不一定感兴趣或需要;另外,除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问题还要关注社会的需要。
2.“以问题为本”的设计,旨在希望能够以点(问题)带面(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价值观与能力)。如何将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均衡地体现在课程设计中呢?有时由于课程设计者的个人偏好而可能导致出现偏颇的情况,于是一些道德教育的主要课题、概念可能被遗忘;处理不好,以点带面的课程设计意图便无法落实。
3.在课程设计时所选课题编排的顺序性容易被忽略,课程变得零碎,有效性也下降。特别从初一到初三的德育课程中有众多的课题,如何体现这种顺序性呢?
因此在上面的校本德育课程设计时,至少应该注意两个原则:均衡性:课程内容选择上照顾学生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均衡;课程设计中概念、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顺序性:顺序性可分为一年中各课题的连贯性、年级与年级间的连贯性。
上面讨论的问题,其实就涉及本章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课程组织”。特别是当我们确定了课程的目标、主要课程内容后,如何将这些学习经验加以组织,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完本章,你应该能够了解课程组织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并能够运用不同的原则与模式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