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在这里,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以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取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明确规定总体,这是取样的第一步。研究目的和课题性质决定了总体的范围和内涵。例如,“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中,总体是全国所有中学生,而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所中学的中学生,也不是某几个地区的几所中学的中学生。从某一总体中取样的样本,经过研究获得的结果只能推广到这一总体中去。
取样的随机性。取样中,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对象具有均等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彼此独立,在选择上没有联系。可以采用抽签或随机数目表法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取样的代表性。取样中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代表总体。只有样本具有代表性,由样本特征推断的总体特征才有一般特性,对总体的研究结果才有推广价值。取样的偏差将导致研究结论无效。
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1)研究的不同类型;(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的方法。取样大小的参考值(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100。相关、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实验研究:条件控制较严密的研究,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密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30人。
3.取样的基本方法
抽样的形态可分成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主要的类型。随着研究者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计划的不同,所应选择的抽样方法也不同,研究者应根据现实情况及研究性质来选择最适合的抽样方法,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1)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就是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常用于定量研究中,具体的抽样方法有以下几种。
简单随机取样 简单随机取样是指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简单随机取样的优点是:可以保证全部标识的代表性;能够确定抽样误差的理论值,并且简便易行。这是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而且所抽取样本较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局限是: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简单随机取样有抽签和随机数目表两种具体方式。抽签是指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放进一个器皿加以充分混合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记下号码,然后把抽取的签再放回器皿中,再次摇动和抽取,如此反复,直到取够所需数目为止。随机数目表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目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系统随机取样,由于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与简单随机取样相比较,抽样误差要小一些。如果把其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特征的变异度大小或增减程度依次编号,进行系统抽样,其结果常与分层抽样差别不大,但它又有比分层抽样设计更简单的优点,所以在抽样调查中常被采用。系统随机抽样,要考虑研究总体的情况。如果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如考试试卷,男生单号,女生双号,那么,很可能出现样本的系统误差,抽取的样本只有一个性别。
分层随机取样 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即按总体中具有各类特征的对象所占的比例,在总体中随机抽取同样比例的样组成分的取样方法。适用条件及特点: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要使抽取的样本能客观反映总体的结构特征,就可以采用类型取样。这种取样方法兼顾了总体的各个层面、不同类型的观测单位,因而获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分几层、如何分层,要根据已有研究进行。如文理科有差异,与中间学科无差异,则分两层。关键是一定要根据总体情况。因此,分层是以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为依据的。
采用分层取样的步骤:首先了解总体中各特征的差别,按特征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占的比例。其次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配各组中每一类别的人数。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分层抽样是将已知的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特征,如分数、智力等,按不同的水平分层,然后进行类型取样。
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教育实验中,考虑到教师学生的配合等问题,有意地选定研究班级而不打乱原教学单位,所以它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必须看到,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比如存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性别等差异,一般说,代表性不如个别取样,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我们在选定研究学校和班级时,必须十分谨慎。比如,一般学校的尖子班,对一般学校的普通班是不具代表性的。因此,在这样的班级中获得的研究结果,对类似学校、类似班来说是适用的。但要向一般学校普通班推广就会遇到困难。
(2)非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是指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未知的,抽样方式不是随机的,样本是按研究目的而选择的。非概率抽样常用于质性研究或小范围的非正式的研究中。具体的抽样方法有以下几种。
目的抽样 当研究情境不能运用随机抽样时,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选择样本称为目的抽样。目的抽样与随机抽样的区别在于它们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它们运用的逻辑基础不同。随机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所选择的样本要有代表性,而目的抽样的逻辑基础是想掌握和了解样本的真实情况。
完全抽样 完全抽样是指样本数量和总体数量完全一致。这是抽样的特例,通常在总体数量极少的情况下适用。例如某班有6位学习困难学生,研究者就将这6位学生全部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异质抽样 异质抽样就是抽取某种特征完全不相同的、差异最大的个体为样本,目的是为获得两类信息,一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二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共同之处。采用异质抽样的研究常常是为了进行比较研究。
同质抽样 同质抽样是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相近的个体为样本。与异质抽样相比,同质抽样走的是中间道路。如在一项研究中,所选择的学生既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也不是选择学习成绩最差的,而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这些学生能代表大部分学生。
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又称偶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
立意抽样 立意抽样又称定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在教育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是需要综合地考虑实际问题。不同的研究目的会要求不同的抽样方法。定量研究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质性研究一般采用非概率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