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者:杜玉春
督 导:张日昇
仙人掌,一种带刺的植物,接触它时,可能会将我们的手刺伤。因此,我们多数时候是不敢碰触它的,怕它伤害我们,然而正是这种满身带刺的仙人掌能开出美丽的花儿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明的内心世界,看看他这棵带刺的仙人掌是如何开出美丽的花儿的。
一、个案介绍
小明(化名),男,16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小明、妹妹四人。父母本是外地人,来本市已有多年,并在该市买了一套房子,非本市户口。父亲一直经商,在本市有自己的店铺,喜欢饮酒,脾气暴躁。母亲则是家庭主妇,专门负责照顾小明和他2岁多的妹妹。小明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生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出去做生意,小明就跟着自己的爷爷生活,后来爷爷在小明上小学四年级时去世。爷爷的病故对小明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令小明突然间失去了精神支柱。由于抑制不住对爷爷的思念,在家人为爷爷守夜的一天晚上,小明独自一人到爷爷在山上的坟墓前待了整整一夜。爷爷去世后,小明又回到了父母身边,跟着父母生活,他却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爱,直到现在跟父母的关系一步步恶化。
治疗者与小明是在某市一所中学的心理咨询室相识的。记得当初小明的班主任将他带到咨询室时,他给治疗者的第一印象是有一些紧张和胆怯,面部潮红,仿佛积压了太多的情绪,需要释放出来。治疗者在与小明班主任的交谈中以及与小明的直接接触中了解到,小明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关系紧张。小明与父母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他感到母亲不疼爱自己,经常打骂自己,骂自己“不是人”诸如此类的话。小明以前不会反抗,但现在长大了,变得有力气了,有时会反抗,跟自己的父母打起来。因为很讨厌父母的唠叨,所以他有时就不回家,在网吧过夜。特别是小明和治疗者接触之前的近半个月,由于忍受不了父母的谩骂,小明甚至产生了要杀害自己父母的念头,不过小明没有真的这么做。当治疗者问小明是不是不会这么做时,他说如果父母再这么打骂他的话,他就会这么做。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家庭关系,治疗者让他从玩具架上选择五个玩具,分别代表父亲、母亲、爷爷、妹妹和他自己,来构建一个家庭关系图。图6-6是小明制作的家庭关系图。
从表6-1可知,小明与其父母现在是一种近似于隔离的关系。小明对自己的父亲已经不抱有希望,而对母亲还存有一丝希望。小明的爷爷已经去世,虽然生前最关心小明,现在只能在小明的精神世界里默默地守护着小明,充当小明的守护神。小明也经常会梦到爷爷,并听到爷爷对自己说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妹妹还不懂事,所以小明感觉自己现在最大的依靠就是妈妈。而对于自己,小明感到了人生的迷茫,就像处于流浪生活中的三毛一般。小明是多么渴望得到指引,他用“无助”“无知”“渴望”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简简单单的三个形容词却将小明内心的那种彷徨与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6-6 小明的家庭关系图
表6-1 小明的家庭关系
第二,师生关系紧张。小明与其班主任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冲突。小明感到自己的班主任很烦,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埋怨自己。当小明感到不耐烦时,就与班主任顶嘴,而班主任会到小明的父母那里“告状”,害得小明挨骂,致使他和父母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其实小明与班主任的关系起初挺好,但后来小明认为班主任和自己的父母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所以才会对班主任的印象越来越差。
第三,同学关系紧张。小明的同学关系也很不好。他经常上课时在班级里捣乱,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并经常在网络上以父母骂自己的口气和内容去骂自己的很多同学,如“你不是人”,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多数情况下,同学都没有回应,当同学有回应并表示不满时,小明会打骂对方,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
第四,学业问题。在学习上,小明经常逃课,很少学习,平时的作业也不做,学习成绩非常不好。以前还会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最近连考试成绩也不关注了,学习成绩因此一路下滑。
第五,其他品行问题。因为不愿回家,小明经常通宵上网,玩一些暴力电子游戏,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并在此过程中结交了一些社会青年,并与他们成为朋友,时常参与打架斗殴。小明还很喜欢喝酒,来借酒消愁,曾有一次喝了整整一瓶一斤装的二锅头,还带了一瓶酒,醉醺醺地回到学校上课。
二、治疗过程与分析
整个治疗过程共由11次咨询构成,其中9次咨询使用了箱庭疗法,共制作了9幅箱庭作品。
(一)第1次咨询(某年1月4日)
1.谈话
小明由他的班主任带着来到咨询室,班主任首先介绍来意,并简单介绍了小明的情况。小明在旁边听着,表情显得特别紧张,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积累的强大情绪。之后班主任离开,治疗者和小明开始单独交流。我们谈了他的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详细地谈了他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因为小明在谈话中表现出想要杀害父母的想法,我便让他做出承诺,必须保证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不能做出伤害他人或自我伤害的行为。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在玩具架前沉默了两分钟,然后在沙箱的左上方放了两间房子,在中部挖河,并放了一只船、一座桥和六只鸭子,在右上方放了一个亭子并用沙子垫高,还放了一棵树,后将树移至中上部,在中上部放了一个身着红衣的读书小和尚、一张书桌和一个站在后面身着黄衣的小和尚,在左下方放了一座塔、一对仙鹤和一对正在对弈的老者,在右下方放了一个亭子、一个写字的和尚和两只乌龟。
