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法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访谈计划阶段、访谈的实施过程阶段和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阶段。
1.设计访谈计划
设计访谈计划阶段主要包括:明确访谈的目的、访谈问题设计、准备访谈所需资料、确定访谈对象并与其确立研究关系。
(1)详细说明访谈目的。一般来说,研究目的是指明了研究所要达到的总目的。因此,进行访谈设计时,首先需要将一个比较笼统的、大的研究目的变成比较具体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各种具体假设。然后,再进一步明了回答研究问题、检验研究假设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2)访谈问题设计。访谈问题设计是访谈法研究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在详细说明访谈研究的具体目的和研究变量之后,研究者就需要考虑选择访谈问题的具体类型、拟定具体的访谈问题和反应方式、确定访谈问题的编排顺序等。具体来说,访谈问题设计又包括设计访谈问题类型、拟定具体的访谈问题和反应形式、确定访谈问题的编排顺序和试谈与访谈提纲的修订四个环节。
在访谈研究设计中,访谈问题的类型主要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开放式问题是一种非限定性的回答式问题,访谈人员提出一个问题,由访谈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一般不做任何限制。封闭式问题的备选答案是访谈人员事先设定的一些标准化的答题选项。这些选项一要相互排斥,不能相互交叉或包含;二要能穷尽访谈目的所涉及的各种现象;三要意义明确,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做出多种解释。
拟定具体的访谈问题,要根据访谈目的来进行,每一个问题都要满足某一研究变量操作定义的有关要求,成为某一变量的具体度量指标之一。问题的措辞要有技巧,一般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问题的提出。提问时不能提带有引导性的问题,也避免提被访谈者难以回答的问题。②问题的表达。要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③问题的说明。尽量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某些特殊用语也要进行解释和说明。
访谈问题的编排顺序,要有利于不同问题的过渡,使交谈自然地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逐步深入探讨访谈人员所关心的重要问题。问题过渡要自然平稳、逐步推进,前后顺序应有一定的逻辑性。一般都应遵守“漏斗顺序”的编排原则,即先由一般、非限定的问题,逐步过渡到具体、有限定的问题;由较大的笼统问题过渡到较小的实际问题。
试谈是访谈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检验拟定的访谈问题和有关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可行性,存在哪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访谈设计进行修订,形成正式的访谈问题和访谈程序。试谈工作结束后,就应及时根据试谈情况对访谈设计进行修订。
(3)准备访谈所需资料。充分做好访谈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是保证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访谈内容充分熟悉;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的信息;协商访谈相关事宜;选择好合适的访谈时间和地点。以下具体谈谈协商访谈相关事宜和选择访谈的时间、地点。
一般来说,访谈者在访谈开始之前就应该向受访者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课题,并且就语言的使用、交谈规则、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和录音等问题与对方进行磋商。在访谈开始之前,访谈者应该向对方许诺志愿原则,说明在研究的过程中受访者有权随时退出。如果在研究报告中需要引用受访者提供的资料,研究者将对所有的人名和地名使用匿名。如果受访者的语言是访谈者不熟悉的,访谈者要尊重受访者的语言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访谈者应该学会用受访者习惯的语言方式提问题。在访谈开始之前,访谈者还应该与受访者协商是否可以对访谈进行录音。一般来说,如果条件允许而受访者又没有异议的话,最好对谈话内容进行录音。录音可以帮助研究者日后分析资料和撰写报告。此外,录音还可以使访谈者从记笔记的负担下解放出来,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受访者身上。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录音也会产生副作用。如果良好的访谈关系尚未建立起来,受访者感到不安全,录音有可能使他们感到紧张不安,甚至选择隐瞒那些今后有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利后果的信息。另外,有的受访者可能觉得谈话被录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谈话中尽量使用正规的、堂而皇之的语言,不愿意使用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然而,如果访谈者不录音的话,有的受访者可能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似乎自己提供的信息不够重要,不必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
关于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一般来说,应该尽量以受访者的方便为主。一方面是为了对受访者表示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受访者在自己所选择的地点和时间里感到轻松、安全,可以比较放松、自如地表现自己。研究者应与受访者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长短与对方进行磋商。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充分的收集访谈资料的过程应该包括一次以上的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应该在1~2小时之间;尽量使用受访者的母语进行访谈;准备后继访谈的,要在访谈结束前留下铺垫。
