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访谈时提问的操作技巧
研究者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被访者开始回答问题时总有一个心理酝酿过程,因此访谈者的提问应从简单逐渐向复杂过渡。为了营造融洽的访谈气氛,访谈者也可以在进入正题前先和被访者聊聊家常,比如他的籍贯、住房、家庭、爱好等。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例如在谈论变迁问题时,按事件先后发生的顺序提问就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影响所谈问题的系统性,遗漏某些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对于那些访谈经验不足的人来说尤为必要。
第三,题目转换自然。在访谈中,需要从一类题目不断转换到另一类题目。这种转换如果太突然,往往会使调查对象因为毫无心理准备而产生困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要提一些过渡性的问题,使话题自然转换。例如在从家庭关系问题转向工作问题时,可以问:“您的家庭生活真好,在工作上也一样好吧?”或者“您的家庭生活虽然不太愉快,但工作上还好吧?”再如从工作问题转向业余爱好问题时,可以问:“您的工作这么紧张,业余时间怎么安排?”
第四,注意引导。在访谈中被访者有时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同样的内容,有时则会跑题,这就需要调查者及时进行引导,使访谈步入正确的轨道。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例如“你跑题了”“这个问题不用再谈了”“我问的不是这个问题”等,以免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适当时机,礼貌而巧妙地转移话题。例如,可以将被访者所谈的那些不着边际的内容加以总结说:“您刚才谈的是某某问题,很好,现在请你再谈谈某某问题。”以此把话题引向所需。也可以从被访者所谈的漫无边际的材料中,选取出一两个跟正题有关的话进行提问,如:“您刚才谈的某某问题是怎么一回事?”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例如给他倒水递烟,中断谈话,当谈话重新开始后,提出新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在引导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就是复述。来自访谈双方的两种情形,使复述成为必要。一种是当被访者的回答支支吾吾,看上去对所提的问题不甚理解或未听清楚时,就要对问题进行复述。这种复述的节奏要慢,使被访者有反映、理解的余地。另一种是访谈者对被访者的讲述不明其意或未听清楚时,就要复述能够记住的被访者的回答,以其引导出被访者对回答的纠正、解释或准确、完整的内容。
第五,保持客观中立。访谈中要尽力做到客观公正,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例如说“您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也不要夹杂带有情感的字眼,如先进、落后、自由、保守等,这样才能保证访谈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六,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对于一些难以启齿的敏感性问题或涉及被访者隐私的问题,一般不要直接提问,否则容易刺激对方,致使访谈破裂。比较可行的是请他(她)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回答有关问题,或者事先设计出几种回答写在纸上,让被访者选择。如果经多方努力,被访者仍不愿谈论这些问题,就不要一味强求。
第七,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提问的语句越简单越好,做到用简短的提问换取充分的回答,而不是用冗长的提问换取简短的回答。提问的语言应该通俗化、口语化和尽可能地方化,尽量避免使用学术术语、书面语言和“官话”“套话”。此外,调查者要根据被访者的特点,灵活掌握提问的语速和语气。例如对一般人的提问,语速要适中,语气要平和;对孩子提问,就应用较缓的语速,亲切的语气;对老人提问,则要放慢语速,声音稍大。
2.访谈时追问的操作技巧
“追问”指的是访谈者就受访者前面所说的某一个观点、概念、语词、事件、行为进一步进行探询,将其挑选出来继续向对方发问。换一句话说,追问就是由访谈者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而追加的问题。追问一般可能基于几点原因:一是访谈者需要被访者更详细的回答;二是访谈者在被访者的回答中得到了未预期到的与研究目的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就此更加深入地交谈;三是验证访谈者是否正确地理解了被访者的回答。追问的确有利于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因此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者应当多注意被访谈者的神情和力求分析访谈者语言中的深层含义,以判断是否适合追问。在开放型访谈中,追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使用受访者自己的语言和概念来询问受访者自己曾经谈到的看法和行为。然而,我们访谈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往往是:在被访谈者的回答与自己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进行追问甚至是逼问。以下为追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追问的时机与度。“追问的时机”指的是访谈者就有关问题向受访者进行追问的具体时刻。一般来说,在访谈才开始还未进入较为深层次的访谈时最好不要追问,否则会使被访者产生抵触的情绪。当然,如果在受访者谈话时,访谈者发现自己对一些具体的细节不太清楚,希望对方进行补充或澄清,这种时候访谈者可以即时进行追问。
“追问的度”指的是访谈者向受访者追问问题的合适程度。追问要讲究适度,访谈者在追问时要考虑到受访者的感情、访谈者本人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访问问题的敏感程度。追问适时和适度的一个具体办法是注意捕捉受访者在谈话中有意或无意抛出的言语“标记”。而相对应的就是访谈中最忌讳追问方式:访谈者不管对方在说什么或想说什么,只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挨个地把问题抛出去。
第二,追问的具体策略。要使追问适时和适度,访谈者必须首先将自己的“前见”悬置起来,全身心地倾听对方谈话。在倾听的时候,访谈者应该对对方使用的语词保持高度的敏感,发现了重要的词语、概念或事件以后需要记下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追问。
3.访谈时倾听的操作技巧
“听”是一门综合的艺(技)术,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需要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听”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在访谈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不要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一般来说,受访者在说话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动机和逻辑。虽然访谈者可能有时会觉得受访者所谈的内容没有意义,但受访者通常有自己的理由和需求。因此访谈者一定要耐心倾听,不仅要注意受访者所说的具体话语,而且要思考对方的动机、愿望和需求。在访谈的过程中,如果访谈者听到了自己希望继续追问的重要问题,不应该立刻打断对方,而应该等待时机,在受访者谈话告一段落时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
第二,容忍沉默。在访谈中,造成受访者沉默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如无话可说、不好意思、有意拒绝回答访谈者的问题、思想开小差、在建设性地思考问题等。如果访谈者不能确定对方长时间保持沉默是否是因为在进行一些建设性的思维活动,可以试探性地询问对方:“请问您在想什么?”如果研究者在访谈关系尚未建立起来就询问对方一些敏感性话题,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回答。如果对方表示了明显的敌意,不愿意继续与访谈者合作,访谈者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询问对方是否愿意与自己公开地讨论一下无法合作的原因。通常,访谈者在受访者沉默时,首先要扩大自己容忍沉默的能力。访谈者要相信自己对所探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对访谈的情境有一定的判断。这样,受访者也会相应地感到轻松,也就会比较自然地表现自己,包括沉默地思考访谈者所希望了解的一些问题。
4.访谈时回应的操作技巧
“回应”指的是: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言行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言语反应和非言语反应。回应的具体方式一般常用的有:认可;重复、重组和总结;自我暴露;鼓励对方。认可:访谈者对受访者所说的话表示已经听见了,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重复: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事情重复说一遍,目的是引导对方继续就该事情的具体细节进行陈述,同时检验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重组: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换一个方式说出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邀请对方即时做出纠正,同时起到与对方进行高级共情的作用。总结: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一番话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来,目的是帮助对方清理思想,鼓励对方继续谈话,同时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自我暴露:访谈者对受访者所谈的内容就自己有关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鼓励对方:受访者通常有一些顾虑,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是否符合访谈者的要求。尽管访谈者一再告诉对方,按照自己的思路谈下去,但是受访者往往习惯于听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