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管理(1 / 1)

(一)魏书生民主管理的理念

魏书生自己曾说过“自己教课、带班、管学校、当局长,体会最深的还是要靠民主与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渐培养民主治教、科学治教的习惯。”

民主、科学,这两个词,大家并不陌生,而且也深知其含义,但在魏书生的心目中,它们有着新的含义。

所谓民主,就是增强被管理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尽责任当做享受,学会把个人、家庭、集体、国家利益统筹考虑,多方兼顾。

所谓科学,就是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制订规矩,然后依法治教,依法治班,依法治校,依法治盘锦教育。

“民主化管理就是千方百计使老师们成为学校的主人,管理的主人。大家不是觉得我是被管理者,我是被人家看着干工作的人,而是觉得学校的管理、规矩、制度,是对我的根本利益有用的,是能促进我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我的能力、提高我的人生境界的。这样,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了。这个学校就容易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所学校交给校长,校长的生命也就和老师、和学生绑缚在一起了。大家怎样在这所学校高高兴兴地工作,高高兴兴地生活,高高兴兴地发展呢?我觉得,要紧的是,一个校长要抓班子,带队伍。接下来呢,再谈细致的管理。还是我说的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在学校管理中,魏书生一直倡导的,始终是坚持民主与科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盘锦教育形成了浓厚的民主治教、科学治校氛围。

魏书生说:“刚教书的时候,我曾自以为是,缺少民主作风,觉得自己是老师,就该说了算,我讲你听,我管你服就是了,这使我想当然地做了不少脱离学生实际的无用劳动,吃了不少苦头。这使我回忆起自己读书、下乡、到工厂工作时的经历,想起自己过去由衷尊敬的都是那些作风民主,真心诚意地为学生、为群众服务的老师或领导。今天自己当了教师就该像他们一样为学生服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他不断地深化了认识,要把学生当成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人,就必须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民主思想渗透到育人过程之中。他形象地比喻:“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巩固、越宽阔。”

(二)魏书生民主管理的内容

1.树立服务意识

魏书生提出:“为学生服务,就不应该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彼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有时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宁肯把教学目标定得低些,使学生使劲便能够得着。”

1986年魏书生就任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后,对于怎样发扬民主,怎样管理学校也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发扬民主的关键在于,领导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作为一个小基层单位的小头头,是干什么的?‘领导就是服务’,我们应该是教职工和学生的服务员,是公仆。我多次在领导班子会和教职工会上强调我们这届班子要做到12个字:‘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在校长如何对待教师的问题上,他进而阐述:“学校领导一定要尊重教师,设身处地地为老师们着想,要把自己放在服务员的地位,至少也要放在平等的地位,而决不能以为自己是个负责人,就强迫人家接受自己的观点。”在分房、评职称、提干等问题上,他组织教职工学习政策、掌握政策,到投票时,教工、评委、领导三方面看法一致,这就使群众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形成了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积极为办好学校提建议的风气。

校长诚心为师生服务,师生自然乐意为学校、为国家服务。办得好的学校共同特点都是校长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强,先进班级的共同特点是班主任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强。

魏书生担任十多年教育局局长期间,一直强调树立“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核心价值观和苦乐观,越来越多的校长、师生树立了服务意识,这不仅符合每位师生的利益,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建立互助关系

奴隶社会,人与人是角斗关系,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没有赢家,刚刚取胜的奴隶主又紧接着新一轮更残酷的厮杀。到了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人皆为尧舜,个个都是圣贤,知识渊博,技能精湛,自然充满和谐与互助。

助人为乐是千千万万好人的追求,把助人当享受的人越多,社会就越民主,越进步。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把助人当享受的师生越多,大家就越幸福,集体就越进步。

魏书生在回忆他做教育局局长以来的工作时这样说道:

“我们12年如一日地鼓励大家树立助人是享受的幸福观。提出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教师的助手,校长要坚信每位教师心灵深处都有校长的助手。因为我痛感个人的渺小,个人能力的微薄。没有学生、老师、同志们的帮助,我确实连一个合格的老师都当不成。

我们要求全市各学校各教学班,都要建立班干部轮流制,班级备品(备用用品)承包制,凡是普通同学能做的事,普通班委不做;凡是普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

校长要努力做到:凡是普通教师能做的事,主任不做;凡是主任能做的事,副校长不做;凡是副校长能做的事,校长不去包办代替。

在教育局里,我努力做到:科员能做的事,科长不做;科长能做的事,副局长不做;副局长或县区教育局长能做的事,我不做。

每位学生、每位老师、每位干部都有为班级、为学校、为集体负责任、做事的欲望,我们及时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舞台,他们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与发展,责任感才能越来越强,做事能力才会增长。”

