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1:《美丽的黄旗山》
设计者姓名 苏丽冰 所在学校 东莞市东城区东城小学
所教年级 四年级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课题背景
东城区位于东莞市东部。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居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文明成果。这里风光秀丽、繁荣昌盛,有同沙生态公园、黄旗山城市公园和虎英郊野公园等,有东城风情步行街、世博广场和君豪商业中心等。东城小学就在美丽的黄旗山脚下,学生对黄旗山耳濡目染,并且大部分学生经常会去黄旗山玩乐和爬山,对黄旗山非常熟悉,也对黄旗山有一种深厚的情怀。学生对黄旗山只是表面上的认识,并没有深入了解黄旗山,让学生走进黄旗山,欣赏它、赞美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这些都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2.课题的意义
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带领孩子们走进黄旗山、拥抱大自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登上山顶,迎面扑来的是一阵阵微风,让人清爽凉快;山脚下的游乐场上更是欢声笑语,吸引着许许多多的孩子。通过设计本次《美丽的黄旗山》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黄旗山的历史,并从多角度多渠道挖掘黄旗山的美(如描写黄旗山的形状、山上的古庙、古亭等,赞美黄旗山的诗歌、故事、图画、歌曲、影片等),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黄旗山的美,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体会生活。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旗山的历史文化。
(2)欣赏黄旗山的风景秀丽。
(3)收集黄旗山的诗歌、故事、图画、歌曲、影片等。
(4)撰写赞美黄旗山的诗歌和文章,描绘黄旗山的美丽风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查阅书籍、调查访问等),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总结。
(2)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写出活动记录和总结报告。
(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考查,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协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黄旗山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和为家乡做贡献。
(2)通过欣赏黄旗山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操,提高环保意识。
(3)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他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孩子们还难以处理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因此本次研究要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了解黄旗山、欣赏黄旗山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进黄旗山、走进大自然,感受黄旗山和大自然的美。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黄旗的历史故事、描绘黄旗山的秀丽风光、赞美黄旗山的诗文与歌曲等,增强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璞归真大语文教学观;通过学生自己撰写赞美黄旗山的文章和亲自绘制的图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绘画水平。这样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上网查资源、阅读书籍、调查访问、网站建设、上传资料、展览交流、成果汇报等一系列活动来达成预定的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寻找黄旗山的足迹
(2)黄旗山的诗情画意
(3)黄旗山的历史文化
(4)黄旗山的未来蓝图
……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主题学习,搜集黄旗山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研究成果,过程是辛苦的,成功是快乐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生在合作研究学习中,做到资源共享,学会与他人分享,同时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网站建设、上传资料,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研究的最终成果会以调查研究、诗歌朗诵、歌曲欣赏、故事会、作文评比、图画展览、摄影大赛等形式展现出来。最后集中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网站的建设,上传资料、展示交流,分享成果的喜悦。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书籍《东城故事》、东城文化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备的资源:笔、纸、相机、摄像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续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美丽的黄旗山》这一研究性学习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提出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活动中,学生通过亲临黄旗山,游玩黄旗山,攀登黄旗山,欣赏黄旗山和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觉得在这美丽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无比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通过收集黄旗山的历史故事、诗歌、图画、歌曲等,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黄旗山的喜爱,用心去描绘黄旗山。本次实践活动是成功的,学生在活动中,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观察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艺术鉴赏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思想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经历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之后,热情高涨,心情难以平静,学生都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可以做研究了,觉得自己长大了。在上课时,更加认真听讲,总是喜欢以研究者的身份思考问题,并且会从多角度、多渠道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与人合作方法上表现得不太理想,还需要加强,有待在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改进。
《美丽的黄旗山》研究计划书
案例6-2:《简化包装,低碳生活》
一、课题背景、意义
1.背景说明
近些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开始生活讲质量,讲高贵;使用产品讲品牌,讲高档;产品包装也相应地讲精美,讲豪华。于是为了迎合人们高质量、高档次的生活,获取高额利润,厂家商家想方设法在产品包装上做文章,先是月饼包装过度;接下来是白酒包装太奢侈;服装、鞋帽、手提包,层层包装还填充;一粒药丸不得了,有的包装大过本身十几倍。产品包装日趋复杂、夸张,且在包装的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是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环境。这样不仅严重违背了自然的低碳生活,而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面对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环境,保护环境。要保护环境,就得简化包装,低碳生活。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简化包装,低碳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低碳生活的概念,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调查了解产品包装的现状及其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观察记录、调查访问、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以及互相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的发展自己。
