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价是指对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机制及课程实施效果的综合性的评估。《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由于促进学生素质、教师专业和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跟学校评价息息相关,因此,建立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便格外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崭新的经验性课程,其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都有着自身的特点,由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评价亟须解决评价过程中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校评价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将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设计为五个方面:“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价目标要在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以及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同时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创生与完善,促进学校制度和文化的重建,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师生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学校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着眼点加以确定。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校评价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对各小学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校具体保障措施的实行。包括对教师的安排、课时安排、场地安排、设备配套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是评价的主体。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
实施学校评价的首要内容是学校是否按《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课程设置落实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只有落实了课程设置,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才有了前提保证。此外,关于课程设置的评价还需要关注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以及指定领域所包括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四个指定要素。
2.制订方案和计划
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评价也是对学校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学校是否制订了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是否制订了分年级的计划?计划的制订是否有长远规划?是否体现学校特色?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措施?等等。
3.建立组织机构
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价的又一重要内容是学校是否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可由教科室主任或一名校级领导负责,把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吸纳为课题组成员,同时聘任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士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4.校本培训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要担任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组织管理、方案规划设计、信息收集整理等诸多任务,教师如果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培训,断难胜任。同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指导教师,需要各科教师开展协同教学,便更需要学校对指导教师开展包括政策、理论、技术、研究方法等内容,以专题讲座、研讨、经验交流、个别指导为形式的系统的校本培训。对学校培训教师的内容和形式培训进行评价,有助于推动、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开展。
5.管理制度
学校是否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校是否充分认识到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有没有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价的重要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学校有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教务处是否定期指导、检查、评估,相关方面的协调工作如何,是否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对综合实践活动成绩突出的教师的奖励措施等。
6.资源的开发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资源的开发有密切的关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实际也是课程资源成为凸显课程价值、教育价值的过程,也是各科课程资源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能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也是评价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又一内容要素。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学校有没有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开发利用地区的优势资源;学校有没有立足社区特色,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学校有没有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开发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此外,还可以考察评价学校开发利用人才资源利用情况,如本校教师资源的利用情况,校外人才资源的开**况,以及信息课程资源的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7.学校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人员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题,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形式和活动结果。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发展。因此,是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营造科学、民主、开放的校园氛围,也是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学校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教育行为文化等,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有哪些改变,有没有建立和健全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资料是否齐备并能够体现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合理,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等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校评价的方法
1.组织学校进行自我展示
组织学校进行自我展示,主要就是开展校际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在活动过程中的知名度,还可以充分满足学校自我表现的欲求。
2.组织学校进行自我评价
学校开展自评工作,是学校建立评价小组,根据评价内容和标准开展自评活动。主要方式有:由校长、教导处、教师代表、学生、家长等共同组成学校自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地开展自我评价活动;撰写自评报告,自评报告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包括:自评过程;学校开展本课程的基本情况,如所开展的活动,学生的发展情况,课题研究的进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家长和社会的反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建议或要求等等。
3.组织学校之间互评
具体做法是:由各片组长、学校分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互评小组,同时邀请部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社会人士参加,通过听汇报、查阅资料、座谈、实地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有计划地开展互评工作;根据资料撰写互评报告,对评价学校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或意见。
4.建立学校管理评价制度
建立定期对学校进行互评、不定期的展示性评价、经常进行自评的评价管理制度以及表彰奖励制度。运用激励机制,如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绩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直接挂钩等方式,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对学校的评价要侧重于评价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状况,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三方面,每一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统一。
复习与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该怎样进行活动方案评价?
2.综合实践活动该如何实施学生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该如何实施教师评价?
4.综合实践活动该如何实施学校评价?
推荐阅读
1.张华.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2.朱雪松.如何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
3.蔡永红.对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有宝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全球教育展望,2001(2).
5.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5-6年级).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 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 顾建军.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丁朝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