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题的基本原则(1 / 1)

虽然教育科研课题十分丰富,但要真正选择一个既有较高价值,又适合自己的研究实际,能够取得研究成果的课题并不容易。为保证研究的质量,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选择研究问题的一条首要的基本原则。“需要性”是指所选择的课题应符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实际需要。需要若按范围大小分,可分为国家需要、集体需要和个人需要;若按时期分,可分为近期需要、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若按内容分,可分为教育理论的需要、教育实践的需要。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要面向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面向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研究者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应从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应从学校、学校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和时代的需要出发,这样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无禁区,但选题有约束。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如果选题违背科学性原则,问题就会陷入非科学或伪科学的歧途,使研究一无所获。例如,牛顿晚年证明上帝存在的研究课题,以及种种“永动机”的研究课题,都是违反科学性原则的,其结果导致研究的失败。科学实践一再证明行不通的课题就不宜去选了,否则科研课题就是不科学的了。但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是一个很广大的空间,并不是由一条鸿沟截然分割开来的,有时还很难区分。因此,有的课题看来荒谬绝伦,毫无意义,但在事实材料和理论根据还不足以断定是错误时,就不要轻易地加以否定。

3.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有独创性和突破性,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造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意义,能使所选的问题在科学理论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或在应用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从而保证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选题的创造性并不在于前人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多少重复性工作,而在于研究者是否把握了课题的本质内容,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做出创造性的突破。选择前人未做过的问题当然有创造性,但老问题也可以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经做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站在前人已经达到的科学高峰上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不继承前人的成果和思想,就谈不上创造。所以创造性原则应是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要做到选题有创造性,首先要加强教育文献的收集工作,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其次,要注意到最有希望最需要创造性而且最能激发创造力的地方去选题。如到不同学派激烈争论的领域去选题,到研究的空白区去选题,到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去选题,到实践提出了迫切需要的方面去选题。最后,是提高鉴别能力和锻炼有助于选题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原则强调了科学研究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新现象和新规律的本质特征。如不贯彻这一原则,研究问题就会因循守旧,重复雷同,不仅满足不了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指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研究问题,对预期完成问题的主观、客观条件尽可能充分地估计。选题不要好高骛远、贪大求全,也不要妄自菲薄、知难而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量力而行。对各方面条件深思熟虑,认为对问题的研究有了相当的把握,然后才动手。当然,所谓“可行”并非说宁愿把难度较大而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放弃,专门去选择那些无意义但是容易做的课题。而是说,应该研究那些既有价值又有可能的问题,或者力所能及的问题。可行性原则强调了研究问题的现实条件,若不具备现实条件,问题的研究就可能达不到既定的目的。如果进行具体分析,可行性通常包含以下主观和客观方面的条件。

客观条件是指课题研究应首先具备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技术、人力准备等,同时客观条件还可以指科学上的可行性。这就是恩格斯指出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研究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选题,乍看起来似乎是从事物发展的需要出发的,但由于它不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违背了基本的科学原理,这样的选题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

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课题。就小学教师而言,最好选择那些本人考虑长久,而又有兴趣的课题。由于选题是自己提出的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因而更容易激发个人的信心和责任感,更容易发挥出个人的创造性。

【案例】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07级中文一班的几位同学在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时候,几个同学结成一个小组,准备进行一项课题研究。研究小组成员在一开始提出了很多研究课题,如“繁体字作为兴趣课程进入小学课堂的可行性”“小学奥数现象”“幼小衔接”“小学生住宿利弊研究”“小学体育特长生学习生活现状研究”“浅析北京市小学择校现象”等。最后小组经过多次激烈讨论和询问老师的意见后,把“北京市小学择校现象研究”作为小组的研究课题,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课题更加贴近生活和富有研究价值,也更容易搜集资料。

5.效益性原则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查阅一些研究资料,以便全面了解前人或他人在自己提出的研究的课题上已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寻找科学的依据和研究方法,从而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帮助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同时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选题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题必须恰当,如果选题不当,论文就可能“流产”,或没有多大价值,因此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选题总的原则是:第一,要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课题。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教育改革的难点、重点、热点);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创造;空白的填补,通说的纠正,前说的补充。第二,要选择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自己是否有浓厚的兴趣;能否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课题大小是否适中;是否占有资料或具有占有资料的条件;是否能得到师友同行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