箱庭制作者对作品的言语描述和感受的表达也是箱庭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制作完成以后的交流过程中,小明说这次作品的主题为“人生”(图6-7)。“这是我自己的人生,共由四个阶段构成。右上方代表我的早年生活,也就是我的现在,那个站着身穿黄衣的小和尚是我自己,无所事事,想像前面那个读书的小和尚一样学习,却又不知该怎么做。右下方代表我的中年生活,感到很迷茫。左上方代表我老年的休闲生活。左下方代表我死后的安逸生活。”小明感到那只行驶的船也处在迷茫之中,不知要到哪里去。小明用“向往”“悲伤”两个词来形容自己制作完箱庭作品以后的整体感受。
图6-7 第1次箱庭作品:人生
3.治疗者的分析
卡尔夫(1988)认为,来访者的第一次箱庭可以说明来访者与其自身无意识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说明来访者的个人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小明的第1次箱庭作品呈现的是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作品的界限较清晰,基本上比较和谐,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也没有使用与攻击性有关的玩具,基本上没有将潜在的攻击倾向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代表他早年和中年的那两个和尚以及那只不知要飘往何方的小船,将迷茫感和存在于自身的悲观意念表现了出来。代表他自己的小和尚无所事事,也是小明近来行为表现的形象写照。老年的休闲生活和死后的安逸生活,都是他想要竭力从悲惨的现实中逃脱出来的表现。死亡也意味着重生。同时,依照箱庭的空间配置理论,沙箱的左下方是体现发端、起源和诞生的地方,它是可能性和发展的源泉。治疗者希望小明在箱庭世界里经历过一种象征性的死亡以后,重新经历一种象征性的重生。
水本是生命之源,却让小明感到恐惧和不安,这象征着小明在面临自己强大的无意识的冲击时所产生的恐惧。小明在沙箱中放置的第一个玩具便是房子,而且在沙箱中代表他人生四个阶段的四个角落,都放有具有母性承载性和保护作用的房子或塔,这是一种想要回归幼年的象征,通过退行的方式来寻求一种保护和内在的治愈。茹思·安曼(2006)认为,四方形的房子象征着大地,也象征着大地母亲的庙宇。同时,对于房子的强调也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小明不能从自己的母亲那里获得足够的保护,缺乏对家庭最基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四个角落都有房子,自己却不在里面,表现出小明对家的失落。另外,塔象征着精神上的宁静、祥和,是精神皈依的象征(张日昇,2006),小明也是在寻找着自己曾经失落的精神。小船向左行驶着,也表现了一种退行。茹思·安曼(2006)认为,向左的运动表明退行,或者它们代表的更可能是能量向无意识的回流,这可能意味着回归无意识或者是无意识中能量的回归或汇集,指向一个新的目标、新的进程。对小明来说,船的行驶过程也是为了寻找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这种表现在以后的几个箱庭作品中也有体现。可见,小明今后的发展任务是去摆脱对无意识的恐惧,与自己的无意识进行真实的接触,重拾那份本该属于他自己的安全感,寻求一种自我认同,逐步树立自信,进而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咨询结束后,治疗者又和小明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向他进一步了解小明的情况。
(二)第2次咨询(某年1月8日)
1.谈话
小明今天的心情比上次放松了很多。简短的问候之后就引出了这次的话题,然后重点谈了他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与爷爷的关系。小明曾跟着爷爷生活了几年,这几年是他心目中的美好时光。对小明来说,爷爷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人物。爷爷去世以后,小明便感到突然之间失去了重要的依靠,非常痛苦,曾经独自一人跑到山上爷爷的坟墓前待了整整一个晚上。即使到了现在,小明也会经常梦到爷爷。在梦中,爷爷叮嘱小明要照顾好自己。针对小明和爷爷深厚的情感,治疗者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回去以后给已经去世的爷爷写一封信。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在沙箱的中部从左至右挖掘了一条河流,然后在沙箱的左下部放了一个拿着一把伞的妇女,中部放了一个婴儿,中上部放了一只老虎,之后将河道清理干净,在河流的左侧放了一座桥,又在沙箱中放了一些树和草,在河里放了一条蛇,后来又将蛇放回了玩具架。
小明这次作品的主题为“引路”(图6-8)。在描述箱庭作品时,小明看着沙箱中部的那个婴儿玩具说:“这是一个小男孩,十四五岁,代表我自己,前面的妇女(背对着小男孩)是我的母亲,我特别渴望前面的母亲能够帮助我……后面的老虎代表危险,会对小男孩造成威胁……小男孩不知道如何能够渡过前面这条河,这条河是一个坎儿,迈过去就会顺利,迈不过去就会掉进河里。前面的桥是唯一的出路,却离我很远,我不一定能看到它。”小明用“渴望”“希望”两个词来形容自己制作完以后的整体感受。
3.治疗者的分析
这次作品的界限比较模糊,本应在一起的母子却由一条河隔离开,而且小男孩的后面也潜藏着威胁,即一只带有强烈攻击性的老虎,随时会对小男孩造成致命的伤害,这是一个潜在的攻击性场景,紧张的气氛令整个作品显得极不和谐,再加上一开始放入沙箱后又取出的蛇,这些都暗示了小明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危险处境。Grubbs(2005)认为,在箱庭中表达攻击可以分解制作者被压抑的情感。受伤的场景是深层心理创伤的表达,它将那些原始的被激怒的情绪以痛苦的爆发表现出来。小明正是通过老虎对小男孩的潜在威胁的表达,将长期以来被压抑的情感和深层心理创伤释放和展现了出来。蛇是深层创伤的象征,小明将蛇放入又取出,这可能预示小明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无意识中那种深层的创伤。
图6-8 第2次箱庭作品:引路
虽然小男孩有很大的危险,母亲却依然背对着他,对自己的孩子置若罔闻,让小男孩更加感到恐惧和不安,这是忽视的表现,瑞·米雪尔把它看作创伤主题的一种。同时,这也是小明在现实生活中与母亲的关系的真实写照。在现实生活中,小明感觉不到母亲对他的关心,给予他的只是忽视和责骂。婴儿是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心,小明用一个婴儿玩具来代表自己,是一种典型的退行性表现,显示其内心的弱小和心理能量的匮乏。Neumann将幼儿自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母子一体性阶段(0~1岁)、分离阶段(1~2岁)、自性固化阶段(2~3岁)。孩子从母亲的关爱中体验着安全感,这叫作母子一体性阶段。若是这一阶段的发展受阻,儿童就会出现发展的停滞。Chiaia(2005)认为,在深层的非言语水平上,箱庭可以让制作者碰触到与母亲的早期关系。小明在此次箱庭中表现了母子分离的情形,这可能反映了他婴儿期时在母子一体性关系的发展中存在障碍。现在小明需要在箱庭治疗中重新回到发展这种最初关系的阶段,去修复这一关系。
