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发展,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个注重学习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更加开放的学习资源环境。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尽管互联网中绝大部分资源不是专门为学习活动而设计的,但毫无疑问,它为人类提供了最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资源共享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2.3.1 Internet简介
互联网(Internet)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ing)的简称,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互联网,是全球最大、最全、最重要的信息网。Internet最基本的功能有三个: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主要优点是开放性、公开性和自由性,发展的趋势是商业化、全民化和全球化。
Internet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在1969年作为军用实验网络建立的ARPANet,ARPANet是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该网是为了验证远程分组交换网的可行性而进行的一项试验工程。1980年美国国防部通信局和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组织成功研制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并正式使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现在,Internet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遍及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开始投资发展国内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并与Internet连接。1997年10月,我国的权威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第一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是29.9万台,上网用户人数是62万人,WWW站点数约为1500个,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25.408Mbps。
2014年1月CNNIC第33次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如图2-3-1所示),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平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5.0小时,域名总数为1844万个,网站总数为320万个,网页数量为1500亿个,国际出口带宽为3406824Mbps。
图2-3-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目前,中国的网络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建成的主干网络主要有:中国科技网、中国公众互联网、金桥网及中国教育科研网。
2.3.2 WWW服务
WWW是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中文名字为“万维网”“环球网”等,常简称为Web,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WWW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和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将这些内容集合在一起,并提供导航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各个页面之间进行浏览。由于WWW内容丰富、浏览方便,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服务。
2.3.3 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
Internet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宝库,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Internet上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支持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便于查找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我们把网络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划分成8大类,即数据库、电子书籍、电子期刊、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站、电子百科、虚拟软件和电子论坛,如图2-3-2所示。
图2-3-2 Internet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分类
1.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大量信息对象的集合,它允许用户根据某些属性进行检索。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如专题数据库、图书目录和地址簿等,其中有许多数据库可以为教育教学目的服务。例如,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中国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教育工作者可以查询各类期刊、论文、报纸、年鉴、专利等相关数据。英国的SOSlG Internet目录(http://www.sosig.ac.uk/)是一个专门提供社会科学网上资源线索的在线数据库,其中的条目是经过图书馆专家筛选的,因此具有很高的质量和可信度。美国的ERIC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数据库(http://ericcir.syr.edu/Eric/)。“世纪大讲堂”(http://utexas.edu/world/lecture/)网站上存有世界各地教师提供的最多的教案,“全球校园”(http://www.cuulb.edu/gc/)是一个藏量丰富的多媒体教育素材库。
2.电子书籍
电子书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而成的计算机可视化学习材料,包括电子百科全书、人物传记、历史资料、趣味读物等。网上电子书籍的类型主要是名家的经典著作,如中国的四部古典著作、莎士比亚著作。北极星书库(http://www.eookoo7.com/)收集有数千种书籍。
使用网上的电子书籍通常是免费的。然而,随着读者越来越多地观看电子书以及人们的版权意识越来越浓厚,有关版权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未来趋势将是实行收费以保护著作人的版权。
3.电子期刊
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电子期刊,分别是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NIS)。电子期刊已经成为主要的网上信息资源。随着大量的期刊在网上发行,电子期刊的获得越来越容易。而且其内容基本与印刷期刊的内容相同。但是由于制作和发行成本比较低,而且读者人数也越来越多,不久之后有望出现相当数量的专业化电子期刊。
4.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可以泛指各种有组织的网上信息库。我们这里主要指由比较严肃的学术和科研机构建立的网上信息库,这些网上信息库往往集中于一个或几个专题,广泛收集网上的学术作品和相关网站地址,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编目,有的用超文本建立索引,有的用关键词检索。有些虚拟图书馆是从传统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此类虚拟图书馆由于有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织,信息质量比较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目前,多数虚拟图书馆是免费的。例如,WWW虚拟图书馆(http://www.vlab.org/);中国数字图书馆(http://www.d-library.com.cn/index.php)。
5.教育网站
许多教育机构都有Web站点,用于存放自己的数据资料:如课程的补充材料,学生考试试题,甚至完整的在线课程。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有许多省市已经建立了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网站,这些网站可以为用户提供教育资源下载、在线浏览等服务。美国学校机构网站上的资料覆盖面很广,几乎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各种教育服务。
