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朝都建都于建康。其疆土以刘宋时最广,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大片地区皆属于宋。大明八年(464年)计有扬、南徐、南兖、南豫、徐、青、冀、兖、豫、东扬、江、郢、荆、湘、雍、梁、南秦、益、宁、广、交21州。宋明帝时,淮北的徐、兖、青、冀四州和豫州的淮西诸郡被北魏占领,南朝疆土从此压缩到淮水以南。齐对刘宋的州郡进行了部分调整,据《南齐书·州郡志》,齐世计有23州。梁设州转多,最多时达107州。陈朝时,雍州、益州归北周,荆州归后梁,北面与北齐划江为界,疆域最为狭小,全境初分为42州,后来又多设新州,史称数倍于前。政区划分的加细,反映土地的开发和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人民加重剥削的表现。南朝还有双头州或双头郡(即两州或两郡同治一地),大都设在军事要地或边荒区域。
宋
南朝第一个王朝。刘裕创建。都建康。宋初疆域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为界,西至今四川,西南至今云南,南至今越南横山,东和东南直抵海滨,是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王朝。历八帝,共五十九年。
刘裕,京口人,寒门出身。早年曾为北府兵将刘牢之参军。桓玄篡晋后,刘裕联合部分北府旧人举兵攻灭桓玄,从此掌握晋室军政实权。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取得今山东大部地方。镇压卢循起义后,又消灭割据益州(今四川)的谯纵,十三年灭后秦,取得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元永初,国号宋,历史上又称刘宋。
刘裕鉴于东晋门阀专政、王权弱小、方镇割据的积弊,在中央任用寒人掌典机要,地方则多由宗室出任方镇,以求加强专制皇权。宋世士族门阀虽然位遇很高,但军政实权却大为削弱,从而使国内的统一程度和中央权力都大为增强。刘裕还采取了一系列抑制豪强兼并、减轻人民负担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使农民的境遇有所改善。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长子刘义符继位。两年后,大臣徐羡之等废杀义符,立其三弟刘义隆为帝(宋文帝)。刘义隆继续执行刘裕的政策,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减轻或免除人民积欠政府的“逋租宿债”。劝农、兴学、招贤,开炉铸钱。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宋文帝元嘉之世(424—453年)是东晋南朝最强盛的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刘宋时,黄河以北的北魏日益强大。早在刘裕统治末年(422—423年),北魏已陆续夺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虎牢(今河南荥阳氾水镇)和洛阳等重镇。北魏统一北方后,又调集60万大军南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10万大军进攻悬瓠(今河南汝南),被宋军击败。宋军又分数路北进。其中柳元景一路自户氏(今属河南)出发,在当地汉族人民积极支持下,连克弘农、陕县和潼关。但由于宋军主力王玄谟部久攻滑台不下,为北魏主力击溃,宋文帝只得令柳元景部撤退。同年冬,拓跋焘率兵号称百万,南下直抵瓜步(今安徽六合东南),准备渡江进攻建康。由于江淮人民坚壁清野,魏军抄掠无所获,人马饥乏;加之宋军在沿江数百里内建立起坚固的防线,魏军只得北撤。魏军这次南侵,对江、淮、青、济广大地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野蛮破坏,所至之处,一片焦土,宋朝国力从此大为削弱。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杀文帝自立。同年,文帝第三子江州刺史武陵王刘骏起兵诛劭,即帝位,是为孝武帝。他为了加强对地方军政的控制,无论“长王临藩”或“素族(指皇族以外的士族)出镇”,都派典签分掌实权,严加监视。诸王和镇将因遭疑忌,先后起兵作乱,于是皇室内部,君臣之间,相互残杀,愈演愈烈。孝武帝在位时,杀叔父刘义宣,并杀四个亲弟。宋明帝刘彧时,又杀尽孝武帝诸子,还把尚存的五个亲弟杀掉四个。被疑忌的文臣武将,有的被杀,有的叛国投敌。如幽州刺史刘休宾、兖州刺史毕众敬、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等,先后投降北魏,刘宋失去了淮河以北大片土地,南朝疆域再次缩小。