虽然有唯一的一座桥可以通往母亲那里,却离小男孩很远,小男孩很难看到。本是生命之源的水却让婴儿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甚至担心自己掉进河里。绿树和草虽然可以给他带来保护,却只是暂时的防护。母亲的手中拿着一把合着的伞,张日昇(2006)认为,伞能够遮风避雨,是保护的象征,而闭合的伞则可能是一种可能与准备,伞所保护的往往就是来访者认为最为主要的东西。因此,伞的出现表明小明想要寻求一种保护,而伞在此刻却是合着的,不能为小明提供这种保护。这些都反映了小明在强大的无意识力量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然而只有经历冲击的洗礼,他才能从恐惧中走出来。荣格(1969)认为,只有在彻底被遗弃以后,我们才能够体会到我们自身所与生俱有的那种希望的力量。
(三)第3次咨询(某年1月11日)
1.谈话
咨询一开始,当治疗者问起上次让小明完成的作业(写给爷爷的一封信)时,他说自己没有做,因为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小明来说,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爷爷的离去带给他的巨大精神创伤。
小明之后谈了自己这两天的情况,说这两天晚上都回家吃晚饭,父母还是骂他,他挺心烦,就背着父母偷偷从窗户跳了出去,到网吧上网,和那帮朋友一起玩网络游戏。他对父母的敌意如故,又说自己还是很愿意好好学习的,但父母的行为让他无法好好学习,然后又谈了他的爷爷、外公、外婆等。在谈到他的妹妹时,小明说对待妹妹还算行,不过有时也挺想欺负她,因为小明知道妹妹夺取了很多本该属于他的父母之爱,而真的做时却又舍不得。他之后对箱庭作品的描述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谈到同学关系时,小明认为他们班的女生是弱势群体,而男生却很“贱”,当他们惹着他,让他有理由对他们发泄的时候,他会对他们动手。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先是到玩具架前选择玩具,然后拿了一些树、花、草等植物放入沙箱中,集中于沙箱的下部,并对植物进行了一些移动和调整。之后,他在沙箱的左侧放了两匹马。上面的那匹马较大,棕色,他还将马的四条腿陷入沙中;下面的那匹马较小,黄色。最后他又添加了一些植物。
小明这次作品的主题为“路”,见图6-9。他看着沙箱中的那两匹马说:“上面的那匹马是我,下面的那匹马是我妹妹。我们有着相同的起点,希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希望妹妹不要像我现在这样……两匹马的朝向不同,分别走向两条不同的路。上面的那条路缺乏水、草,也没有帮助。下面的那条路,途中有水、草,有帮助,更好走一些。代表我的那匹棕色的马走向的是上面的那条路,代表我妹妹的那匹黄色的马走向下面那条路,两条路分别通向不同的终点。上面那条路的终点是仙人掌,它代表不好的终点,其余的仙人掌代表着阻碍。下面那条路的终点是那朵花(右下方),它代表美好的终点。”在我提到他将那匹棕色的马的四条腿陷入沙中时,小明说:“代表我的马本来在玩具架上站得挺稳,我却将它的腿陷得很深。代表妹妹的马本来在玩具架上站不稳,我轻轻放到沙箱中,腿没有陷得那么深,还有很多余地。不知道这是天意还是人为。”
之后,小明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他将沙箱中部的植物向两侧移动,并在中部挖了一条河流,对治疗者说:“本来在沙箱中部有一条很窄的路,可能的话,我能够找到这条路,就能到达美好的终点。后来看到这条路太窄,太不清楚,太不好找,所以就扩宽了路面,还挖了一条小溪,让我更好找一些。”在谈到自己做完箱庭以后的整体感受时,小明说:“希望我的这匹迷路的马能够认出那条正确的路。”小明用“希望”“渴望”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最满意的是一阵阵马蹄声。
3.治疗者的分析
作品中没有表现出与攻击性有关的主题,却暗含着严重的心灵创伤。小明将那匹棕色的马的四条腿陷入沙中,这可能是小明自己内心压力的反映。除了在创作过程中的少量变动外,小明在作品完成后对作品进行了大的改动。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宁静、和谐。在创作过程中以及作品完成后,小明对玩具进行了多次移动。这些改动和移动都是对混乱情绪的梳理,也是小明在与自己的无意识进行尝试**流的表现。
图6-9 第3次箱庭作品:路
小明的现实处境就像是那匹棕色的马,没有了正确的方向,四条腿陷入沙中(瑞·米雪尔认为这种陷入是创伤主题的表现),拖着沉重的脚步,正在一步步走向一个不好的终点,它的周围一片贫瘠,没有水、草的滋养,也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指引。但是,毕竟小明后来将那条唯一正确的路拓宽了,变得不那么难以找到了,还出现了孕育生命、给予滋养的水,这是一种很好的迹象,是小明与自己的无意识进行交流的结果。至此,无意识变得不是那么可怕了,而是开始展示出积极的作用。向右前进的两匹马是一种前行的表现,也是小明为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而做出的努力的反映。小明希望妹妹以后不要像他现在这样,希望妹妹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发展,表现出对妹妹的关心,这一点令治疗者非常感动。小明在苦难中慢慢地长大和成熟起来。
(四)第4次咨询(某年1月15日)
1.谈话
小明这两天白天在家里,晚上出来找朋友上网。治疗者发现他的手指上有一个小伤口,他不时地用另一只手抚摸着它,我就问起此事,他说昨天和人打架时不小心被对方用木块打了一下。原来,小明的那帮社会朋友与另一帮人在上网打游戏时发生冲突,因为不好意思不动手,小明便第一次直接参与了那帮朋友的打架。他也知道和这些人交往不好,但实在是需要有朋友一起玩,自己也想学好,只是做不到。谈到明天就要考试,他说自己不紧张,从他的表情中也没有看到紧张的感觉,可见他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在沙箱的中部堆起一座圆形岛屿,周围是一圈湖水,湖中放了一只螃蟹,左侧放了垂钓老者。然后,他在岛屿上放了在第一次箱庭作品中使用过的塔和对弈老者。之后,他又将中部的岛屿扩大,将中部的一部分沙移至四周,在沙箱的中部放了一对仙鹤、植物和一个背驼着小龟和青蛙的石龟。他还在沙箱四周放了一圈植物和一圈动物,其中左侧是两条狗、一只黑色的鸟,中上是两只鸭子,右侧是两只大熊猫、一只天鹅和一匹斑马。
小明这次作品的主题为“小花园”(图6-10)。他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时不时地与治疗者谈话,很放松的样子,并在一开始就说这次要做个抽象一点儿的作品,没有前几次那么有思想。在介绍作品时,小明说:“这是一个小花园,还有一个小湖,我很向往。各种动物聚在一起,和睦相处,岸上的鸭子和狗也是和睦相处的。”并说自己制作完以后的最大感受就是感觉到整个作品比较和谐。