2.3.4 信息交流工具
1.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亦称E-mail,是指Internet上或常规计算机网络中各个用户之间,通过电子信件的形式进行通信的一种现代邮政通信方式,是Internet上使用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电子邮件使网络用户能够发送或接收文字、图像、语音、图形、照片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使用电子邮件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电子信箱。电子信箱一般又称为电子邮件地址(E-mail Address)。电子信箱是电子邮件服务机构为用户建立的,实际上是该机构在与互联网联网的计算机上为用户分配的一个专门用于存放往来邮件的磁盘存储区域,这个区域是由电子邮件系统管理的。
2.网上寻呼(ICQ)
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决定开发一种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是“I seek you”的连音缩写,中文名称为“网上寻呼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让用户知道网络上朋友现在有没有在线(前提是对方也安装了ICQ),然后可以传送信息、交谈或是交换文件等,比E-mail更有实时性。另外,它还支持一些外部模块,如Iphone、Netmeeting等,使得网友间交流更为直接、方便。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OICQ”,后改名为腾讯QQ。QQ在线用户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在线人数近两亿,是中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交流工具之一。
3.博客(Blog)
该词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意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中文把它翻译过来就叫网志,简称为Blog。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它最普通的定义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Blog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构成,这些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链接和评论,到有关公司的新闻或构想,或者是个人的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是科幻小说等。许多Blog是个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是一群人根据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目的进行合作完成某种事件。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使用率降低9.2个百分点,而这其中一部分人转为使用微信。
4.微信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也可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目前在微信中有许多教育类的公众平台,如可以在微信中搜索教育技术咨询、MOOC教学联盟等。
当然,互联网中信息交流的工具和形式还有很多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交流工具的更新换代也会越来越频繁。用户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信息交流工具。
2.3.5 Internet 教育资源的检索
1.网站目录
网站目录也称网站分类目录,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网站资源,并把这些拥有一定价值的网站资源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它们的主题进行整理组织之后,存放到相应的目录下面,从而形成的网站分类目录的体系。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百度的hao123,tm312,chinamulu,或者雅虎的雅虎分类目录等。
这种目录型检索工具的优点在于其经过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分类专家的人工设计和编制,所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员的鉴别、选择和组织,保证了检索工具的质量,也即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而其局限性在于,其更新、维护的速度或周期要受系统管理人员工作时间的制约,导致检索工具的新颖性不够,有些跟不上网络信息的发展;其数据库的规模相对较小,在某些主题下收录范围不够全面,使检索到的信息数量有限;另外,若用户不熟悉其分类体系或对分类标准的理解与系统管理人员不一致,也会影响其检索。目录型检索工具比较适合于查找综合性、概括性的主题概念,或对检索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课题。
2.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4.90亿。搜索引擎是一种自动索引软件,可以对Internet上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标引,建立数据库;以Web形式提供给用户一个检索界面,供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词组或短语等检索项;代替用户从该数据库中查找与提问匹配的记录,并将结果按相关度排序输出。
搜索引擎的优点在于由自动索引软件生成数据库,收录、增加信息的范围广、速度快,能及时向用户提供新增信息;检索时直接输入关键词或词组、短语,无须判断类目归属,比较方便。但是,由于标引过程缺乏人工干预,准确性较差,加之检索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又不很高,导致检索误差较大;虽然一次检索输出的结果可能很多,但会包含许多的重复、虚假信息,即检索噪音较大。一般来说,搜索引擎适合于检索特定的信息及用于较为专、深、具体或类属不明确的课题。下面是几个较有代表性的搜索引擎的网址。
百度 http://www.baidu.com/
Google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
Alta Vista http://www.AlstaVista.com/
Excite http://www.Excite.com/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网络目录和搜索引擎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多数流行的网络检索工具同时提供两种方式的检索,从而将目录型工具的组织、导引功能与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种担负了网络资源主题指南和索引双重责任的混合型检索工具代表了网络检索工具的发展趋势。
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的过程中,也应了解一些搜索技巧。例如,如果想搜索某一类型的文件,如搜索名称为“教育技术”的ppt,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教育技术 filetype:ppt”,这样就可以剔除很多无用结果,搜索出来的都是ppt文件。用户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中的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检索信息的有效率。近年来,一些著名搜索引擎,如Excite、Lycos等均在过去主要提供索引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了各种形式的分类目录,以强化其组织、导引、浏览等功能。这种发展趋势使得许多用户已将上述两种工具混为一谈,均称为搜索引擎。在整体搜索行业进入成熟期的背景之下,未来搜索引擎的持续发展还将取决于搜索结果的安全性和用户信任度。
思考题
1.简述学习资源的概念、特性和类型。
2.谈谈你对学习资源中心的认识。
3.简述教学媒体的特性,结合具体媒体说明教学媒体的分类。
4.简述教学媒体的特性和作用。
5.简述信息的产生与形态。
6.简述信息资源有哪些服务。
实验:数字学习资源的检索与查找
一、利用以下著名网站提供的搜索工具查找你感兴趣的网址、文章、图片、动画、视频或其他信息。
搜狐 http://www.sohu.com/
新浪 http://www.sina.com/
Yahoo! http://www.yahoo.com/
网络指南针http://compass.net.edu.cn/
二、利用以下著名搜索引擎查找你感兴趣的网址、文章、图片、动画或视频或其他信息。
北大天网 http://pccms.pku.edu.cn/
Alta Vista http://www.alstavista.com/
Excite http://www.excite.com/
北极星 http://www.beij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