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45分钟,老师讲解的东西很多,不做笔记,是根本无法把知识掌握好的。有了笔记,可以使所学的内容条理化,可以把所听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鑫鑫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的确比一般人要高出很多,因此他自己慢慢地自傲起来。他很瞧不起那些在课堂上兢兢业业记笔记的的同学们,说他们是脑子太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像他那样的聪明人就完全可以告别笔记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笔记对于他是多此一举的。班里人也没有什么话可以反驳他,因为下课的时候,大家一块回忆所学的内容,他居然都比记笔记的记得要清楚。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考试又一次来临了。聪明的鑫鑫失利了,他不再骄傲了,他的成绩只能勉强排在中游,这与他平时的宣扬有天壤之别。他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聪明,才考到这样的名次。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既不能接纳太多的容量,又不能持续太久的时间。要想把学习成绩搞好,必须记有一手好的笔记。
一本好的笔记,必须是重点突出,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哪是本课要花大力气来深入思考的东西,哪是要重点掌握的东西,哪些东西需要多次的复习,哪些东西只是提示性的话语,不需要费很长时间来回顾,等等。
笔记的重点部分一般都是记录老师对于知识点的精析,或者是老师对课文的概括,再或者就是老师对于一些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的提示,这些重点内容对于我们掌握知识、深化理解、继续拓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会记笔记的学生经常把笔记设计得很有特色。例如,他们会把对课文的理解记在笔记的主体部分,把老师提出的疑问记在笔记的边角,并用特殊的符号表示出来,如画一个问号,等等。
不要认为记得多的笔记就是好笔记。记笔记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记得很多,但是没有重点,不仅不能把老师的意思明确出来,反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使自己不能正常地听课,这就是为笔记所累了。
好的笔记不仅内容好还要有好的形式。假如我们把重点也记了,难点也写了,老师的提示也没有漏掉,但是我们没有给笔记设计一个好的形式,弄得像杂草一堆,那好的内容也大打折扣了。
笔记的条理性能够帮助我们把知识更鲜明、系统地影射到脑子里。一篇课文的笔记可以这样设计,先是本课的标题,醒目惹眼。然后是逐条的记录老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在笔记的两侧设计上空栏,可以随时地把老师的提示写上去,也有利于以后对笔记的补充说明,还可以用它来添加一些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或是疑问。看起来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笔记条理性的另外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在心中形成一个系统,该课有哪些知识点,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哪些问题又是考试时的热点,在一本条理清晰的笔记里,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省下好大力量。
有很多同学认为书写问题只是一个很表面的工夫,不值得一提,在这里我们又来说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书写工整的笔记不仅仅是看起来舒服的问题,它可以让整个笔记带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很自然地对它产生一种亲近,这样我们复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书写工整的笔记也是笔记有条理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它保证了笔记的形式美。
因此,我们专门拿出这个问题来小议一下,就是要提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专用笔记本
要保证孩子每一门功课都有一本专用的笔记本,笔记本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就像上课都有课本一样,笔记本也是每个孩子必备的。
2.笔记的记法要给孩子多说明
笔记要记得有详有略,重难点突出。笔记要记得有条理,看起来一目了然。笔记要书写工整,不能龙飞风舞,潦潦草草。
3.笔记要常常加以整理
在课堂上记的笔记,由于时间紧张,不可能记得很详尽,很仔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下把它补全面。另外,笔记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知识的更新,笔记也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4.笔记要常拿来翻翻
如果记了一本很好的笔记,却让它在书包里沉睡,就等于没有笔记。常常把笔记拿出来看一看,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