图6-10 第4次箱庭作品:小花园
3.治疗者的分析
整个作品的布局界限分明,井然有序,作品的构造也比较富有创造性,内容也很丰富,给人一种美感,和谐度极高。创造过程中发生了大的变动,并在作品完成后进行了一些调整。小明曾经多次对玩具进行了移动,通过调整使得作品越来越完整,这也是一个自我梳理的过程。作品中没有体现与攻击性有关的内容,而是一片和谐、宁静的氛围。各种动物和谐相处,人们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花草树木繁盛,共同构造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茹思·安曼(2006)认为,沙箱的中心部分通常包含着箱庭的中心主题,曼陀罗总是出现在箱庭作品的中心,它们代表着自我与自性的关系的不同层面,甚至象征着人格的核心。小明的这次作品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化趋向。中间岛屿构成的圆,岛屿周围的湖水构成的圆,外层的动物构成的圆以及最外层的植物构成的圆,共同构造了曼陀罗的形象,它代表着全部、圆满和神圣的意象。曼陀罗代表一种包含在保护性的圆中的秩序,这个圆置于心灵混沌和分裂倾向之上。放置着不同玩具的圆圈代表着特殊原型的具体方面,它们依次是自性完满的各个部分的表现(茹思·安曼,2006)。Bradway(1997)认为,中心化往往与自性箱庭相伴而生。小明这次的箱庭作品可以被看作典型的自性箱庭,是自性的展现,它表明小明开始了自性确立的漫长旅程。卡尔夫假设,当一个儿童存在问题时,自性就会因为缺乏母亲的保护或者受到了过度焦虑的保护而无法展现出来,使得正常的发展无法展开。在治疗者营造的自由与受保护的氛围之中,箱庭能够促使自性的呈现。这种治疗环境再现了最初的母子一体性阶段,创造了一种内在的平静,其中包含了人格走向整合的趋势。
另外,出现在第一次箱庭作品中的塔、对弈老者和仙鹤,现在开始出现在沙箱的中部,也体现着一种中心化的运动,是趋中的表现。曼陀罗的圆形轨迹也是典型的趋中和整合的表现,是治愈主题的表现。
(五)第5次咨询(某年1月18日)
1.谈话
在谈到前两天的考试时,小明说在考试期间没有紧张,没有多么在意。他这两天也没有跟父母吵架,但和父母基本不说话,仍然每天上网打游戏,还在玩网络游戏时与别人发生争吵。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先是在沙箱中放入骑牛牧童,放入房子、亭子、对弈老者、垂钓老者、两只船、桥,之后重新整理布局,自左中部向右下部开挖了一条宽宽的河流,在中部至中上部引了一条支流,并在支流上放了一座桥,这样就将沙箱中的沙子分成了左上、左下和右上三个部分。他在右上部放了三个亭子、两个对弈老者、一棵枯树,在左上部放了三座建筑、一棵绿树、骑牛牧童、垂钓老者,在左下部放了一座塔、一对仙鹤,并在河流中放了两只船、六只鸭子和两只乌龟。起初他把那只小龟放在大龟的身上,后来又将它们分开,在此过程中也对玩具进行了局部的移动和调整。
小明这次作品的主题为“方向”,见图6-11。“右上部是休闲区,左上部是居住区,左下部是游览区。左下部的游览区很神秘,未曾被人侵入,我想去探索,但是比较难,因为没有目标和方向,给我带来压力、迷惘。我现在正在探索的途中。”当治疗者问到那两只乌龟时,小明说“还是分开好,这样就各自有各自的方向和目标”。小明最喜欢的就是左下部的岛和那座塔。他自己没有在箱庭作品里,却希望自己能够在那座塔里面,这样就会有成就感。小明的整体感受是“想去发现、去探索”“神秘”。
3.治疗者的分析
这次作品没有表现出与攻击性有关的主题和场景。整个作品的界限也较清晰,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和谐,只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大的变动,频繁地移动玩具和大量动沙。
这一次的箱庭作品和小明的第1次箱庭作品具有很大的一致性,风格颇为一致。与第1次作品相比,塔、仙鹤仍然在左下方,处在一个孤岛之上,仍然是他的精神归宿的象征;两只乌龟仍然在附近,只不过这次距离近一些,而且由在岸上到了在水中;上方的房子、垂钓老者都在大体相当的位置。
无论是向左行驶的船只,还是向左游动的那两只乌龟,都体现了一种退行,退回到原始的状态。Mark Pearson 和 Helen Wilson认为,箱庭能够促成一种积极的退行,进而促成治愈。小明希望探索左下方的神秘岛屿,给自己一种很大的神秘感,希望能够进入塔内,那样的话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不仅是退行的表现,更是一种回归,回到儿童的原初状态和母子一体性的阶段。想要进入塔内的想法,再加上塔的承载性所具有的母胎的象征,更是一种母胎回归的象征,这样就能回到生命的原初状态。这是想要回归母亲身体的一种隐喻(Chambers,2005)。在瑞典语中,母亲的子宫(uterus)也被称为生命之母(茹思·安曼,2006)。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回归,小明在寻找着内在的自我,找寻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归宿和港湾,并从中得到给养,重新恢复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能量。Weinrib(1983),Ammann(1991)和Ryce-Menuhin(1992)认为,箱庭疗法引发的回归是治愈的关键。由于箱庭治疗者的延迟解释和非指导性的静默态度,箱庭促使了创造性回归的发生。塔是精神世界的象征,小明也是在不断的探求与摸索中寻找着自己曾经失落的精神。
图6-11 第5次箱庭作品:方向
在这次作品中,两只乌龟在朝着左下方的神秘岛游去。在商代,人们把龟视为一种能够预知未来的灵物,并用龟壳来占卜和预知未来的吉凶。乌龟生活于水中和陆地上连接着水下和地上,因而也是沟通无意识的使者的象征。在小明的第2次箱庭作品中,这两只乌龟是在陆地上的,而这次它们则到了水中,表明了小明与其内在无意识的进一步沟通。卡尔夫认为,乌龟是对立面的整合的象征。Bradway(1997)将乌龟看作转化的象征。从乌龟的生活习性来说,小乌龟在出生以前就被父母遗弃,依靠太阳和月亮这对“天空父母”为自己引路。荣格(1969)认为,只有在被彻底遗弃以后,我们才能够体会到我们自身与生俱有的那种希望的力量。在第4次作品中,小明在沙箱中放了驼着一只小龟和青蛙的石龟,龟妈妈和小龟是连为一体的,显示着小龟对龟妈妈的依赖。而在这次作品中,小明起初也是把在第1次作品中使用过的那只小龟放在龟妈妈的身上,后来又将它们分开,并说“还是分开好,这样就各自有各自的方向和目标”。这种由连为一体到彼此分离的变化,可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它预示着小明开始了更为深入的自我探索过程和内在潜能的激发过程,一步步走向自立。
(六)第6次咨询(某年1月22日)
1.谈话