东晋以来,门阀士族地主大量占山固泽,政府虽一再禁止,但效果不大。大明年间(457—464年),孝武帝企图改禁为限,规定:地主原占山泽一律归地方所有;此后占山护泽以官品为准,数量由一顷至三顷,原占已足此数的不得再占;在此规定以外擅占山水者,按强盗律治罪。从此,占山护泽合法化,而数量的限制仍无法实行。
齐
南朝第二个王朝。萧道成创建。都建康。疆域北至大巴山脉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云南,南至今越南横山,东南直抵海滨。历七帝,共二十四年(479—502年)。
萧道成,低级士族出身。领兵30多年,他利用刘宋末年皇室内部、君臣之间相互残杀的混乱局面,以中领军掌握实权,于升明三年(479年)代宋称帝,国号齐,年号建元,历史上又称南齐、萧齐。齐初虽对宋末暴政作过一些改革,注意劝课农桑和学校教育,但人民的负担并未减轻,濒于破产的农民纷纷沦为豪强大族的隐户。齐世寒人兴起的趋势继续发展,中央以寒人掌典机要,地方则重用典签,对皇室和方镇严加控制、监视,门阀士族的实权进一步削弱。齐初,鉴于宋末统治阶级内部相互残杀而失天下的教训,终齐武帝萧赜之世,虽然爆发过唐寓之暴动,尚能维持政局的稳定。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皇室间的相互残杀更甚于宋末。高、武子孙,几乎被萧鸾杀绝。萧鸾死后,继位的萧宝卷(东昏侯)更是专事杀戮的暴君,人人自危,众叛亲离,政局混乱达于极点。永元三年(501年),宗室雍州刺史萧衍自襄阳起兵攻占建康,尽杀明帝后裔,次年称帝,建立梁朝,齐亡。
梁
南朝第三个王朝。萧衍创建。都建康。历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年)。
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齐宗室,官至雍州刺史,镇襄阳。永元二年(500年),萧衍之兄萧懿被齐东昏侯萧宝卷杀害,三年,萧衍乘南齐君臣互相残杀,政局极端混乱之际,自襄阳举兵东下,攻占建康,并于次年称帝。国号梁,建元天监,历史上又称萧梁。
梁朝五十六年中,萧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其统治具有如下特点:①优容士族。如专设谱局,改订士族百家谱;下诏州、郡、县,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人物,特别是东晋以来湮没不显的旧族;增设官职,满足士族入仕要求。但梁世士族业已全面腐朽,在实际政务中仍须使用寒人。②宽纵皇族。如削弱典签权势,给诸王以实权,对他们的横征暴敛甚至公开抢掠也不闻不问。结果到了萧衍晚年,皇室间的相互残杀较之宋、齐两代更为残酷。③萧衍博学能文,重视思想意识上的统治。如大力提倡佛教,不顾劳民伤财,大规模兴建佛寺。创立三教同源说,调和释、儒、道三者矛盾。三次舍身同泰寺,公卿等以成亿的钱奉赎。④以虚伪的勤俭、仁慈掩盖其残暴腐朽的统治。梁世徭役较以往更为繁重,甚至役及女丁。赋税由过去的计资改为计丁。规定每年丁男之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绵八两;禄绢八尺,禄绵三两二分;租米五石,禄米二石。丁女减半。此外每亩田还要收税米二升。他责令地方官“上献”,因而莫不竞相聚敛。梁世用法,对皇室、士族分外宽容,对劳苦大众极其严酷。民众犯法连坐,老幼不免;一人逃亡,举家罚做苦役。人民纷纷逃亡或奋起反抗,各种规模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侯景之乱前夕,更是达到“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的严重地步。
陈
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霸先创建。都建康。仅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地区。历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