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德并得的教学(1 / 1)

(一)一个课例

2014年5月28日,一个初夏的早晨,杭州的骨干教师们走进了文德路小学司徒瑜老师的课堂,司徒老师正在执教《石灰吟》一课。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品味着“清白”在舌尖、在词语、在于谦一生、在文脉传承中的滋味。

师:“清白”是石灰的特点,石灰的炼制经过了哪几个阶段?请你们默读诗歌,在诗句中划出相关词语,再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生:我画出的词语有“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的炼制,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先开采,再煅烧,然后就成了“清白”的石灰了。

师:你找得准确,概括也很正确。咱们再一起读读这三个四字词语,你们体会到了“清白”的什么滋味?

生:我体会到了“辛酸”的滋味。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这层滋味的?

生:我从“千锤万凿”这个词语体会到的。石灰要从深山中经过千锤万凿才能开采出来,再经过炼制,才能变成对我们有用的石灰。这让我体会到它经历的痛苦和辛酸。

师:好!请你读一读这句诗,要读出辛酸的感受。

生:(读诗)

师:谢谢你让我听到了辛酸的感觉。还有谁体会到其他的滋味?

生:我感受到了艰苦,这是一种苦味儿。

师:为什么有苦味儿?

生:因为承受“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都是很艰苦的事,石灰的经历是很苦的。

师:的确很艰苦,请你调调这三个词的滋味,读出这种艰苦的感觉。

生:我品到了默默奉献的神圣感。

师:你读吧!

生:我品到了傲然的滋味!

师:好!请你读出来!

师:我们不再多说,把这些滋味放在心中。再一次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感受吧!

司徒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们在品词中感悟了“清白”的内涵。接下来,司徒老师又通过展示于谦四个时期的经历,通过于谦的一生品读“于谦之清白”。最后,司徒老师又通过各经典中的名句,引导学生品一品中华民族的“文脉之清白”: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从《离骚》和《论语》再拓展到郑燮的《竹石》,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品读自己的内心,以诗言志。

对于这节课,杭州老师们的评价是:

“司徒老师的课堂是品文,品人,品人生;我们是品课,品诗,品学生。”

“这节课传达了读书的滋味,传承了文化的血脉,达到了文道完美统一的境界!”

是的,文德路小学的教学就是追求这样的意境,追求文与德的统一、文与德的融合。

(二)我们的教学模式

下图是文德路小学的教学模式架构图:

这幅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文德路小学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成为“启动学习、指导学习和反馈学习”的主导;文德路小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因“参与学习、创新学习和反思学习”而成为主体。

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首先以“兴趣诱发、情感驱动、认知冲突和情境创设”方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其次以“认知操作、理解掌握、探索发现和迁移创新”方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最后以“学习成功、方法获得、潜能发挥和个性展现”方式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都洋溢着“文德并得,情智互生”的魅力。

这个教学模式有用吗?

用好这个教学模式,我们的做法是抓住“四个尊重、四个问题、两个创新、两个操作”。

“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尊重学生的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操作实践。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充满自信、合作互动的心理环境。

“四个问题”: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教会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和妥善地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和冲动。

“两个创新”:创设认知冲突性、奇趣性、悬念性、填补性、情感性和成功性等多种情境,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求新、求异、聚合、发散等创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能力;综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变单一的认知过程为情智互生的过程。

“两个操作”:以创新学习活动为主线,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兼容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求创新、促发展;创造性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协调好教学活动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获取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那么,这样的教学应该怎么评价呢?

文德路小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见表4-2)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激励为主,教师尽力为学生铺设学习成功的阶梯,提供学习成功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发展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和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

表4-2 文德路小学的课堂评价体系

续表

每个老师用的都是这个模式吗?

这是个基本式,文德路小学每个老师都用它,并以此为基础,创造这个教学模式的变式。例如,数学科开展“课堂即时评价研究”,英语科开展“争当文德小小外交家”的探索,艺术科开展“艺术作品档案袋”的尝试,等等,用的就是这一模式不同的变式进行教学。

这样,文德路小学“文德并得”的教学模式,就包括学校层面的教学模式(基本式)、学科层面的教学模式(变式)、教师个人层面的教学模式(变式)等。

(三)用积极的情绪学数学

在大部分学生心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背公式、定理、性质就烦,甚至有人会产生恐惧心理。不过,文德路小学的孩子却对数学学习兴致很高,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

教“比”的基本性质时,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任课老师有下面的看法。

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业情绪。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并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出结论时,我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成立的吗?要证明一个数学性质是成立的,这可不是件易事。学生跃跃欲试,以表现其才能,产生成就动机。但对学生来说,要表达清晰是不容易的。为了降低难度,在活动前,我先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明晰活动要求,并出示同桌合作要求:①共同写出一个比,并求出比值;②按结论对比的前项和后项进行转化,并求出比值;③比较两个比,得出结论。

这一做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满足。但是,这种满足也可能使他们停滞不前。所以,在赞扬他们已有成就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进一步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例子能说明问题吗?

由此,我引出从一个例子到几个例子到几十个例子的特殊性,再到用字母表示(代数法)其一般性,让学生将成功的满足感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进而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