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列传(1 / 1)

白话二十四史 李海杰 999 字 6个月前

史弥远(1164—1233年),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yín)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末年宰相,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

一心求和的宰相

史弥远是丞相史浩的第三个儿子,十六岁成为一名八品小吏,二十四岁考中进士,正式进入官场。

史弥远历任多职,积累了大量的行政经验,经常对边关防务、农桑、赋税等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大事进行评论,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见解。

当时的丞相京镗将身边人支走,对史弥远说:“你以后前途无量,我的子孙可要托付给你了。”虽然被丞相如此夸赞,但史弥远的仕途依然波澜不惊,担任过很多职务,但升官比较缓慢。

当时的宰相韩胄是主战派代表,上位之后,为高宗朝冤死的名将岳飞正名,将奸臣秦桧改谥号为“缪丑”,任用辛弃疾、陆游等主战派大臣,贬黜程朱理学,并于1205年决定北伐金国。

北伐失败后,韩胄的威望降到最低点,朝廷的主和派势力迅速强大,史弥远立刻上书抨击他。门客劝说道:“韩胄一定会找你麻烦,你的老母亲年纪大了,你要为她考虑一下。”史弥远说:“我的奏章如果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就算得罪韩胄也心甘情愿。”这番表态获得主和派的认可,史弥远的官职不断提升,逐渐成为朝廷的核心人物。

金军大兵压境,韩胄被迫遣使讲和,金国要求宋朝献出韩胄的人头,才能议和。史弥远看到韩胄失势,和宋宁宗的皇后杨氏结成政治同盟,伪造圣旨,暗中诛杀了韩胄。韩胄死后,史弥远掌握实权。为了满足金国的要求,他迅速恢复秦桧的名声,追赠美谥“忠献”。派人带着韩胄的人头,前往金国乞和,最终达成和议,史称“嘉定和议”。

金朝同意归还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大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但南宋每年要送给金朝岁币银绢各三十万,宋朝皇帝尊称金朝皇帝为“伯父”,并赔偿军费白银三百万两。

议和完成后不到一年,史弥远正式担任丞相,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独相专权时代。当时,宣扬程朱理学的知识分子很多,他便追赠理学领袖朱熹为太师,大量任用理学家为官,理学人士对他很有好感,抨击也逐渐少了。

为了支付金朝巨额岁币,史弥远大量发行纸币,下令不准用金属货币交换纸币。滥发纸币让物价上涨,百姓生活极为困难,怨声载道。

为了巩固地位,史弥远大量培植党羽,独断专行。民间将他最核心的七名同党,称为“四木”“三凶”。宋宁宗被史弥远及其党羽蛊惑,不了解实际情况,一直很信任他。

1221年,皇子赵(hóng)成为新太子,对史弥远独断专行非常厌恶。史弥远知道太子喜欢弹琴,便买下一个擅长弹琴的美女送给太子,太子非常喜欢。

一次醉酒后,太子无意中指着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对美女说:“我将来得势,一定要把史弥远安置在这里。”美女身负间谍的任务,马上把这句话报告,史弥远决定采取行动。

史弥远看中了宗室子弟赵昀(yún),任命自己的心腹当他的老师,密切关注他的情况,为拥立新君做好准备。

1224年,宋宁宗病重,无法处理政务,史弥远找到杨皇后,陈说利弊,迫使杨皇后同意拥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原太子赵被贬黜为济王,第二年逼迫济王自缢,彻底稳定了朝局。

宋理宗因为史弥远拥立有功,继续任用他为丞相。史弥远依然推行主和方针,打压武将。众将曾带兵平定了内乱,期盼朝廷论功行赏,史弥远说:“驾驭将领的方法,好比养鹰,饥饿时就依附于人,吃饱了就振翅飞去。当年曹彬攻克江南,宋太祖没有同意给他使相之职。何况现在边境戍守没有撤销,战争警报经常听到,如果各位将领每个人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志得意满,突然遇到紧急的事情,谁肯效死命呢?”前线将士听说此话,逐渐寒心,战斗力日渐衰弱。

史弥远在理宗朝又当了九年丞相后病逝,终年七十岁。

【原文】初,诛李全,复淮安,克盱眙(xūyí),第功行赏,诸将皆望不次拔擢。或言于弥远,弥远曰:“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扬去。曹彬下江南,太祖未肯以使相与之。况今边戍未撤,警报时闻,若诸将一一遂其所求,志得意满,猝有缓急,孰肯效死?”——摘自《宋史?卷四百一十四》

【译文】当初,诛杀反贼李全,收复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攻克盱眙军(今江苏省盱眙县),根据功劳的高低行赏,各位将领都渴望破格提拔。有人向史弥远进言此事,史弥远说:“驾驭将领的方法,好比养鹰,饥饿时就依附于人,吃饱了就振翅飞去。当年曹彬攻克江南,宋太祖没有同意给他使相之职。何况现在边境戍守没有撤销,战争警报经常听到,如果各位将领每个人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志得意满,突然遇到紧急的事情,谁肯效死命呢?”

词语积累

志得意满:得,得到;满,满足。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先发制人:发,发动;制,控制。在战斗中先采取行动,会处于主动地位,能够制服对方。泛指提前采取行动。

任劳任怨:任,承担。承担辛劳与埋怨。比喻不辞辛苦,不怕埋怨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