二、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1)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
(2)了解过度包装对环境的破坏情况;
(3)知道如何简化包装,节约资源,减少垃圾,过自然的低碳生活,从而保护环境。
基本技能
(1)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2)观察记录,调查访问,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调查收集数据与材料的活动,经历研究的全过程;
(2)学生通过上网、调查收集有关过度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的材料;
(3)通过小组同学的协作互助,共享如何过自然的低碳生活,简化包装,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从而保护环境的调查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和小组同学的协作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教育学生立志坚持做简化包装的宣传者、监督员,并学会控制自我,正确选择低碳生活;
(3)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正确理念。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该班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知识量和能力有限,具有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大部分同学想象丰富,善于观察思考,敢于探索质疑。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调查。但归纳整理资料、社会调查能力都十分薄弱,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耐心给予指导,且一定要指导到位。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简化包装,过自然的低碳生活,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保护环境的目的。培养学生做简化包装的宣传者、监督员,并学会控制自我,正确选择低碳生活。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观察记录和收集资料,通过访问调查,对长辈或相关专家进行访问,宣传交流等活动来达到目标。
研究的内容:
(1)低碳生活的好处;
(2)过度包装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
(3)产品必须包装,生活中应尽量简化包装。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本课题研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观察记录、收集资料,通过访问调查,对长辈或专家进行访问等活动,最终成果将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网站发布、视频展示、宣传单展示等形式呈现。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网站、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笔、纸、计算机、照相机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续表
八、总结与反思
总结: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分析学生特征给学生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帮助学生拟订好课题,并诱导学生顺利进入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起到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确立了课题:简化包装,低碳生活的研究,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数据和资料,并自主分析数据和资料,从而,知道了低碳生活的概念,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到产品包装的现状及其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开阔了视野,提高多方面的能力,真正的发展了自己。
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很认真积极地参与其中,也有少数学生显得不积极不主动,这个时候,老师应及时去鼓励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融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来。
虽然小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但是由于他们自理自学能力还不是很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不够,某些家长对这样的活动不理解,对孩子支持不够,导致部分同学不能体验整个研究过程。
学生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后,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各小组更加团结协助,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简化包装,低碳生活》”研究计划书
观察记录表
采访表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评价表
学生评价量表
案例6-3:《到民间采风去》
所属年级:初中二年级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1.背景说明
《到民间采风去》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体现的是“人与社会”这一板块,共由五大方面进行。本单元主要截取了其中“乡土发现”这一分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相关的表达活动与写作活动。要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学生必须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带着问题与思考,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是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很具有研究空间的主题。
2.课题的意义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在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导下,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相结合,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将到当地民间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当地各民族同胞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征。并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配有文字介绍的实物,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览。为了引起人们对这次活动和民俗文化的关注,学生们还将写作新闻通讯稿或小评论、制作旅游宣传册在学校内进行宣传。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了解社会等方面得到很多的收获,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普遍对社会实践怀有很浓的兴趣,问题意识较强,能围绕主题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比较关心当代文化生活,与人合作、交流能做到团结有礼,口语表达能力较强,计算机技术能力也较强。但是在写作方面还需要老师适时提供帮助,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有主观的倾向,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合作,还有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羞于与外界的交往,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总目标
走进东莞民间,了解本土民风民俗的传统与发展,调查现代人对传统所持的观点;在校园内举办一次民俗文化展览;并能通过写作新闻通讯稿或小评论、制作旅游宣传册等方式向广大的师生展示东莞的民风民俗,从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2.研究的内容
(1)东莞人有什么信仰和禁忌?
