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过程(1 / 1)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包括以下几个过程:首先,对照指导纲要,考察活动范围,看活动属于自然领域、社会领域,还是自我这一领域;其次,考虑活动的范围,即是指定领域还是非指定领域,是指定领域中的哪一个领域;然后分析活动的主体;接着设计具体活动的目标,最后设计活动阶段目标。

(一)对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考察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些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中已作了规定,因而在设计目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些目标。比如开展人与自然领域的活动,对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发现与这一方面有关的活动应该实现以下目标。

1.小学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初中

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二)考察开展的活动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总则”部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并对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作了规定。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具体目标时要注意本主题属于哪一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又是如何规定的,然后再去制定活动的具体目标。

(三)分析活动的主体

一般来说,参与活动的主体是不同的,大致有年级、班级、小组与个人,因此在考察了活动的领域之后,应该分析活动的主体,看看究竟是年级活动、班级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如此,目标的设计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以年级为主体的活动目标设计

以年级为主体的活动,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所参与活动的学生年龄特征来设计活动目标。其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相应的目标。

2.以班级为主体的活动目标设计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活动,首先要求全班同学能够自主提出大家共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班级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制定出本次活动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级以及年龄来确定。在定出大体目标之后,学生能够制定出本次活动的计划和方案,然后能够搜集信息和获取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以班级为主体的活动的目标应该更多考虑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

3.以小组为主体的活动目标设计

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时,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分组合作的能力,能够根据兴趣、能力、性别进行自愿组合。其次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活动的总目标,制定本小组的目标以及计划或方案,然后明确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与小组成员协商,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分享成果。小组活动可以是在年级确定了大的活动范围的情况下,然后分小组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或者是在班级确定了大的活动范围之后,由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或者由各个小组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不管哪种情况,都要求小组能够制定出本组的活动目标。

4.以个人为主体的活动目标设计

以个人为主体的活动需要强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评估自己能力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发现问题,然后利用各种条件解决问题。在国内,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展开,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活动的实施一般都是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逐步深入,个人活动也会成为学生喜欢的研究方式。而国外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采取了个人活动的形式。当然在以小组为活动主体时,如有可能或必要,也可以设计个人目标。

(四)设计具体活动的目标

由于活动项目的千差万别,因此活动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对一个具体的活动项目进行目标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此活动是属于哪一个领域,然后再对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头脑中确立一个大致的目标框架,接着考虑这一活动是适合班级开展,还是适合分小组进行具体的活动,还是单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以后就可以考虑根据活动主体再来确定一些重要的目标,最后将目标具体化。

(五)设计活动的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因此,在必要时可根据活动的不同阶段设计活动的阶段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