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中学在北京汇文中学,这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富有革命传统。初一,刚进校门不久,见到我们的班主任司锡龄老师,他高中毕业留校任教不久,富于朝气和**。第一堂课,他没有讲别的,先向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士的事迹,和他写的《可爱的中国》,然后,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中的段落。他的背诵充满**,他的眼睛在近视镜片后闪闪发光,教室里一下子安静异常,只有窗外高大的白杨树叶摇动哗哗的响声,如同一片涨潮时翻滚的海浪,在为司老师,为方志敏伴奏。
“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被我们改造一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悲叹,笑脸将代替哭脸,富裕将代替贫穷,康健将代替疾苦,智慧将代替愚昧,友爱将代替仇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凄凉的荒地……这样光荣的一天,绝不在辽远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地相信,朋友!”
已经过去了59年,司老师背诵的《可爱的中国》中这几段话,我记忆犹新。那情景恍如昨日。一位英雄,一个老师,一篇文章,一次**洋溢的朗诵,对于一个少年的影响,竟然是一辈子的。那一年,我13岁。
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司老师朗诵得好,方志敏写得好,那一连串的排比,水银泻地一般,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抒发得那样**澎湃,像国庆节天空中绽放的璀璨礼花,燃烧得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里火热而明亮。
我渴望读到《可爱的中国》的全文。没过多久,我在旧书店里买到了《可爱的中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方志敏牺牲之前写下的著作,由鲁迅先生保存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出版,更凸显其不凡的价值。世上有很多书,连篇累牍,厚厚的如同砖头,精装的如豪宅。但是,书从来不以薄厚精粗论英雄,正如人的生命价值不以长短为标准,方志敏只活了36岁,却顶天立地;他的一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却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一座丰碑。
回到家,我一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这本书还包括方志敏的另一篇散文《清贫》。我从未有过这样读书的激动,在那样贫穷落后、黑暗残酷而且时刻面临生命威胁的年代,方志敏对于祖国还充满着那样深厚而不可动摇的感情,充满着那样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信心,寄托着那样多美好的向往和心愿,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仅仅靠生花妙笔就可以写出的。
在《可爱的中国》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我也非常喜爱:“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然后,他以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将中国温暖的气候比作母亲的体温,将中国辽阔的土地比作母亲的体魄,将中国的生产力、地下宝藏、未曾利用的天然力比作母亲的乳汁,将中国绵延的海岸线比作母亲的曲线,将中国自然美景比作就是母亲这样天资玉质的美人……
我不知道将祖国比喻成母亲,方志敏是不是第一人,我是第一次看到,感到那样贴切,生动,含温带热,充满情感。他那又是一连串热情奔放的排比,绝对不是靠修辞方法可以书写出来的,是对于祖国母亲深厚情感的情不自禁又无可抑制的流露,是心的回声,是血液的奔涌。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自来水管里流出的是水。
如果说少年时代,哪一位英雄最难以让我忘怀,是方志敏!从那以后,方志敏留给我抹不掉的记忆。想起他来,眼前总会浮现那张他牺牲前披着棉大衣,拖着沉重脚镣的照片所呈现的威武不屈的形象。
前些年的一个冬天,我去美国,那是我第一次到美国,在芝加哥,借住在一位留学美国攻读历史博士的公寓里,那时,他回国探亲,正好房子空着,好心让我来住。在美国读博,尤其是文科的博士,不那么容易,他来美国已经十多年了,快四十了。这么大的年纪,还坚持读博,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得到了导师的认可,正艰难地等待着出版社最后的审定出版,其中艰辛的心路历程,真是不容易。
在他的书架上,摆满各种英文和中文的书。闲来无事,我翻他的书,忽然发现有一本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居然是和我当年买的同样的版本,连封面都一样。尽管封面已经破旧,褪色,我却突然间在心中涌起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重读这本书,那些曾经熟悉的几乎可以背诵下来的段落,迅速将我带回初一时的青葱岁月,想起司老师的**背诵,想起自己买到这本小册子后回家一口气读完情不自禁地抄录……
这位老博士从家回到美国的时候,我和他聊起了这本《可爱的中国》。我告诉他我少年时的经历,司老师的朗读,我买的旧书,等等。他告诉我他读博出国前,尽管筛选下好多书,没有带,但还是从国内海运了满满两大箱子书,其中没有忘记带上这本《可爱的中国》。他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会让他想起祖国。
他问我:这本书里还有一篇《清贫》,你看了吧?
我点点头,说看了。
他接着说:方志敏说:“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被捕的时候,仅仅从他的身上搜出一块手表、一支钢笔和两块铜板。想想如今那些贪污受贿动不动就是上亿的人,你会不会很感慨?如果像方志敏这样的革命者多一些,可爱的中国,不是会更可爱?
在异国他乡,他的这一番话,让我难忘。那是他的,也是我的,对于我们的祖国的一份感情和一份期望。
那是个冬末的晚上,芝加哥下了一夜的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不仅没让我感到寒冷,反而让我倍感温暖。
2019年9月底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