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属于课程论研究的重要专题之一。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既要注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要积极关注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文献阅读、体验感悟、合作研究、调查研究、反思提升,以加深认识、深化理解。
一、文献阅读,拓宽视野
文献阅读是教师这一职业内在的要求,阅读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校本课程开发文献阅读,是教师课程视野拓展和课程开发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校本课程开发文献阅读要“精”,也需要“杂”。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论文和著作,深入理解本课程所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目标设计、内容选择、课程组织、评价与领导理论知识,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脉络、实质与价值。必要时,还可以对校本课程开发文献具体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对某一研究专题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等的归纳分析,整体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全貌。另一方面需要跳出校本课程开发,广泛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文献,尽可能拓展视野,如地方文化、校本管理、课程资源、教学叙事等文献的阅读,可以成为本课程学习的源头活水。
二、体验学习,积累感悟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关注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解答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小学实践现场,开展课堂观摩等活动,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揭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并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推进提出建议。例如,以实践者的姿态进入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与相关师生一起活动发现学生成长的需求,参与教师群体审议,共同确定校本课程目标、选择校本课程内容,一起组织课程内容,真实地感受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丰富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感悟。在体验过程中,也要学会“听”“评”。要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倾听校本课程开发者的声音,还要注意家长、社会人士及研究机构或高校专家的声音,善于从这些声音中发现有利于深化校本课程开发认识的养料。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与交流活动时,也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学会“评”,把自己的看法融入评论的“大潮”中,让他评的声音来检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三、调查研究,把握现况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搜集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从而对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做出客观描述和科学阐释,并提出具体建议的一套方法。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日常校本课程开发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法,可以看到校本课程开发中直接而即时的事件、能查看事件发生时的情境、对人际行为与动机具有深刻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访谈法,是以交谈的形式,根据被访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的有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访谈法目的清楚、有针对性、能呼应研究主题,可以获得有深度的解释,对深度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内容、方法、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等有重要作用,因而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重要方法。问卷调查法,因其快速、高效、客观、调查面广等特有优势,在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中广被采用,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资料收集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较大范围的研究对象,得到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普遍性结果,因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占据独特的优势。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同时使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可以相互验证,以准确把握现状及问题,为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改进建议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四、行动研究,改进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课程行动研究。课程行动研究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一线教师与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学者密切合作,以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或者独立研究的方式,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去的一种研究方法。校本课程开发也从课程问题(课程教学不适合学生学习)入手,通过合作寻找解决课程问题的方法,再经由实践、改进,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不少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行动研究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参与行动研究,解决课程问题是本课程学习比较理想的综合性学习方式,文献阅读、体验学习、反思学习往往伴随着行动研究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学习者可以参与到专家领衔的课程行动研究课题,由专家领衔、以课题为纽带、与教师合作开展研究;也可以参与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学校为研究基地、专家提供专业支持的课程行动研究;还可以由学习者自身主动发起,与教师合作展开课程行动研究。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学习者在行动研究合作群体中,都要充分“敞开”自己的看法,实现多向信息交流,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地体验着学习和研究的快乐。
五、反思学习,提升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说明教师的学习离不开反思。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尤其重视反思。反思可以分回顾性反思、观察反思和对话反思,从内容上讲反思又可以分为效果反思、改进反思和探究性反思。效果反思主要反思校本课程开发哪些方面达到预期效果?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没有引出新问题?如果有,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些问题?反思行动对策有没有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新看法?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校本课程开发的改进反思是在考察整个研究过程后对遗留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效果反思基础上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这些行动将在哪些方面改善现状?将研究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后续研究与实践的具体措施。在效果反思和改进反思基础上,可以展开校本课程开发探究性反思,即系统回味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全过程,探讨“所做的实践”对“问题的解决”有哪些“作用和意义”,体现了哪些“道理”及其“对课程研究的价值”,等等。坚持运用反思,可以提升体验学习、行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大大提高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