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种课堂的整合模式(1 / 1)

(一)班级小课堂的整合

班级小课堂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和学科课堂整合。把科技课堂、活动课堂与课题课堂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三大形式。科技课堂,是指以自然、科技知识为内容的课堂形态;活动课堂专指供各学科的实践性和能力性的活动课开展的课堂形态;课题课堂专指供研究性学习等指定性内容领域的课题准备、课题探究和课题分析开设的课堂形态。三种课堂结合起来,构成了综合实践的专门的活动课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科技课堂是该校自主开发多年的较成熟的课堂形态。“坡度仪的测量”“水火箭的制作”等课深受学生欢迎。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以常规课形式继续开展下去,他们将科技课堂、活动课堂和课题课堂纳入了课表体系,固定授课教师,开辟定时综合实践活动的专用场地,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

2.学科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首先,梳理教材,寻找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利用本学科知识的整合,纵向挖掘知识的深度;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横向扩展知识的广度。

其次,师生共同备课。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相关主题进行探究学习,参与教师备课。其目的不单是使学生参与备课成为课堂主体,还要让学生从多种学科角度出发,宏观地了解所学知识。

最后,师生共同上课。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切合实际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展示学生在相关活动中的收获或者困惑,培养学生综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教师适当退到幕后,把课堂交给学生。

(二)学校中课堂

学校中课堂是指对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总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校园环境,即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校园活动,如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读书节四大节日为主体的校园活动;校园管理,即该校的社团管理和志愿者管理。

结合实践活动通过学校中课堂主要要达到如下目标:通过了解学校历史沿革,了解学校平面布局,了解学校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与绿色设施等。培养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艺术素养,包括学生的爱校情结,激发学生的领袖情怀和生命情感。

1.校园环境

自然景观。在打造校园自然景观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学校的绿化出谋划策。如,学校应多栽种什么树种,既能装饰校园,又可凸显校园文化;为使校园更为舒适人性化,可在校园的什么位置摆放长椅、圆桌等。

文化景观。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中最显特色、最为重要的一道风景线。班级文化包括教室的布置、班旗和班徽的制作、班训的选择、主题黑板报的竞赛、班级博客的开通等,这一系列的班级文化,既要有整体设计,但同时又要不失个性。

北碚区中山路小学对班级文化的打造很有特色。全校首先开展“给每个班级一个形象生动的取名”活动,然后评选班级之星并将其照片和最喜欢的一句话代表班级悬挂张贴于教室之外等活动,既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彰显了班级的文化品位。

2.校园活动

每年4月是重庆一中的科技月。在这一月中,以教室和操场周围活动场地,陆续开展航模/汽模比赛、计算机输入法竞赛、机器人总动员、智力快车、科技小达人竞选、科技大游园等活动。其中,以科技游园活动参加人数最多。游园活动以操场为舞台,分设为多个展台。为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积极体验,学生每参加一项活动就可获得一张礼品卡,集够一定数量之后,就可到活动主席台处领取相应的小礼品。在智力快车活动中,以年级为单位,每班推选一位学生代表参加,其他学生以“亲友团”的身份亮出本班的参赛口号和加油方式。在舞台上的学生代表,通过抢答、必答、选择班级同学共同合作答题三种方式,回答主持人所准备的涵盖了各个学科的问题。经过三轮角逐,以计分淘汰制,最终选出本年级的前三名。这些活动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3.校园管理

为使学校的常规管理更为完善,该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将学校的常规管理引入到学生活动中。例如,开展“我为寝室制订作息时间”活动,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意愿,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合理充分地分配时间。

(三)社会大课堂

社会大课堂包括社会实践和家庭活动两大类。其中家庭活动中把家务活动、家庭理财和亲情互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今学生的口袋也日益鼓起了。学会当家理财、理智消费、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对学生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确立“当家理财”这一综合实践课堂主题。

该校社会大课堂包括开放式学习法和自主式学习法两种。开放学习法即开放学习地点,彻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践中去。为学生提供参观、实践场所,也可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不分性别按各自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分组。然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度和内容。自主式学习法即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生存体验。

(四)三种课堂实施的基本程序与原则

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学校课堂中获得充分的发展能力的机会,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通过三种课堂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同学们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三种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学校尝试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随时吸取信息、整理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在三种课堂背景下,学生在探究中改变原有的设想,对新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会学习。

2.三种课堂充分体现学习的开放性

①建立便于学生交流和活动的新型课堂。在具体的排列方式上,采取“圆桌式”“散点式”等。研究的场所有专门建造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室,也有植物园,大自然等。

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充分考虑小组成员中男女生的比例以及能力、智力的互补,形成“学习型小组”。

③三种课堂的人员组成空间极大拓展。在三种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中,聘请了交警、法官等专家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丰富和开放了教学。

(五)搭建三个平台来提升三个课堂

三个平台即讲台、展台和舞台。讲台包括讲座、演讲、论坛、答辩四种讲台形式,侧重于学科知识的互动与拓展;展台指为学生搭建创新作业、过程资料、发明制作、论文汇编等才华和艺术结晶的展示平台;舞台包括特长表演和创新表演两类舞台。

①学生成为平台展示的主人。学校在班级小课堂中经常组织讲座、演讲、论坛、答辩,在学校中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搭建各种展示平台,让学生踊跃参与,主动参与,并最终由学生社团组织和管理各类平台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②成立专门机构,为学生展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各类展台的正常运行,拨专款和专人负责每次活动的运行,保证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③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扩充平台展示的多样性。例如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高校、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