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性学习的本质(1 / 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告诉我们,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纵观研究性学习从提出到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1.从教学的实践层面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为手段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经验、文化最主要的手段,也是促使人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人们在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和发展能力的时候,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研究性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强调“研究”和“创造”的成分。这种方式与传授——接受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在传授——接受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承受者,教师给学生传授书上现成的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学生的目的是学会知识,他不用去怀疑、去探索,一切都有现成的答案。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它要求学生主动地从自然、从生活、从社会、从教材各个方面去寻找问题,运用各种已有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十分强调学习中研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在主体性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行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积极地寻找、获取各种资料和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教学的内容层面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研究性学习的原理和方式为内容的课程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活动的方式,它又要依赖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个载体。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中小学开设了专门的以研究性学习为内容的课程,如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我国也已正式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了中小学课程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这就表明了人们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的认同。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它是“指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走向型课程”。它具体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并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问题或课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课题而展开研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它与以知识的获得为主的学科课程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学科课程重视现成的知识的学习,它强调的是学习的结果——知识的数量,虽然它也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没有落到实处。研究性学习课程重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的意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重视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既能促进学校课程的改革,又能促使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为我国培养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服务。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内容,以研究为手段,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实质是一种基于课题、项目或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基于探究的学习活动,既可以融合到各门具体的课程之中实施,也可以独立设课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