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 / 1)

与兄世敦、世廉书

人生遇合终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强制者。弟初次投入李爵帅幕府,不得志而行,再入吴军门幕府,随节三韩,迭蒙保举。

窃幸得此际遇,可以飞黄腾达矣,卒为倭奴中伤,微服逃归祖国。及得伊藤一语褒奖,爵帅专折奏保大用,私冀从此可跻高位矣,不料仅得一小军机。始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在侘傺无聊之候,忽遇契友阮君斗瞻,愿作曹邱生,劝弟投其居停李总管门下。得其承介,晋谒直督荣中堂。

适值朝廷因绿营不足恃,急欲编练新军,从北洋试办人手,荣中堂正在物色人才,弟适晋谒,即蒙详询最新外国兵制,即以德国陆军制度详细答之,中堂甚韪予言,旋告之李爵帅。爵帅谓袁某对于军事上之新学识,深有心得,畀以练兵之责,必能胜任也。遂合词奏保,即蒙召见,奏对称旨,奉谕派为北洋练兵大臣。

今已择定天津小站为教练地点,先从选择军士人手,尽北洋武备学堂高材生择优充任,兵额先尽河南本省招募,不足,再用湘、鄂两省人补充。共练陆军常备步队十营,每营五百人,炮队两营,马队一营,工程队一营,后备六营,合计万人。聘定德国退伍军官为正教练,操法专采德国陆军制。并奏调留学德国军官荫昌等为管理员。草创之初,倍形忙碌,凡筑营房,购马匹,制器械,储军食,在在需人佐理。三位兄长中,有愿为弟指臂之助者,请速驾来津,定有相当位置。况诸兄长从前皆办过团练,军事上颇有经验,望勿以洁引为高为幸。

译文

人生人与人的相遇而彼此意趣相投都是由上天注定的事情,绝非人们自己的力量所能达成的。第一次投入到李爵帅幕下做官僚时,郁郁不得志;后来投入到吴军门幕下做官员时,跟随军队出使到朝鲜,连续承蒙得到保举官位。

我暗地里庆幸能够得到如此的机会,心想可以飞黄腾达,官职、地位也会很快高升。没想到被日本人所害,最后只能改穿平民的便服逃回到祖国。等到得到伊藤博文的一句褒奖,李爵帅为此专门写了奏折保荐我,希望朝廷委我以重任,我这次开始从心底里希望从此可以与那些高官同列了,哪里料到仅仅得到一个小小的军机的职位。古语说第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没有士气了。

正当我在失意时而神情恍惚地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意思的时候,忽然遇到了情投意合的朋友阮斗瞻,他愿意做像替季布到处宣扬的曹邱生那样的人,劝我投到李总管门下当差。承蒙他的介绍,我晋见了直隶总督荣禄荣中堂。

那时候正赶上朝廷因由汉人编成的分驻在地方的武装力量不足以依赖,急于编练新的部队,想从北洋军队试办入手,荣中堂正在全国各地物色有才能的人,我正好去晋见他。当时他详细地询问我有关最新的外国军队的体制,我于是就把德国陆军的制度详细地讲给他听。荣中堂认为我说得很对,很快就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李爵帅。爵帅说袁世凯对于军事上的新的理论方法等学问,有很深的体会与心得,把训练军队的任务交给他,他一定能够胜任。于是他们俩共同拟了一个奏折保举我,我随即被皇帝召见,皇帝看着奏折,对我提出自己的疑问。我当场作答,之后我就奉圣谕被任命为北洋练兵大臣。

现在已经选定天津小站为训练基地,打算先从选择士官入手,从那些北洋武备学堂的高材生中选择成绩优良的来任用,我打算先从河南省招募士兵,如果不够,再用湖北、湖南两省的人补充。总共要训练陆军常备步兵队十个营,每个营五百人,炮队两个营,马队一个营,工程队一个营,后备六个营,总共一万人。我已招聘德国退伍军官作为正教练,训练方法专门采用德国陆军的制度。并奏请朝廷调用留学德国的军官荫昌等为管理员。兴办、创建之初的这些天,我加倍地忙碌,所有的建筑营房、选购马匹、制备器械、储备军粮这些事件件需人帮助打理。三位兄长中,如果有谁愿意助我一臂之力的,请快快来天津,一定会有适合你的相当的位置。况且诸位兄长从前都办过地方团练,军事训练上也很有经验,希望你们不要因为志向高洁而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