小明昨晚深夜两点才到家。因为治疗者事先提醒了小明父母需要调整与小明的关系,所以父母让他进了家,没有骂他。只是他跟母亲因为别的事情吵嘴,母亲用木棒朝他的头上打了几下。因为母亲打得不疼,所以小明也就没有还手。当治疗者谈到昨晚跟他父亲打电话聊了几句并得知父亲还很关心他时,小明显示出很紧张的样子,让我千万不要和他父亲聊,他父亲说的话都是不可信的。在谈到考试时,小明说自己没有关注成绩,考卷发了以后,他没有看成绩,就把它放在了抽屉里。之后我们谈了他上网时间多、学习时间少、不努力学习等问题。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在沙箱中部放了六个正在学习的小和尚,右下部放了一对正在对弈的老者,又在沙箱中放了牛、羊、狗等六只动物,在沙箱的左下、左上和右上各放了房子或亭子,在沙箱左下方挖了一条小河并在小河上放了一座桥,之后又在沙箱中零零散散地放了很多植物,并进行了多次调整和移动。
这次箱庭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学习的,小明将其命名为“专心”(图6-12)并说:“学习不能被外界因素影响。人物都代表我,在学习;动物都是我父母,他们故意干涉我学习。我把人物特意往沙子中按了按,表示我学习很认真,不受动物的影响。只要人物先静下来,动物也就静了。”小明最满意的是将人物按入沙中的动作,并说“这样就牢固了”。在谈到完成作品后的感受时,小明说“很庆幸,庆幸自己知道不应该受父母的影响”。
3.治疗者的分析
这次作品的主题虽然是“专心”,但从小明的整体描述来看,它反映的是他和父母之间干扰与反干扰、对抗与反对抗的冲突,因此实质上是与攻击性有关的主题,并表现出一种潜在的与攻击性有关的场景。就整个作品的界限来看,将人物与动物散乱地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比较模糊和不和谐。整个创作过程中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他多次移动玩具。因为他认为动物会干扰自己的学习,所以代表父母的动物被看作具有攻击性的玩具。将人物按入沙中的动作以及人物能够摆脱动物的干扰,这些都是小明坚定与力量的表现。Bradway(1997)认为,野生动物暗示着难以控制的攻击性的能量,驯养动物暗示着能够控制的能量。用温顺的驯养动物代表父母的同时,可能也是小明无意识中那种破坏性力量逐步得到驯服和控制的象征。
4.与小明父亲的交流
就在这次咨询的前一天晚上,小明的父亲突然给治疗者打电话,表示了他对小明的关心以及对小明现在处境的担心。治疗者便与小明父亲约定以后见面详谈。这次咨询过后的第三天,治疗者和小明的父亲主要针对小明的家庭关系进行了一次谈话。治疗者建议他在对待小明时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暴躁脾气,并在小明面前适当地表现出对小明的关心和爱护。
图6-12 第6次箱庭作品:专心
(七)第7次咨询(某年1月26日)
1.谈话
在谈到前几天的考试时,小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这两天正在准备把原来落下的内容赶紧补上来,主动借同学的笔记,同时这两天晚上睡不好觉,因为在考虑如何将成绩提上来的事情。小明与父母的关系相对好转了一些,这两天回家特别早,昨晚一开始还在他妈妈吵嘴,后来他们静下心来交流,并相互做出了保证,妈妈保证以后不再老是唠叨和骂他,他也保证以后好好学习。他也和爸爸吵了几句,后来想想是自己的错,于是向爸爸道歉,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跟爸爸道歉,后来双方达成了妥协。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在沙箱的中部自左向右挖出一条宽宽的河流,在河流中放了两只船,之后在沙箱的下部和上部各放了三个正在学习的小和尚,在沙箱左下部放了一个亭子,在左上部放了在第2次箱庭作品中使用过的代表母亲的那个拿着一把伞的妇女,后又将她移到左下部,还在右下部放了在第3次箱庭作品中使用过的代表好的终点的花和代表不好的终点的仙人掌,并将那朵花插在仙人掌上,还在沙箱的上部和下部放了一些植物。
小明这次作品的主题为“学一生”(图6-13)。在介绍这次的箱庭作品时,小明说道:“河流顺流向下(向左)流淌着,流淌着的河流代表我的人生,两条船分别代表我和我妹妹。河流没有阻碍,一直向前。河的流动代表着我不停地学习……我特意把花种在仙人掌上,代表仙人掌开花……母亲在眺望代表着我的那只小船,表示她对我的希望。母亲背对着家里,朝向我这里,把重心转向我……学习着的小和尚代表我所学到的东西。”
在整个作品中小明最满意的就是“仙人掌开花”和“母亲的眺望”。做完作品以后,他充满着希望,“以前是希望自己与父母和睦,现在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够好起来”。
3.治疗者的分析
这次作品中间的那条河流将整个作品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边界非常清晰,具有一致的风格,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和谐。整个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着大的变动,共对玩具进行了六次移动,特别是对代表自己母亲的玩具由左上至左下的移动。没有使用与攻击性有关的玩具或场景。此次箱庭作品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积极变化,分别体现在一些玩具的戏剧性变化上。
首先是拿着伞的妇女这个玩具。在第1次箱庭作品中,她作为小明的母亲,对小明是忽视的,背对着小明,没有关心,给小明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和恐惧,而在这次的箱庭作品中,同样是作为小明的母亲,对小明却是关心和挂念着的,将关注的重心由家庭转移到小明身上,从岸上远远地眺望着象征小明的那只船。
其次是船。虽然这时象征小明的那只船也是远离母亲的,却是一种具有安全感和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外部世界的表现,有了自己的方向,完全不同于第1次箱庭作品中没有方向,不知将要漂向何方的那只船了。
最后,就是那棵仙人掌和那朵花。在第3次的箱庭作品中,作为好的终点的那朵花和作为不好的终点的那棵仙人掌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性存在,小明如果沿着自己已经走出的那条路继续下去的话,将会到达不好的终点。仙人掌对小明来说是障碍和不好的终点,是小明内心中那种破坏性力量的象征,小明随时有被这种破坏性力量吞噬的危险。但是,在这次的箱庭作品中,小明却将那朵花插在仙人掌上,将两者组合起来表示仙人掌开花,这是将看起来彼此对立、水火不容的两方整合为一个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的共同体的表现。
图6-13 第7次箱庭作品:学一生
瑞·米雪尔认为,整合的表现是治愈主题的反映,表现了内在的治愈。至此,小明内心中的破坏性力量和建设性力量通过一种象征性的方式结合起来了。
代表美好终点的那朵花共出现三次,在第3次箱庭作品中第一次出现,在第4次箱庭作品中第二次出现,在本次箱庭作品中第三次出现。仔细观察的话,会注意到这朵花在这三次箱庭作品中始终都在同一个位置,这是一种极富意义的表现。花的位置一直没有变,说明小明对于到达美好的终点的那颗希望之心一直没有变。只要希望还在,一切都有可能。
