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河南府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北宋名相。
不卑不亢的富相公
富弼的母亲身怀有孕时,梦见旌旗之下,仙鹤与大雁降落在自家庭院,声称是上天赦免,不久便生下了他。
富弼年轻时热爱学习,宽宏大量,范仲(zhòng)淹见到他后惊叹地说:“是一个治国的大才。”将富弼的文章拿给宰相王曾、晏殊等人看,晏殊十分欣赏,将女儿嫁给了他。
宋仁宗恢复制科考试,范仲淹对富弼说:“这是个大好机会,你应该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朝廷。”富弼金榜题名,开始入仕为官。
1042年,富弼负责审察京师的刑事案件,发现有官员伪造僧侣名册,开封府不敢治罪。富弼报告执政大臣,请求捉拿犯罪的官员,宰相吕夷简对此很不高兴。
恰逢辽国在边境驻扎军队,派人前来索要关南(今河北省中部)的土地,态度十分强硬。朝廷决定派使者去辽国,大家都认为此行危险,不敢前行,吕夷简因此推荐富弼。
欧阳修引用唐朝名臣颜真卿出使被害的事例,请求留下富弼,吕夷简暗暗留下奏报,没有报给宋仁宗。富弼入朝面圣时说:“陛下有忧虑,是臣子的耻辱,臣不敢贪生怕死。”仁宗深受感动,便让富弼接待辽使。
辽使进入宋朝境内,朝廷派宦官迎接慰劳,辽使声称有病,不出面答谢。富弼说:“我从前出使辽国,得了病躺在车上,听到命令马上起身。现在皇帝的使者到了,而你不拜谢,为什么?”辽使感到吃惊,起来拜谢。
富弼陪同辽使畅谈,敞开心扉,辽使很感动,一高兴就将辽兴宗的要求暗中告知了富弼,说:“能顺从就顺从,不能顺从,敷衍一下就行了。”富弼马上报告宋仁宗。仁宗只答应辽国增加一些岁币,并将宗室女子嫁给辽国的皇子。
因为此次谈判成功,宋仁宗想要提拔富弼,富弼说:“国家有危难,臣子义不容辞,不应害怕烦劳,陛下为什么反而用官爵来示好呢?”他主动担任使者,前往辽国回访。辽兴宗指责宋朝违背盟约,加固边防,是想要对抗辽国,因此辽国才派使者索要土地,如果索要不成就起兵。
富弼说:“难道辽朝忘记了宋朝的恩德吗?当年在澶州,如果真宗皇帝听从将领们的意见,辽军一个都跑不掉。更何况,两国和好之后,陛下独享好处,一旦交战,利益就会全部归于臣下,陛下独自承受灾祸!”辽兴宗追问缘由,富弼说:“一旦发生战争,损失的军队、战马,消耗的钱粮,全由陛下承担,还不一定能赢;万一战败,损失更大。”辽兴宗醒悟,表示认可。
第二天,辽兴宗召富弼一起打猎,再次提出割地。富弼说:“既然辽国以获得土地为荣,本朝也一定以失去土地为耻。既然是兄弟之国,又怎么能让一国荣耀而另一国耻辱呢?”不卑不亢地拒绝了辽国提出的一系列无理要求。
等到富弼携带盟约前往辽国,辽兴宗说:“宋朝将东西给我们时应当说‘献’,否则要说‘纳’。”甚至以出兵相威胁。富弼据理力争,辽兴宗知道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就说:“我自会派人商议此事。”富弼回朝上奏说:“微臣用死来拒绝辽国,他们的气焰已经被压制,我们不能同意这一要求。”但朝廷最终允许将“纳”字给予辽国。
宋神宗即位后,向富弼咨询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想要有所作为,说:“人主的好恶,应该无法让别人窥测;如果被窥测,就会有奸人主动迎合。应当像苍天监视人类一样,善恶自由,然后予以奖惩,这样功过都各得其所。”神宗又询问边疆事务,富弼说:“陛下刚刚即位,应该广施恩惠,希望二十年内不要提打仗的事。”两人一直谈到日落时分。
王安石开始变法,富弼坚决不执行新政。有大臣弹劾他,富弼仅被降职,王安石认为对他惩处太轻,又向宋神宗进言。富弼说:“臣不了解新法,不能用来治理臣管辖的郡县,臣宁愿回家养病。”神宗心有不舍,但也只好同意。
1083年,富弼在家中去世,终年八十岁。富弼面对国家危难,毅然出使辽国,挽救了两国的和平。他在仁宗庆历年间参与新政,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成为守旧派。
【原文】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摘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三》
【译文】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富弼请求停止宴会、撤掉舞乐,就在馆舍赐予契丹使者酒饭。执政大臣认为不行,富弼说:“万一契丹人这样做,就是朝廷的羞辱。”后来听说契丹真的停止了宴会,仁宗深感后悔。
词语积累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威望。指品德高尚,很有声望。
铭诸肺腑:铭,铭刻;肺腑,内心深处。牢记在内心深处。比喻永记不忘。
诟(gòu)如不闻:诟,辱骂;闻,听。被人责骂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涵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