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教学媒体(1 / 1)

2.1.1 教学媒体概述

1.媒体

(1)什么是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a”,音译为媒介,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如报纸、杂志、广播、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电视等。

(2)媒体的性质

加拿大学者麦克鲁汉在其《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笔是手的延伸,书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电视是眼和耳的延伸,网络是人脑的延伸、人类智慧的延伸。这就是媒体的基本性质。

(3)媒体与信息符号

媒体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信息是抽象的,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需要以符号的形式来表征,所以,媒体存储和传递的实际上是信息符号。不同媒体所使用的信息符号是不同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①言语符号。包括自然语言,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另外还有人工语言,如专业符号语言、计算机程序语言。

②非言语符号。包括动作性符号,如手势语、旗语;音响符号,如汽车喇叭、空袭警报、铃声、钟声;图像符号,如画图、拍摄图像;目视符号,如地图中的标示符号、国旗国徽、企业商标等。

2.教学媒体

(1)什么是教学媒体

用于记录、存储、传递、显示教学信息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承载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人们用来传递和获取教学信息的工具。

(2)媒体转换为教学媒体

从本质上看,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新开发出来的媒体,首先都不是应用在教学上,而是在军事、通信、娱乐、工业等行业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被逐步引进教学领域。例如,电视媒体,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已开始播出电视节目,首先用于娱乐与商业广告,而后相继有工业的闭路电视,几十年后教育电视才被普遍引进教育领域,成为一种电视教学媒体。

那么,教学媒体有哪些特殊的组成要素呢?概括来说,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要素。

①媒体用于存储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也就是教学信息,它是由教学目标来决定选取的。因此,教学媒体区别于一般的媒体,它存储与传递的教学信息,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是为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使用的。

②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任何媒体都能用来存储与传送教学信息,如电影、电视,以及计算机等媒体,但这些媒体诞生的初期,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派上用场。因此,它们只是一般的传播媒体,而不是教学媒体,只有当它们经过改进,符合教学要求,用于教学活动时,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媒体。

一般的媒体经过改进成为教学媒体,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甚至是漫长的历程(延时采用30年法则)。例如,闭路电视早期只用于工业,后来才被引进教育领域,成为学校的闭路电视教育系统或微格教学系统来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计算机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最早也是用于军事与工商业领域,近年来才被逐步引入教育教学领域。1973年4月,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打了一通,标志着移动电话诞生了。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浏览教育信息。

一般的媒体要成为教学媒体,往往要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①硬件的改造,使它能满足教学活动要求,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同时,要使硬件的价格降下来,能为缺乏经费的教育部门所采用。

②软件的编制,使该媒体所存储与传递的信息是教学信息,并且编制的原则与方法要符合教学活动的要求。

(3)教学媒体的发展

教育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年轻人的责任从家族手中转移到专业教师手中。第二次革命是采用书写,作为与口语同样重要的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发明印刷术和普遍使用教科书。近些年来,电子学、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传播媒体在教育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从而出现了第四次革命。可见一种新型媒体的出现与应用,将导致教育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这四次革命也确立了教学媒体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①语言媒体阶段。

人类由于社会劳动的需要,创造了语言。集居于某一地区的部落群体,约定用某种声音符号代表某种意义进行思想交流,这就是原始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代表事物与现象,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思想的传播媒体。现在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用于口头交流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使得人们可以把自己学会的东西有效地传授给家庭成员及社会中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年轻人。开始这一传授过程是在家庭成员中进行的。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推荐部落中有经验和有威望的年长者来教育年轻的一代,出现了专职教师开展教育的教育方式,这就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②文字媒体阶段。

在语言诞生了几十万年之后,在人类信息传播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另一个里程碑——文字的诞生。文字和纸的发明开创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新篇章。文字媒体可以将信息长久存储,对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字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使教育将文字书写与口头语言作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人类除了口耳相传,还可以利用书写文字来传达信息,引起了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

③印刷媒体阶段。

1041—1048年,我国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存储并广泛流传。

印刷媒体引进教育领域,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媒体。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不仅来自教师,也来自教科书。学生不仅向教师学习,也向书本学习。教师利用统一的教科书,可以面向一班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导致17世纪产生了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引起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规模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④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19世纪末至今,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新传播媒体,即电子传播媒体在我国用于教育领域后被称为电化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电子传播媒体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它使教育方式与规模产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2.1.2 教学媒体的分类

由于着眼点不同,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方法有多种,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1.按媒体作用于人体感知器官分类

①视觉媒体:如幻灯、投影等。

②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等。

③视听媒体:如电影、电视等。

④交互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语音室等。

⑤综合媒体:如多媒体综合教室等。

2.按媒体的物理性能分类

①光学投影媒体:如幻灯、投影等,这类教学媒体主要是通过光学投影把教学软件投影到银幕上。

②电声媒体:如录音机、收音机等,教学信息以声音形式存储和传播。

③电视类媒体:如电视机、录像机等,教学信息以声音与图像形式存储和传播。

④计算机类媒体:包括计算机及其软件系统。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具有教育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直观性和学习的交互性等特征。

2.1.3 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

各类现代教育媒体运用不同的媒体符号存储和承载各种信息,刺激学习者的不同感官,其所表现的功能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电视、电影教学媒体属于视听媒体,它能够以活动的、彩色或黑白的图像与声音同步地去呈现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律。能够全面呈现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颜色与声音等特征。因此,它具有较强的信息呈现能力,但它属于瞬间即逝的媒体,不利于学生的观察。

幻灯、投影媒体,有较强的表现事物空间、形状和颜色的能力,能长时间呈现事物信息,因此,使学生能够详细地、有分析地观察事物的形状和细节。但在呈现时间、运动特征方面不如电视、电影。

广播、录音媒体属于听觉媒体,它借助语言音乐与现场音响来呈现事物的运动状态与规律是比较好的。

下表2-1-1列出了常见教学媒体的不同教学特性,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长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2-1-1 教学媒体特性一览表

续表

2.1.4 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从教学媒体的功能与教学需要两方面去考虑。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根据教学任务

要完成教学任务,需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去完成。进行语音训练选用录音、语音室就比较好。需要让学生观察某一事物的过程或物理、化学实验流程,选用录像机及计算机多媒体等。有些教学任务,只需要一种媒体,而有的教学任务,则需要多种媒体才能完成。

2.根据教学内容

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和性质差异很大,选择教学媒体时,不能认为哪一种媒体就好,哪一种媒体就差。现代教育媒体没有高低之分、好差之别,在教学中只要运用得当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幻灯、投影、录音有其独特的功能,电视、电影、计算机多媒体有其独特的效果,各有所长,只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根据教学对象

根据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也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还不健全,对事物的认识容易产生概念化,对他们选用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的媒体或动画媒体进行教学,效果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认识能力不断增强,选用抽象的、综合的、比较的、概括的教学媒体内容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根据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指教学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媒体条件等。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工作时,应根据在现有条件下的完善、提高原则去进行教学工作。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使用简单媒体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复杂媒体,切不可盲目攀比,不顾条件追求投入,结果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