仙人掌开花也是转化主题的表现。申荷永(2004)认为,转化是一种过程,在过程中积累与酝酿着转化的可能。转化的主题不仅仅是一次沙盘的呈现,而是包含了几次沙盘或系列沙盘中的连续性表现。仙人掌开花是一种隐喻,具有深刻的内涵。能够开花是仙人掌的本质属性。同时,拥有潜在的自我治愈力,能够达到自我治愈,是每个人内在的本质属性,也是小明自身内在的本质属性。小明正是通过将花插在仙人掌上这种极富仪式性的动作,将自身潜在的自我治愈力激发和表现了出来。
综上可知,小明内心的冲突和对抗在慢慢得到一种建设性的治愈和解决。对小明来说,将来要发生的可能是一种由关注内部世界到关注外部世界的转变。这在小明的表达中可以窥其一斑:“以前是希望自己与父母和睦,现在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够好起来。”
(八)第8次咨询(某年1月30日)
因为放寒假的缘故,小明所在中学的心理咨询室要封闭,所以这次咨询的地点改在了治疗者本人所在大学的箱庭治疗室。小明表示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陪他一起来,这对小明和他父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预示。后来由于小明的父亲最近工作较忙,所以小明一个人前来。
1.谈话
小明谈了他最近几天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在学习上,小明与家长约定了一周的学习计划,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小明要按照约定的内容分配作息时间,完成这一周的学习计划之后就可以玩几天。实际进展很顺利。在家庭关系上,小明与父母的关系相对来说缓和了很多,也不怎么相互对抗了,小明对父母的印象也有了改观。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拿了五辆汽车放在沙箱的中部,朝向右方,然后在左中部放了一头狮子,朝向右方,并且在狮子前方挖了一个沙坑,露出一点蓝色的底面,最后在右上部和右下部各放了四盆花,排成平行的两排。
图6-14 第8次箱庭作品:冲刺
小明这次箱庭作品的主题为“冲刺”(图6-14)。在介绍箱庭作品时,小明说:“这是一次阶段性学习冲刺。几辆车向前开动,其中最落后、最小的那辆车代表我,我认为我能够马上追赶上去,我有这个信心。这辆车本来就是赛车……后面的路不平坦,前面的路平坦,我已经走过那段不平坦的路途……狮子表达着坎坷的经历,是一种阻碍前进的动物……右边的花代表着终点。经历过坎坷的赛车会最终赢得冠军,我相信自己最后能够赶上来。”小明最满意的是制作的那个沙坑,很有创造性。在谈到完成作品后的整体感受时,小明说:“相信自己,努力前进。”
3.治疗者的分析
作品的题目是“冲刺”,这一富有竞争性和对抗性的主题体现了一定的攻击性。狮子的出现破坏了整个作品的风格,使得界限较为模糊,同时也使得整个作品显得即和谐又混乱。整个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显得比较完整,基本上没有变动,也没有移动玩具。狮子是一个具有强烈攻击性的玩具,它的出现使得作品中暗藏着潜在的攻击场景。
开动的车辆代表着动力和能量,朝向右方的运动是一种前行。自左向右的运动也表明了一种向着外部世界的发展。代表他自己的那辆最小、最落后的赛车,象征着他现在在学习中所处的境地,但毕竟是赛车,从功能上来说,比其他车辆跑得更快。瑞·米雪尔认为,箱庭中这种能量的表现是治愈主题的表现。治愈的主题及其表现往往反映着来访者内在的积极变化。小明相信自己能够追赶上其他车辆,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左边的沙坑代表着小明过去的坎坷经历,对他来说本是一种阻碍,狮子则代表着一种游离于自我控制之外的破坏性和攻击性本能,象征着小明内心的阴影。虽然有种种障碍,但毕竟赛车已经度过了坎坷,前方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这代表着小明摆脱了过去的阴影,克服了原始本能的破坏性力量,开始掌握控制权和主动权。赛车具有巨大的能量,却是由人来驾驶和掌控的,是一种极富建设性的力量。同时,以赛车比赛这种积极的竞争表现方式来表达内在的攻击性能量,是一种升华了的表现方式。右边的花代表美好的终点,是一种丰收和喜悦的象征。小明相信自己能够赢得冠军,对前景充满希望。
(九)第9次咨询(某年3月5日)
1.谈话
隔了一个寒假,小明这次的心情很好。小明首先谈了在寒假里的活动。他在假期除了回老家旅游五天外,一般都是每天上午学习,下午、晚上和同学一起打篮球。小明整个假期和父母的关系还算不错,也没有了以前那种憎恨的表情了,而是心平气和地谈论。他和父亲也有过两三次口角,小明后来认识到是自己的错,又向父亲道歉。
小明和以前的那些社会朋友的交往也明显少了,只是在家里上网时和他们在网上聊天。整个寒假也很少上网,即便上网的话,也基本是在家里上。在谈到和同学、老师的关系时,小明高兴地说“周围的同学都说我变了”,他跟老师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2.箱庭制作及交流
小明先是在沙箱中部挖了一个通向左中部的湖心岛,之后又将湖心岛填平,在沙箱的中部自左向右挖了一条河流。他在河流的中部和左部分别放了一座桥,在下部放了五个小和尚,其中三个排成一排的小和尚在学习,其他两个分别在睡觉和听音乐。他又在沙箱中部偏上的地方放了三座建筑、一张书桌,在沙箱的中心部位放了一个正在学习的和尚。
小明这次箱庭作品的主题为“两条路,确定其中一条”(图6-15)。在介绍作品时他说:“高考是一条路,另外一条路跟高考的路方向不一致,我想走高考这条路……我是正在通往高考之路的三个学生中的一个,究竟是其中的哪一个,还要看努力的多少。追求另类的学生以及懒惰的学生就落在了后面……亭子是我以后学习的殿堂。”
3.治疗者的分析
这是小明的最后一次箱庭制作。整个作品的界限比较清晰,由一条河流隔开的上下两部分,经由两座桥联通了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基本和谐。作品中没有表现出与攻击性有关的主题和场景,也没有使用此类玩具。整个创作过程中发生了大的变动和调整,并对玩具进行了四次移动。
在这次箱庭作品中,小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选择方向和发展道路,小明选择的是高考这条路,关注点进一步由家庭关系转移到自己的学习上。相比于小明第3次箱庭作品中艰难地找寻着那条通向美好终点的路,小明在此次箱庭中终于将那种渺茫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因为追求另类、懒惰而落在后面的小和尚,象征着小明对自己的消极面的抛弃。小和尚向着沙箱的中心行进,这是一种中心化的过程。Bradway(1997)认为,中心化往往与自性箱庭相伴而生。位于沙箱中心位置正在学习的和尚,可能是小明的自性的象征性表现。卡尔夫将自性的确立看作治愈过程的中心原则。当自性的意象在箱庭中表现出来之后,箱庭创作者的外在行为将发生变化,箱庭中消极、负面的力量将得以转化。
图6-15 第9次箱庭作品:两条路,确定其中一条
(十)第10次咨询(某年3月8日)
这次咨询只是进行面谈,小明没有制作箱庭。在谈到这几天的学习情况时,小明认为最近学习比以前更努力了。在谈到家庭关系时,小明表示整体状况还不错,只是母亲因为怀疑小明早恋而和他吵了几句,小明后来向母亲道歉。可见,小明基本上能够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冲突了。
