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1110—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南宋初年名臣。
一代文臣名将
虞允文是唐初名臣虞世南的后人,年少好学,六岁能背诵“九经”,七岁能作诗文。母亲去世后,他整天在母亲墓旁哭泣,因为父亲身体不好,一个人居住,他不忍离开,直到父亲去世,才入朝为官。
虞允文四十五岁考中进士,恰逢奸臣秦桧当权,刻意打压蜀地人才。直到秦桧死后,宋高宗打算从蜀中招揽名士,有人推荐虞允文,遂任命虞允文为礼部郎官。
这时,金国国主完颜亮已有南侵之意,接任的宰相是秦桧的同党,对边境之事不闻不问。完颜亮悄悄请画师画了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的景观带回金国,还在诗文中流露出南侵的意思。
虞允文获悉这些消息,立刻上书说:“金国一定会撕毁盟约,可能会分五路南侵,应该及早做准备。”
不久,虞允文出使金国,看见金人正在大规模运输粮草,打造战船。临走时,他向完颜亮辞行,完颜亮说:“我准备去洛阳看牡丹花。”虞允文回朝,将所见所闻报告宋高宗,再次强调必须加强边境防备,金人很可能就要南侵。
不久,金国派使者给宋高宗祝贺生日,使者举止傲慢,出言不逊,索要淮南(今江苏省、安徽省北部)之地。高宗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虞允文说:“金人准备进攻,但是没有选好路线和进攻点,所以散布虚假的消息来分散我们的兵力,以使他们进攻淮南的阴谋得逞。”朝廷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几个月后,完颜亮亲率百万大军渡过淮河,逼近长江,两淮地区很快沦陷。金军逼近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准备渡过长江,虞允文被派往采石矶犒军。他到达采石矶后,前任主帅已经离去,新主帅还没有到任,军队萎靡不振,军心涣散,形势十分危急。
虞允文召来众将,勉励他们说:“金帛、任命书都在这里,就等你们立功。”众将说:“现在既然有了主帅,请求与金军决一死战。”有人说:“虞公你受命犒劳部队,并没有受命督战,如果有人告发你,你能承担责任吗?”虞允文斥责他说:“现在是国家存亡的时刻,我怎么能躲避呢?”
当时,金军有四十余万,宋军才一万八千人,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虞允文精心部署,最终大败金军。这就是著名的“采石矶大捷”。
完颜亮大怒,移兵扬州,又被虞允文拦截。完颜亮下令全军三天内必须渡过长江,否则处死,命令一下,不愿意打仗的将领迅速团结起来,杀了完颜亮,派使者与宋廷议和。自此,虞允文在朝野上下获得很高的声誉。
完颜亮死后,虞允文认为正是恢复失地的大好时机,应该坚持用兵。朝廷派虞允文前往蜀地,与大将吴一起商议恢复中原,吴率军收复了好几个州。金军整顿兵马,想夺取被宋军收复的州。蜀中一些人想放弃这些地方,虞允文坚决反对。
等到宋孝宗继位,主和派大臣要求宋军放弃战果,多地再次落入金军手中。虞允文先后十五次上书,陈述陕西对整个中兴大业的重要性,孝宗特意召他入朝。他力陈八大理由,用笏(hù)板在地上边讲边画,终于使孝宗醒悟。
此后几年,虞允文除担任五个月的副宰相,其他时间都在地方任职。后来调往四川,宋孝宗要求他重视九件事。他到达四川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将军政放在首位,蜀地的军政焕然一新。
1169年,虞允文被召回临安,正式拜相。宋孝宗忧心兵冗财匮,虞允文想办法裁减老弱兵士,三军将士没有怨言。
孝宗向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金人不满,扬言举兵三十万南侵,宋廷大为震惊。虞允文非常淡定,说:“完颜亮刚刚兵败身死,金人还在恐惧中,不敢轻易动兵,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朝臣们议论纷纷,金国果然没有出兵。
几年之后,虞允文再次去四川任职。宋孝宗一直期盼虞允文能再次出兵,恢复中原,虞允文报告军需还不完备,暂时不能进军。
第二年,虞允文因积劳成疾病逝,终年六十五岁。四年后,宋孝宗举行阅兵大典,看到兵士们身强力壮,很有战斗力,说:“这都是虞允文实行优胜劣汰的结果啊。”
【原文】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kào)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摘自《宋史?卷三百八十三》
【译文】虞允文考虑到坐等新任主帅李显忠到来,便会贻误国家大事,于是立即招来众将,勉励他们为国尽忠,说:“金帛、任命书都在这里,就等你们立功。”众将说:“现在既然有了主帅,请求与金军决一死战。”有人说:“虞公你受命犒劳部队,并没有受命督战,如果有人告发你,你能承担责任吗?”虞允文斥责他说:“现在是国家存亡的时刻,我怎么能躲避呢?”
词语积累
积劳成疾:积劳,过度劳累;疾,病。因长时间过度劳累而生病。
临危受命:临,面对;受,接受。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