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1 / 1)

总的分析,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

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教育实验的假设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假定性解释,是教育实验的理论构想,为实验研究目标和方法提供方向,是教育实验进行科学探索的关键和基础。

(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假设形成后,研究者就应着手分析和确定各种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实验处理是教育实验中所要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即如何来操纵变量,使其更有效地对因变量构成影响;如何控制无关变量,使其对因变量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或对不同被试组的影响保持不变);如何观测因变量,使之能准确无误地说明被试在自变量操纵前后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程度。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