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璘(1102—1167年),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人,南宋初年抗金名将。
智勇双全的抗金英雄
吴从小喜欢骑射,跟随哥哥吴抗击西夏,多次立下战功,不断提升官职。
宋金之战爆发,金军举国南下,分东、西两路全面入侵宋朝,很快灭亡了北宋。宋高宗即位后,开始组织抵抗,金军为了尽快消灭宋朝,又分东、中、西三路进军,其中西路军进攻川陕地区,其战略意图是占据长江上游,顺江而下,迂回包围南宋。
1130年,金军集中主力,进入陕西,宋军统帅张浚集结五路大军,总计十八万人,准备与金军决战,结果在富平(今陕西省富平县)惨败。金军占领陕西,向四川进军。吴与吴奉命镇守入川门户和尚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
第二年,吴以数千人之众,在和尚原大败数万金军,得以升职。吴立功最多,被越级提拔,专职镇守和尚原。
其间,吴多次击退金军的进攻。1133年,吴下令放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今甘肃省徽县境内),并修筑名为杀金坪的堡垒,取代和尚原。
第二年,金军统帅完颜宗弼亲率十万大军进攻仙人关,吴闻讯,马上率精锐驰援,并写信给吴,建议在杀金坪再增修一道关隘,吴听从了他的建议。
吴接连转战七天七夜,与吴会合于仙人关,金军凭借人数优势,猛攻不止。吴拔刀,在地上画线,说:“这里就是入川的门户,要死只能死在这里,后退者斩首!”经过血战之后,宋军无法支持,退守第二道防线。
很多将领请求另选险地防守,吴说:“两军刚刚交锋就撤退,这是不战而败,我估计这些敌人不久就会败退,诸位暂且忍耐一阵。”连战几天之后,金军果然大败,连夜撤离,吴趁机收复几个州的失地。此后好几年,金军不敢窥伺四川。
几年后,吴去世,吴接替了他。金国想和谈,同意归还河南、陕西等地。朝廷让吴的部队全部移往陕西,吴说:“金军反复无常,难以信任,如果移到陕西,蜀地空虚,一旦敌人来犯,我们将不战而败。不如暂且控制要害,看情况再定。”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不久,议和达成,朝廷想撤去仙人关的守备,吴说:“金军驻扎的地方与大庆关(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境内)只隔了一座桥,若骑兵奔驰而来,不用五天就能到达入川的关口。我军远在陕西,紧急之时不能赶来,关口险隘没有修缮,粮运通道断绝,便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吴家的亲族不足怜惜,但国家大事不能不考虑!”最后,吴仅派少数人马去陕西,主力部队仍留在原地守备。
又过了几年,金国背弃盟约,**,迅速攻入陕西,各军均被阻隔在陕北,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只有四川宣抚使胡世将和吴在河池(今甘肃省徽县境内),胡世将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有人建议撤退,吴严厉反驳道:“丧气的言论使士气大减,应当斩首!我请求用全家性命作保,必破敌军!”胡世将十分感动,随后部署军队,打败了金军。
次年,吴又与金军在剡(yǎn)家湾(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大战。当时金军五万,吴用叠阵法主动进攻,即长枪手在最前面,其次是强弓,再次是强弩,最后是神臂弓,敌人进至百步以内时,先用神臂弓,七十步时用强弓齐射,依次攻击。
众将纷纷议论说:“我军不会被歼灭在这里吧?”吴说:“这是古代一种更休叠战的阵法,兵法上早有记载,只是大家不知道罢了。”金军大败,上万人投降。
1162年,金国再次侵宋,朝廷拜吴为四川宣抚使。金军坚守六十多天,宋军久攻不克,吴带病亲自率兵来到城下,守城的金军听见城下欢呼“吴相公来了”,都观望赞叹,不忍射箭。吴迅速安排,仅用八天时间便攻下了城池。吴进城后,一切生活恢复如旧,百姓们欢呼不断。
宋孝宗继位,吴来到京城觐见,朝见宋高宗。吴返回四川,与高宗辞行,潸然泪下。高宗十分怅然,解下随身佩带的刀赐给吴说:“以后思念朕,看它就可以了。”
吴回到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修复河坝,灌溉良田,百姓都很感激他。吴病重,上书道:“希望陛下不要放弃四川,不要轻易出兵。”对自己的身体只字未提,等到吴去世,宋孝宗十分震惊,罢朝两天以为悼念,送去许多财物协助丧礼。
吴为人刚强果敢,与哥哥吴守卫四川三十多年,为边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文】敌果极力攻第二隘,诸将有请别择形胜以守者,奋曰:“兵方交而退,是不战而走也,吾度此敌去不久矣,诸君第忍之。”震鼓易帜,血战连日。金兵大败,二酋自是不敢窥蜀者数年。——摘自《宋史?卷三百六十六》
【译文】金军果然极力攻打第二道防线,众将中有人请求另外选择险要地形进行防守,吴激奋地说:“两军刚刚交锋就撤退,这是不战而败,我估计这些敌人不久就会败退,诸位暂且忍耐一阵。”于是擂鼓换旗,接连几天浴血奋战。金军大败,完颜宗弼、完颜杲(gǎo)从此数年不敢再窥视四川。
词语积累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多。指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