(4)确定访谈对象并与其确立研究关系。针对自己的研究问题,联系访谈对象是研究者需要进行的工作。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访谈对象。确定访谈对象之后,研究者需要与具体的受访者建立研究关系。实际访谈的第一步是接近访谈对象,那么,访谈者应注意:第一,访谈者的衣着打扮应干净整洁。第二,在自我介绍和研究说明阶段,访谈者应该沉着自信,不能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第三,要使用正面肯定语气邀请访谈对象参加访谈研究。第四,应通过适当方式让访谈对象放心,访谈者应承诺对谈话的内容保密等。
2.访谈的实施过程
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访谈内容的记录;访谈进程的控制和结束访谈。
(1)访谈内容的记录。访谈记录也是一项需要特别注意的专门工作。结构式访谈的记录比较简单,只需按照规定的记录方式,把被访者的答案记录在事先设好的表格、问卷上即可。无结构式访谈的记录则有一些不同方式。对访谈内容的记录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笔记;二是录音。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笔记一般不会遭到访谈对象的拒绝,但难以记下访谈对象所说的每一句话,但是录音机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访谈对象一般不愿意被录音,而且,录音后仍需把录音转为文字资料,其工作量十分巨大。如果条件允许,访谈者可以再配一名专门记录的人员来负责记录。在记录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受访者的谈话最好能够一字不漏地被记录下来,在访谈初期,访谈者很难知道哪些资料有用,哪些资料没用,因此,最好的预防措施是:记下所有的事情。访谈者在事后进行补充记录时一定要注意将自己放回到访谈的情境之中,身临其境地回忆当时受访者所说的原话。一般当场记录应征得被访者的同意,记录下的内容要请被访者过目并核实签字,以免使谈话内容对他构成损害。当场记录也可用录音、录像的方法将谈话内容录下来。事后记录的优点是不破坏交谈气氛,使访谈能自由顺利进行。事后记录缺点是有些内容可能会记不住或记不准而损失了有用的资料。
访谈中交谈双方除了有言语行为,还有各种非言语行为,如外貌、衣着、打扮、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人际距离、说话和沉默的时间长短、说话时的音量、音频和音质等。因此研究者应关注受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受访者的非言语行为不仅可以帮助访谈者了解双方的个性、爱好、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而且可以帮助访谈者理解他们在访谈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访谈者本人的非言语行为(如服饰、打扮、动作、表情和目光等)也会对访谈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2)访谈进程的控制。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无论受访者的回答怎样跑题或啰唆,访谈者都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厌烦,而只能用前述引导的方法改变局面。这种表现可以获得受访者的好感,对于访谈的顺利进行意义极大。
访谈者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受访者如果看到的是一张毫无表情的脸,就会认为自己的话不被访谈者重视,从而失去谈话的兴趣。表情过于严肃,也会使受访者产生紧张感,从而影响对问题的回答。因此,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受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例如谈到受访者的挫折、不幸时,要有同情和惋惜的表情;谈到受访者遭遇的不平之事时,要有义愤的表情;谈到受访者一些难于启齿的隐私时,要有理解的表情;谈到受访者的成绩或得意之事时,要有高兴的表情等。访谈者还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受访者的影响。例如,访谈者提问后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往往会使受访者局促不安,张不开嘴;而如果提问后目光转向自己的笔记本,做出一副准备记录的样子,则会令受访者从容许多。相反,在受访者侃侃而谈时,不看着对方,只盯着自己的笔记本,会使对方误以为他的谈话令人厌倦,从而中止陈述;而如果目光专注于受访者,他就会感到一种认同,从而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再如,访谈者在受访者陈述时连连点头,匆匆记录,这些动作都可以鼓励对方谈下去;如果受访者的回答离题太远,则可以停止记录,这会起到制止作用;如果在受访者回答后感到内容不完全,可以停止发问,用期待的表情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等。
(3)结束访谈。访谈活动的最后一步就是做好访谈的结束工作,如果需要还应为再次访谈做好安排。因此,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这不仅是对访谈者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且对研究工作具有直接意义。
通常的建议是:尽可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结束。访谈者可以有意给对方一些语言和行为上的暗示,表示访谈可以结束了,促使对方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说出来。如果必要的话,访谈者还可以做出准备结束访谈的姿态,如开始收拾录音机或笔记本。为了给结束访谈作一些铺垫,访谈者也可以谈一些轻松的话题。结束访谈时应向访谈对象表示感谢,为下次可能的访谈工作留下好的印象;如果需要,要向对方表示,今后可能还要再次合作,希望再次请教有关问题。
3.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结构式访谈的结果便于整理,非结构性访谈的结果相对而言比较难以整理分析,因为其内容为描述性的并且可能分散,量化分析比较困难。大部分情况下,为深入分析研究结果,需要首先使用编码系统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做出结论和推论,并将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至此,整个访谈研究也就圆满结束了。关于访谈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参照本书第八章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