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安陵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弃笔从戎,平定西域
班超是学者班彪的小儿子,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受家庭浓厚书香气息的影响,班超自幼博览群书、文采出众,志向远大,而且口才极好。
班固入朝为官,班超与母亲一起跟随来到京城洛阳。为了奉养母亲,班超为官府抄写公文,补贴家用。抄书是一份比较机械的工作,辛苦而且没有前途,班超志在远方,总想出去闯**。
有一次,班超抄写公文很疲惫,将笔一扔,激昂陈词:“大丈夫即使没有什么突出才能,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得以封侯,怎么能一直在笔砚之间打转呢?”
身边的同事纷纷笑话他,班超说:“凡夫俗子怎么能懂得勇士的志向呢!”说完扬长而去。
西汉末年,随着中央政府衰弱,西域各国逐渐脱离汉朝的掌控,北匈奴乘虚而入,在当地得到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经常侵犯汉朝边境。
73年,汉明帝在经过多年准备之后,集结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班超跟随将军窦固出征。班超作战勇猛,独自率领一支军队攻打伊吾(今哈密市伊吾县),大败敌军。
窦固十分赏识班超的才能,命令他带领一支三十六人的使团出使西域各国,通过外交手段分化北匈奴势力,打通丝绸之路。
班超首先到达鄯(shàn)善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一带),鄯善国王热情接待,但不久后态度突然冷淡下来。班超猜测北匈奴使团也到了,便召集三十六人喝酒,说:“诸位跟随我跑到这么远的地方,都想通过立功获得荣华富贵。现在北匈奴使者刚到,鄯善王就疏远我们,如果他把我们绑到北匈奴去,该怎么办?”
众人齐声说:“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我们都听你的!”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晚我们放火突袭北匈奴使者,让鄯善国王断了念想!”
当晚,班超带领三十六名勇士直奔北匈奴人营地,布置一番后,顺风纵火,三十六人齐声呐喊,声势震天,北匈奴使者乱成一团,班超亲手斩杀三人,其余人全部被杀或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提着北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鄯善国王当场被震慑,立即表示归附汉朝,把自己的儿子送去京城做人质。
窦固见班超圆满完成使命,向明帝详细奏报他的功劳。明帝很高兴,亲自指派班超再次出使西域。窦固想给班超增派人马,班超认为三十六人都是精兵强将,无须增派。
这一次,班超首先来到于阗(tián)(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恰逢于阗国王刚刚获得一场胜利,又依仗北匈奴的支持,对班超很冷淡。于阗国人迷信巫术,有位巫师借口神灵发怒,要杀班超的马祭祀。
班超假装同意,要求巫师亲自来取马。等到巫师到达,班超立刻拔剑砍下巫师的脑袋。于阗国王早就听说了班超在鄯善国的事迹,见到巫师的首级,连忙宣布归降汉朝,班超重赏于阗国王和他的臣子。消息传出,西域各国纷纷派出王子入朝为质,西域与汉朝中断了六十多年的关系正式恢复。
75年,明帝驾崩,几个小国趁机反叛汉朝,西域陷入混战。新即位的汉章帝担心班超独木难支,让他回国。亲近汉朝的疏勒国听说了消息,举国震惊,一名都尉甚至当场自杀;班超到达于阗国,百姓们死死抱住班超的马腿,不让他走。
班超想起自己未实现的抱负,毅然掉转马头,从服从汉朝的国家调集军队,征讨叛乱。坚持两年多之后,班超控制了局面,于是上书朝廷,全面分析了西域的局势,提出“以夷制夷”的战略。
章帝十分认可,分两次共增派一千八百余人,让他大展拳脚。到94年,班超平定了西域最后三国,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归附汉朝。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丰功伟绩,封他为定远侯,班超实现了异域封侯的理想。
班超继续治理西域,并于97年派遣甘英前去访问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走到波斯湾返回。100年,已近古稀之年的班超上书朝廷:“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汉和帝深受感动,同意班超返回洛阳。102年,班超在洛阳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原文】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摘自《后汉书?卷四十七》
【译文】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召入朝担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随他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班超经常接受官府雇用,以抄书来供养母亲。长期劳苦,他曾经停止做事,放下笔感叹道:“大丈夫即使没有突出才能,也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得以封侯,怎么能长久地在笔砚间打转呢?”身边的同事都笑他。班超说:“凡夫俗子怎么能理解勇士的志向呢?”
词语积累
弃笔从戎:放下毛笔投军。指文人弃文就武。
大展拳脚:极大地伸展拳头和脚。比喻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生入玉门关: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方,是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班超在西域半辈子,年老后思念故土,希望活着回到家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窝,怎么能抓到小老虎。比喻不身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