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曰:“君子之作事也无悔。”悔也者,殆非大贤豪杰之所当有乎。虽然佛教曰忏悔,耶教曰悔改,孔子曰过则勿惮改,凡古今大宗教教育之主旨,无不提倡此义,以为立身道德不二法门,则又何也?
大易四动,曰吉凶悔吝。吝者,凶之原,而悔者吉之本也。悔何以为吉之本?凡人之性恶也,自无始以来到,其无明之种子,久已熏习于藏识中。故当初受生之始,而无量迷妄,既伏于意根矣,及其住世间也,又受现生恶业熏习所成的社会之熏习,彼此相熏,日习日深,虽有善根,而常为恶根所胜,不克伸长,不克成熟。于是乎,欲进德者,不可不以战胜旧习为第一段工夫。《大学》曰:“作新民,能去其旧染这污者谓之自新。能去社会旧染之污者,谓之新民。”若是者,非悔末由。悔也者,进步之原动力也。
《说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