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分析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关于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教授所给出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此处的“解释”理解为“诠释”)理解的一种活动。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范畴,因而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今本特征,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构建性等。
1.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简介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2.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从教师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景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做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实施或实践的解释性意见。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时间或行动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4.教师叙事研究的基本追求是变革自己的实践
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而在于“重述和重写那些能够导致觉醒和变迁的教师与学生的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教师写教育事件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是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写作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说将成为困难。不少教师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写作之前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值得叙说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