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研究设计的类型(1 / 1)

为了在教育研究中正确运用实验研究法并促进实验法的发展,必须对教育实验做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确定教育实验的类型、特点、操作程序、适用范围和条件是搞好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前提。

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根据研究样本的选取特点,可以分为组内设计、组间设计、混合设计;根据实验中控制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等。以上这些类型可以相互交叉,出现更复杂的类别。

1.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

前实验也叫非实验,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一些变量及其关系,这种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最不严格,因此它可以作为正式研究的前期积累资料的手段。前实验设计有三种模式,即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

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最高,实验者严格地操纵实验变量,以及控制各种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

真实验设计由于对变量的高度控制,很难将实验结果推广到现实生活中,因此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实验研究,由此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无法很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准实验设计。

所谓准实验,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研究对象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2.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经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这类实验的优点是能把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严格分离出来,并给予确切的操作与控制,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验。

3.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确认性实验的目标主要在于借助实验搜集事实材料,确认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说内容的基本特征,并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叫试探性实验。研究问题来自实际,所以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实验强调的是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事实基础上概况经验性规律,追求最大限度的有效性。这类实验在现场情境下进行,在研究方法上带有很大的试探性,操作程序不太规范。因此,内在、外在效度均不高。

探索性实验包括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它是以认识某种教育现象或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规律为目标,通过揭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果关系及问题的解决,来尝试创建某种理论体系,所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探索性实验主要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此类实验以专门研究人员为主进行。

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对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正和完善。这类实验具有明显的重复性,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复进行的,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实验较高的外在效度。

4.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是指同一实验中研究者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实验,也叫单一变量实验。由于单因素实验的自变量单一、明确,操纵相对比较容易,实验难度相对较小。

多因素实验是指在同一实验中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也叫组合变量实验。这类实验要操纵的实验因素较多,实验的过程比较复杂,因变量的观测内容也随之增多,因而在研究整体上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