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28.纠正孩子不能持之以恒的坏习惯(1 / 1)

每个人都能登上人生的金字塔,无论是鹰还是蜗牛,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是蜗牛而不是鹰。那么作为蜗牛的我们,要想站在金字塔塔顶,最需要的品质就是持之以恒。

心理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没有盖子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跳出了杯子。紧接着,心理学家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去。过了一些时候,心理学家把这块玻璃拿掉,结果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自然也就没有跳出杯子。

这个“跳蚤实验”给人很大的启示。其实,许多情况下学生也和跳蚤一样有类似之处: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便会灰心丧气,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不是学习的“材料”,永远也达不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于是忽视自身潜能的激发和外界条件的改变,并放弃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努力,久而久之,将自己套在失败的经验中爬不出来,以致最终一事无成,白白耗费一生。记得有句哲语说得非常精彩:“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轻易地放弃,结果往往是在距离金子三英寸的地方停了下来。”也可以这样说,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能不屈不挠地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即使遇到最大的困难也不放弃。

中国春秋时期的孟子老先生有句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们在平原上烧开水,烧呀烧,直到99℃也还不开,但若继续烧,只要再加一度,水就会冒气冲盖,沸腾起来。可是你若在每次烧开之前中途停顿下来,让它冷却,那么就是重烧100次、1000次,这水也永远不会成为开水,只不过在燃料和时间上造成极大的浪费而已。

一位有名的作家回忆小时候读古文、学英语未曾中断,不过3年,即达到了能自学的程度,终身难以忘怀。可是在学习俄语方面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解放后,他曾先后4次参加突击学习俄语,每次约半年。由于种种原因,竟中断了4次,每次都是在未达到能自修的程度前中断的,所以每次继续学习都得从头开始。因为基础不巩固,荒废数月,便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如今,在俄语方面的知识还是停留在最初的起跑线上。——在学习时间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浪费呢?

这个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样一条学习规律:不仅学习外语,学习任何一种科学文化知识都应像烧开水那样,不断加热,力争一次烧开。不然,即使你学若干次,也难以产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质变,而时间将会无情地惩罚你,使你由一个青年变成皱纹满脸的小老头。

有的学生说,我之所以不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持之以恒,是因为我天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世上不存在天生爱学习和天生不爱学习的同学。我们可以把学习比喻成一个吃核桃的过程,核桃的肉是美的,但如果不把坚硬的外壳打开是尝不到的。有的同学经过刻苦的学习,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着一种拼劲儿,靠自己的意志努力终于打开了核桃壳,尝到了核桃的美味,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也就建立起来了。因此对学习的兴趣是苦尽甘来,要经过刻苦的付出才换来的。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多还徘徊在“核桃壳”外面,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付出足够的劳动,也就没有品尝到“核桃肉”的美味,也就体验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了。久而久之,失败的次数多了,学习自然成了令人头疼的事。为什么我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别人学习时我却安不下心来?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习兴趣不浓厚,意志薄弱,没有毅力,缺乏排除外界干扰和**的能力。没有坚强、不为外界干扰所动的意识和毅力,学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如同干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巨大的牺牲一样,学习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有时还要克服电视节目、小说、足球、扑克牌等的**。所以对于那些成绩较差、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同学,还需要继续磨炼意志和毅力。从做一道题,听好一节课开始,锲而不舍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旦那层“核桃壳”被打破,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和乐趣,便能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过千万要记住,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对家长提出的几点建议:

1.订出详细计划

学习之前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打算安排多少时间,怎样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2.做好充分准备

即做好学习前的各种准备,如备齐学习用品和必要的参考书,把心情调节到愉快自信的状态,把学习环境布置得安静舒适。要注意每一节课前都要准备好,否则上课铃响的时候还在走廊内打闹,上课后肯定有很长一段时间还处于刚才活动的兴奋中,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强化学习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任务、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让学习活动始终指向既定的目标。以保证注

意力集中于学习目标,避免分神和做无用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