(十一)第11次咨询(某年4月9日)
时隔一个月,治疗者和小明又约见了一次,作为一个终结。在这之前一周,治疗者曾和他在网上聊了几句,他告诉治疗者现在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显示出很高兴的样子。
治疗者首先让他谈了他现在的学习状况、与父母的关系、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他表示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与上学期期末考试相比,每一门课的分数都有大的提高,其中数学成绩提高60多分,英语成绩提高30多分,化学成绩提高20分,物理成绩提高10多分。同时,小明也感到学习成绩的提高比他想象中的要难。治疗者就鼓励他慢慢来,一点点进步。他与父母的关系现在相对来说很好,基本上没有吵过架。他每天晚上也不晚归了,放学以后就回去。他和老师的关系也好了很多,特别是他感觉班主任对他好了很多。跟同学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也不再在班级里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了,同学都说他变了。最后,考虑到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治疗者便与小明商定,最终结束了整个咨询过程。
三、案例讨论
通过对小明的箱庭游戏过程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小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小明的变化和成长。下面就从小明在箱庭游戏中呈现的变化和在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变化两方面,来综合概括并讨论小明的成长历程。
(一)在箱庭游戏中呈现的变化
卡尔夫(1980)指出,经历6~8次箱庭游戏治疗,游戏者将实现从问题呈现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小明正是在9次的箱庭治疗中实现了这一过程。小明在箱庭游戏中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深入”所表现出的治愈
小明在8次箱庭作品中都挖了河流或湖,通过挖沙而挖出作为生命之源的水,这种在沙箱中自上而下的运作是一种“深入”的表现。瑞·米雪尔认为,箱庭中呈现出的“深入”属于治愈的主题体现。“深入”意味着一种深层的探索或发现,如清理或挖掘河道,与水井有关的物件和工作,甚至更为直接地往深处探索等(申荷永,2004)。深入无意识的世界,体现着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沟通并从无意识之中获得给养。
尽管如此,这种沟通在一开始并不一定是舒适的,因为无意识的世界中有给养,也有恐惧,甚至是阴影,只有去面对这些恐惧和阴影,才能战胜它。在小明的前两次箱庭作品中,小明就表示出对水所怀有的未知的恐惧感,这是小明在突然面对自己强大的无意识能量时受到的强烈冲击。在这以后,小明才对水产生了安全感和亲切感,特别是在第3次箱庭作品中,小明把水看作重要的给养,而在第7次箱庭作品中,代表着小明自己的那只船已经没有阻碍地一直向前行驶。水上行船,可能象征着借助生命本源的力量尤其是无意识的本能力量达到目的的愿望及努力(张日昇,2006),小明在借助着无意识的力量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2.“路”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路是方向的象征,借助它,可以通往未知和美好。小明在多数箱庭作品中都表现了与路有关的主题,这对小明来说是一种探索人生、寻求目标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小明第1次的箱庭作品的主题是“人生”,这是他精神旅程的开始,他感觉到的是自己的迷茫与无知以及对找到人生目标的向往,那只孤独的小船在迷茫中摸索着航行。第2次箱庭作品的主题是“引路”,小明希望前方的妈妈能够为自己引路,带领自己前行。第3次箱庭作品的主题是“路”,象征着小明的那匹马深深地体验到了行路的艰辛以及对水、草和帮助的渴求,它在痛苦的跋涉中找寻着美好的终点。第5次箱庭作品的主题是“方向”,小明虽然感觉到自己“没有目标和方向”,但左下部的神秘岛让小明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想要去发现”,小明仿佛已经看到了目标,而且“正在探索的途中”。第7次箱庭作品的主题是“学一生”,象征着小明的船正在母亲的关注下勇敢地向前驶去。第8次箱庭作品的主题是“冲刺”,小明正在为着自己的追求而努力,虽然有过坎坷的经历,但“前方是一条平坦的大道”。最后一次箱庭作品的主题是“两条路,确定其中一条”,在这里,小明已经向着高中的学习殿堂迈进了,再也不受歧路的影响和干扰了,小明已经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并且坚定、自信地向前走去。这条路也是小明内在的“个性化之路”的象征性体现。在小明的箱庭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探索到人生的追求,寻求到自己的目标,实现着自己的“个性化之路”的。
3.“桥”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桥的象征意义和作用。在小明的多次箱庭作品中,都出现了桥。桥是连接、沟通的象征性表达。张日昇(2006)认为,桥象征着生活阶段的过渡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象征着个体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联系。Bradway(1997)认为,当被用于箱庭作品中连接对立的两方时,桥就是荣格所说的象征的超越功能的一种具体呈现,在箱庭作品中,桥不仅意味着患者心理的对立面之间可能走向结合,实际上,它在出现的那一刻就将对立面结合了起来。
在小明的第1次箱庭作品中,位于沙箱中心位置的一座颜色暗淡的桥连接着小明的中年生活和死后生活,显示出了重要的意义。在小明的第2次箱庭作品中,那座颜色暗淡的桥连接着小明和他的妈妈,他只有通过那座桥才能和妈妈在一起。在第4次箱庭作品中,一座颜色鲜亮的桥连接着位于中心的小岛和左侧的大陆。在第5次箱庭作品中,那座颜色鲜亮的桥连接着休闲区和居住区。在第6次箱庭作品中,那座颜色暗淡的桥连接着左下部和其他区域。在小明的最后一次箱庭作品中,两座桥同时出现,而且小明已经找到了那座颜色艳丽的桥,他正要越过那座桥,对面则是高考以后的美丽殿堂。这象征和预示着小明将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生重大的转变,而在现实生活中,小明的人生确实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
4.从关注家庭到关注学习的转变