3.发展人性个性

魏书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的需要,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所谓人性,就是那些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关怀人和愿意为别人、为社会的利益作出自我牺牲的品质。人类不断进化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心灵中人性的成分会越来越发展,占主导地位。教师的责任在于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学生的人性越是得到发展,班集体民主的气氛就越浓。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施教过程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魏书生说:“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显然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显然应该是全班学生。但是,如果不努力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在一个班级,班主任越是努力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学生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只有对同学、对班级有责任感的人,才谈得上对国家有责任感。事实上,魏书生班里的学生,对班级的各项制度、规定和活动都有表决权、建议权和批评权。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从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人永远不要骄傲,从微观的角度看自我,人永远不要自卑。任何一位平凡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人性中最美好的资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开发人性中这些最美好的资源,并帮助其成为可再生的资源魏书生说:

“我认为教育这个行当发展每个人的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发展每一个人不伤害他人的个性,这件事就永远不会落后,既然不落后,就扎扎实实坚持住……要尊重人性中好的东西,才能看到每个人都挺好的,都很可敬,都很可爱,就不容易冲突。想冲突别人,也不要直接冲着他的毛病去。

宇宙浩茫,人生须臾。每个人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注定了人不能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作为。在做事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特长、个性,即使全市文化课考试成绩倒数第一的同学也要找自己的特长,或音乐、美术;或打球、跑步;或焊接、钳工;或养鱼、育苗,认识到任何一个平凡的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静下心来,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越钻越深,越做越精,做得有滋有味,与众不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学校、教育部门要为学生多设舞台、多设赛场、多设跑道,使每位有特长的同学都有机会上舞台、上赛场、上跑道,去展示自己。局里每年除了开运动会之外,还要举办艺术节、科技节。

我们要求各学校张贴七十二行状元榜,大张旗鼓地宣传学生们的个性特长,鼓励每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坦坦****承认自己的短处,满怀信心地发展自己的长处。”

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进一步体会魏书生对发展人性的认识和做法。

(1)魏书生的文章《扶植新我》

扶植新我

牢记:

当面对一位懒惰学生的时候,必须感到一个勤奋的学生正在这位学生的心中。

当面对一位懦弱学生的时候,必须感到一个坚强的学生正在这位学生的心中。

当面对一位狭隘学生的时候,必须感到一个豁达的学生正在这位学生的心中。

不是消极悲观的学生的心中缺少积极乐观、自信、助人的心理,而是我们缺少发现这些心理因素的能力,更缺少培植这些健康心理嫩芽,使之茁壮成长的能力。

如此想来,我们便不会把力气花在埋怨指责学生的无效劳动上,而会叮嘱自己不断增强教育能力。

更需牢记:

当自己自卑的时候,一定要觉得心中有一个自信的自我。

当自己烦恼的时候,便向自己的信中去寻觅那个乐观幽默的自我。

当自己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寻出那个一件事有一百种办法的自我。

当自己狭隘的时候,便唤出自我心中那个豁达大度的自我。

牢记: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潜藏着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豁达、自信、舍己为公、好学、善良、理智、聪明的自我。

(2)“后进生变成后来进步的学生”

魏书生抱着一颗关爱和尊重的暖人之心去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去发现他们人性中可贵的地方,引导他们实现了美好的希望。下面看一则他转化后进生的成功案例。

开学伊始,他出人意料地帮助一名已做好挨批准备的学生找自己的长处。“你学习成绩不好,听不明白课,但能坚持着来上学不旷课,这是不是优点?你经常挨班干部批评,但挨了批评不记仇,心胸开阔,这是不是优点?”这个学生非常感动,他没想到自己还有优点,更没想到还有人能看到他的优点。此时,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也因为老师用欣赏的,而不是嫌弃的偏见来对待学生,学生便更加佩服、相信老师,“师威”转变成了“师信”。魏书生又继续说:“你要是能把坚持上课的优点发展成认真学习的优点,把挨批评不记仇的优点发展成遵守纪律的优点,不是就有了更多的优点吗?”就这样,这个淘气学生从找优点开始,一点点地进步了,劳动时,他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学习中,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

(3)在“道德长跑中”引导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日记是一本好书

罗亚南

连我自己都惊叹:自己在初中三年中竟写过1060篇日记!这一切好像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如今细细回想一下,写日记使我受益匪浅。

日记,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这是我最大的收获。记得以前,写作文是最令我头疼的事儿,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无处下笔。写日记以后,我慢慢地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它就在你的身边,只不过你没有发现罢了。作文也是一样,只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自己心里的感受,其实并没有什么难的。