(2)东莞在婚嫁寿诞等方面有什么传统习惯?
(3)你知道哪些东莞本土的传统节日或景点?
(4)你收集到哪些东莞本土的民谣、民谚、民间传说、民间手艺等?
(5)从你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你产生了一些什么想法?你对本土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
(6)现代人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
(7)你怎么看待现代人的这些态度或想法?从这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或问题?
五、预期成果
采访笔记、活动日记、新闻通讯稿、小评论、摄影作品、实物介绍词、宣传册、民俗文化展……
六、资源设计
1.网络资源
http://www.chinaesefolklore.com(中国民俗网)
http://www.dgyr.com/html/liyi/2008/381.html(东莞婚嫁习俗)
http://dj.flyskye.com/viewnews.asp?newsid=467(道滘特产简介)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PhotoUpload/ShowPhoto.asp?
ID=361090(可园介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44468.html(过年习俗)
http://www.tourunion.com/uu110/spe/mzfq/guangdong.aspx广东民俗风情旅游联盟(东莞风俗)
2.书刊资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趣》,钟敬文,中华书局1996年。
《中国民俗大观》,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中国礼俗学纲要》,邓子琴,中国文化刊行社1947年。
3.周围泛在资源
实地考察(如粤晖园、茶山南社、可园等);访问当地长辈、家中亲友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续表
续表
八、总结提高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学生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了很多东莞本土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的能力;同时,经过了一系列的写作活动与展示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与意义。在活动中还有待加强对学生团队的指引,以及对一些较被动学生的鼓励与帮助。评价方面要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复习与思考
1.网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青少年是网络世界的主体,网络塑造青少年,青少年推动网络发展。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调查,13.2%的青少年网民存在“网瘾”倾向。
请围绕“关注青少年网民网络成瘾”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进行相关研究。
(1)请拟定你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你选择该课题的理由(至少两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至少三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制订你的研究计划(至少四项)
2.为了调查小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请你根据调查目的,撰写调查问卷的导语,仿照已经给出两个调查问题,再拟定3个调查选择题。
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问卷范围:××学校×年级学生 日期:×年×月×日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的钱的来源是:
A.父母 B.其他亲属 C.自己的劳动所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你接受本次调查!
(6)仿照下表,根据你所涉及的调查内容,再设计一个调查统计表,以便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统计表
(7)撰写调查报告(请列出调查报告的提纲,至少3项)。
3.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近几年来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肥胖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预防肥胖、增进健康迫在眉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围绕“青少年肥胖现象”这一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1)你可以选择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搜集资料,掌握课题研究的背景,你计划搜集哪方面的信息资料?请简要列出提纲。(至少4点)
(3)课题小组获得了以下信息。阅读下列信息后回答问题。
资料1: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指出: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资料表明,即使是在大城市,7~18岁的男/女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也分别仅为0.2%和0.1%。但从1991年起,儿童超重的情况开始在中国城市中显著增多;到1995年,肥胖开始在大城市的儿童中流行。
资料2:据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介绍,在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中,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在5年间持续上升,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监测结果显示,在7岁到22岁的汉族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率继续增加。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而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2.7%个百分点,这也成为城乡男女生中肥胖率最高的群体。
资料3: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7~18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学生)人群的肥胖率比1995年有大幅度增长,城市男性由5.9%增加到10.1%,女性由3.0%增加到4.9%:农村男性由1.6%增加到3.7%,女性由1.2%增加到2.4%。这次监测与1985年、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比较,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呈全面降低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本次监测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比1985年同龄人群低。
①请用表格表示出1985年至2005年城市男生肥胖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②用最为适当的统计示意图将1985年至2005年城市男生肥胖发化率的变化情况表示出来。
(4)为了进一步获得课题研究资料,课题组决定由你对一位相关人员进行采访,请设计一个较为详细的访谈方案。
推荐阅读
1.张华,安桂清.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自然维度.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
2.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李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4:15.
[5] 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