通过了解小明的基本情况和深入观察,可以发现小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明与其父母的关系问题,这也是小明其他各种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因为小明在家里找不到关心、认同、归属和安全感,所以他出来上网,结交能够关心和认同自己的社会朋友;因为小明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尊重,受到打骂,所以他才会积攒了如此多的攻击性情绪和攻击性认知,会以父母谩骂自己的方式来谩骂自己的同学,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造成与同学关系不好;因为小明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所以他故意不好好学习,以此作为惩罚父母的手段;因为小明的班主任经常向小明的父母报告小明的不良表现,害得小明挨父母的打骂,小明就认为班主任和父母是同一阵线的,因此对班主任怀有很大的敌意,跟班主任过不去。
因此,我们提出了问题表现的“压力罐假设”。该假设认为,儿童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表现,很多时候只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症状而已,就像一个压力罐因为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而爆炸,出现一个或几个缺口,而导致压力罐爆炸的原因是压力罐顶部的压力源对其施加了过大的压力,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以,我们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从本质入手,去切断压力源或减少压力源对压力罐施加的压力,而不只是一味地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着手来做片面的解决。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好比是在对已爆炸了的压力罐的缺口进行修补,即使修补好了,但由于压力源还是在不断地向压力罐施加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压力罐又一次爆炸,也就是表现为问题症状在改善后再次出现。
如果我们将小明比喻为一个压力罐的话,他现在因为与父母的关系极度矛盾而积累了过多的压力,最后导致爆炸,而缺口也不止一个,它们分别体现在小明的强烈攻击性、与老师的矛盾、与同学的不良关系、夜不归宿、厌学、痴迷网络、结交不良社会青年等方面,它们就好比是一个个缺口,而小明与父母的矛盾关系才是小明表现出这些症状的真正压力源。可见,要解决小明的各种问题,必须主要从家庭方面着手。因此,治疗者对小明的治疗和分析的重点主要是围绕着解决家庭问题而展开的。当家庭问题基本解决时,小明的各种其他不良表现也会随之得到改变。这在小明的家庭关系图和箱庭作品中也得了到很好的体现。
在小明第1次的箱庭作品中,小明在代表自己人生四个阶段的沙箱四个角落都放了象征着家的房子,而自己却不在里面,表现出小明对家的失落。在第2次箱庭作品中,小明主要表达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希望获得母亲的指引,然而母亲却是背对着自己,离自己很远,表现出明显的受母亲忽视的悲伤。在第3次箱庭作品中,小明描述了自己与妹妹的关系,希望妹妹不要像他那样,这也是家庭问题的反映。在第5次箱庭作品中,小明通过对象征着精神家园的塔的向往以及想要进入塔内的愿望,以一种退行和回归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家的渴望。在第6次箱庭作品中,小明已经明白了自己“不应该受到父母的影响”,而且自己已经很专心地学习,摆脱了父母的干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它预示着小明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学习上,克服了家庭关系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第7次箱庭作品中,母亲已经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小明身上,小明在第2次箱庭作品中表现出的渴望已经实现。他开始将目标放在新的问题上,那就是自己已经落下许久的学习。代表小明和妹妹的船正在驶向远方,而且小明在学习上开始有了收获。在最后两次箱庭作品中,小明对学习的冲刺和信心以及对将来的学习殿堂的向往和迈进,说明他的家庭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以后努力的重心正是他的学习。
(二)在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变化
小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更为明显和直接。他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好转,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和父母吵架,即使偶尔吵起来,也能够以一种建设性的对话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晚上也不晚归了,而是下午一放学就回家,这说明家已经成为小明心灵的归属地了。可见,小明原来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家庭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原来对父母的仇视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没有想要杀害父母的念头了,即对父母的攻击性认知和攻击性情绪基本上消除了。
在学习上,小明开始变得努力和刻苦了,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关注的重心也由家庭转到学习上来了。在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上,小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同学的关系好多了,不再打骂同学,对同学的攻击性行为等基本消除了,这让同学们都感到诧异和惊喜。他和班主任也和好了,而不是原来的对抗和敌视的状态了。另外,小明也远离了原来接触的那帮社会青年,远离了网吧,只是在父母的监督下有规划、有节制地在家里上网。在与小明的班主任的访谈中,班主任说小明“现在的变化很大,不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了,也不再和老师顶嘴或故意找事了,也不旷课了,知道学习了”。
可见,小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解决。带刺的仙人掌已经开花,前方,美好的未来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