日记,磨炼了我的意志。起初写日记的时候,总是坚持不住。今天的任务总要拖到明天来完成,有时,一连欠下好几天的债,等到老师检查的时候,便忙得不可开交。后来,每天总暗暗提醒自己,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久而久之,养成了好习惯,再也没拖欠过一篇日记。慢慢地,意志也就磨炼出来了。

日记,是一本丰富的“百科全书”。那里面有我自己的作品,也有摘抄的各种学习方法,文章精选,优美词汇,名人名言……这些是我的一笔财富,对于我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我的知识。

日记,记载了我的成长历程。那里面盛满了我往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翻开它,使我心潮翻涌,思绪万千,勾起我对往昔的美好回忆。日记似一本日历,翻开它,就翻开了一个生动的世界。

日记,永远是我忠实的朋友,真诚的伙伴,也是一个“不说话”的老师。它教我如何做人,如何长大。

日记,读它千遍也不厌倦,读它的感觉永远像春天。

日记,明天还是要继续写下去。

日记,给我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

4.决策商量对话

在工作中,魏书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遇事多商量”。在学校做老师时,他和学生们多商量;做校长时,他和教师们多商量;做局长时,他也和机关同志们多商量。每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做法,他总是能和大家商量出一种最好的办法。魏书生常说:“咱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永远不要忘记咱是从老百姓中来,往平常人群中去。”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家充分享受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又有了要尽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的主动性。大家有了决策的参与权,主人翁责任感才越来越强。组织者、领导者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决策才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科学。

魏书生说:“我们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比较大的事,在确立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或举手、或投票表决。”

魏书生做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后,仍然十分重视商量对话,集思广益,像局里的《“十五”期间盘锦教育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盘锦教育发展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大的规划,都是在广泛征求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及有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才写出讨论稿,再经广泛讨论后定稿。另外,像分房子、评职称、评先进这样具体的事情,魏书生也让大家商量。他在报告中谈道:

2000年局机关内部集资建房竣工,建房子是个好事,分房子是个难事,但难事交给大家商量就不难,工会出面组织,大家商定方案,商定打分和排序的办法。意见统一后,由局工会组织分房子,160多套住房,两个小时分完,全局机关干部都心情舒畅,觉得公平合理。

有的校长提意见,局里的会太多,影响校长深入课堂。经过大家商量,我们确定,每年只请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一把手到局里开6次会,超过6次可以拒开。从1998年至今12年来,没有一年突破过6次,这样就省了大家的时间,便于校长深入课堂教学、深入实际。

12年来,我已经接到过上级部门的1万多份文件,每个工作日平均接到3.5份文件。上级会议也非常多,有一天曾经5个会议都让正局长参加。我深知文山会海不利于基层工作,便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压缩会议,减少文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省下时间深入基层,个别问题,个别商量。学校有问题,我们到学校去商量,县区有问题,到县区去商量。

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12年来7位市的书记、5位市长,一以贯之地重视教育,而且作风非常民主,主要领导和分管书记、市长经常深入教育局、深入学校,帮助师生解决难题。书记、市长到教育局数十次,每次都是商量问题、解决问题,却没吃过教育局一顿饭。经过商量,领导支持盘锦教育不办重点中学,不搞形象工程,经费向农村倾斜,农村中学、中心小学100%建起了楼房,总体标准好于市区;经过商量,盘锦市各乡镇农村中学高级教师工资津贴比同龄同学历的县局局长每月工资要高607元。

一位市领导找我,想将盘山县一位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调进市里,我向市领导讲农村更需要骨干教师,能不能建议他扎根农村,市领导同这位教师商量,他接受了这一建议,在农村干得很好。12年来,全盘山县的初中、小学教师没有一个人调进市里。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潜心育人,忘我科研。

大洼县一中的老师看到100%农村中学的校舍都比一中建筑面积大、标准高,提出建新校舍。2009年5月6日李副市长和市教育局有关同志到大洼县,找到县长、县局长,又到一中现场商量,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统一了思想:一中两座旧楼不拆,很难建立标准的校舍,今年拆了,还有点可惜,商定今年继续加大农村校舍投入,待明年或后年一中一定建出赶上农村、略超农村甚至远远超过农村的校舍,一中的老师也笑着同意了。

应当指出,魏书生所提倡的民主思想是有纪律和制度作保证的。他认为,“强调学生服从老师或强调老师服从学生都是极端的做法”,应有一定的制度机制。例如,经过师生民主议定的学习任务或班级活动,不仅要讲求科学和效率,还要有制度来保证。魏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可以设想,一名教师在施教中毫无分寸地遵从或迁就学生,毫无科学管理意识,毫无表率示范作用,民主也就无从谈起,教育目的也就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