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灭亡辽朝以后,同北宋王朝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就得从“海上之盟”说起。

海上之盟

1111年,宋徽宗派童贯使辽。童贯在这次出使中,认识了燕京人马植。马植原是世家大族子弟,任过辽朝光禄卿官职。他见辽朝灭亡在即,便叛辽投宋,向童贯献取燕京之策,深受童贯赏识。马植改名李良嗣,随童贯回到宋都开封。李良嗣向朝廷陈述了辽天祚帝的荒**腐败和金兵已迫近燕京的情况,并建议说,宋如果这时能从登莱渡海,与女真结好,相约攻辽,则燕地可取。宋徽宗立即召见了他,赐以国姓,改姓名为赵良嗣,并给他加上朝议大夫、秘阁待诏的职衔。于是,宋便开始了联金灭辽,谋图收复燕云地区的活动。

1118年,宋遣赵良嗣从山东登州渡海到东北使金,金也派人使宋,商议攻辽问题。双方经过几次往来商议,于1120年最后商定:宋、金夹攻辽国。长城以北的中京,由金军负责攻取;长城以南的南京(即燕京)和西京(今山西大同),由宋军负责攻取。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宋将原来输辽的岁币如数转送给金国。这就是历史上宋金“海上之盟”。这项盟约,当时在宋朝内部,就有人以为并不妥当,而宋徽宗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表明自己能够完成祖宗梦寐以求的伟业,于是不顾后果,断然实行,但最终换来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命运。

宋金交涉

海上之盟签订之后,阿骨打中止了与辽王朝的议和活动,大规模进攻辽国。根据协议,燕京的北辽政权由宋军负责攻取。可是,1122年宋朝派去攻打燕京的童贯、蔡攸二人,尚未与辽兵交锋,即到处张贴榜文,摆出胜券在握的架式。这年五月,童贯进兵燕京,但并没有出现燕人迎降的情况,反遭到耶律大石所部的阻击,第一次攻燕仅进至白沟即败退。六月,辽天锡帝耶律淳死,萧妃执政。九月,辽易州知州高凤降宋,涿州留守郭药师随后以所部八千降宋。在此大好形势下,宋内部仍无斗志,临阵怯敌,致使二度攻燕失败。童贯只得以燕京租税100万贯给金国为条件,邀请金军攻燕。最后燕京为金军单独攻占。

1123年,宋遣赵良嗣再次使金,与金商议交割燕京问题。在交涉过程中,争议激烈的是平州(治今河北卢龙)、营州(治今昌黎)和滦州的问题,金太祖最终同意将燕京所属六州地与宋。同时,也面许待俘获天祚后,将西京所属州县归与宋朝。同年四月,宋军进驻燕山,并继续遣使要求交割西京。

张觉原为辽国平州守将,燕京失陷时投降金朝,金人改平州为南京,命张觉为留守。1123年五月,辽降官左企弓等率燕京降官、富户北迁,途经平州。燕人不愿远离故土,哭诉求救于张觉。张觉遂杀曹勇义、左企弓、康公弼、虞仲文等,起兵反金。宋安抚司乘机遣人招谕,六月,张觉以平、营二州归宋。宋以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世袭平州。八月,金太祖死,西京地没来得及交割。九月,金将完颜宗望攻下平州,获得宋赐给张觉的诏书,掌握了宋朝破坏盟约的物证。金将宗翰等奏请不再割西京地与北宋,宗望也奏宋治军燕山,拒不交出逃入宋地的燕地户口,要求加兵于宋。后来,张觉逃入燕。金移文索取,宋不得已杀张觉,函其首献金。

灭宋战争

根据宋金约定,平州归金,那么宋朝纳金朝降将张觉,显然违背了盟约,特别是当金攻下平州,还掌握了宋朝诱降张觉的证据,自然引起了金朝君臣的愤慨。为了彻底击垮辽朝,金暂时没有对宋采取行动。金太宗按照盟约规定,象征性地归还了西京地武州(今山西神池)、朔州(今属山西)给宋。

1125年三月,金俘获辽天祚帝、灭亡辽朝后,便下诏南下攻宋。金军第一次南下在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东路军由宗望率领,从平州向西南攻燕京;西路军由宗翰率领,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南下攻太原,两路军准备在开封会师。西路军在太原遭到北宋军民的坚决抵抗;东路军则因宋的燕京守将郭药师投降并做向导,得以顺利南进。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急令各地军队勤王,并禅位给其子赵桓。赵桓即位(即钦宗),以次年为靖康元年(1126年)。

十二月底,金东路军连下相州(今河南安阳)、浚州(今河南浚县),抵黄河北岸。守河宋军见金军到来,不战自溃,金军顺利过河,宋徽宗南逃镇江。钦宗也想逃跑,被主战大臣李纲等劝阻,勉强留下。1126年正月,金军围开封,李纲率领全城军民杀伤数千攻城金兵,挫败了宗望一举破开封灭宋的企图。可是宋钦宗和李邦彦、张邦昌等投降派官僚畏惧金军,极力主张求和。金军乘机提出苛刻条件,钦宗一一答应,还把主战派主要人物李纲等解职。宋统治集团这种投降行为激起了开封军民的愤怒,军民不约而集的有数十万人,呼声动地。钦宗迫于压力,又恢复了李纲等人的职务,这时各地援兵已临近开封。宗望感到形势不利,即匆忙北撤燕京。宗翰久攻太原不下,知宗望北还,也率军退回云中。

金军北归不久,复又进行第二次南侵。东路军仍由宗望率领,先破真定,1126年十一月渡黄河,直抵开封城下。西路军仍由宗翰率领,继续围攻太原。太原城破,西路军亦南下渡过黄河,与东路军会师开封城下。宋钦宗依靠投降派大臣,一直希望同金军议和成功,甚至制止各地兵马来援,开封城内外兵力很少。在此紧急关头,钦宗无计可施,听信妖人郭京之言,用“六甲法”退敌兵。钦宗命守兵都撤下城来,郭京出城战斗,宋军大败,郭京乘乱逃走,开封为金军占领。

此时北宋军民纷纷要求与金兵决一死战,但钦宗仍梦想议和。金人提出要宋收缴民间武器,并索金1000万锭、银2000万锭、帛1000万匹。钦宗全部答应。1127年初,金军借口金银数不足,在开封城内外大肆剽掠焚杀,并将徽宗、钦宗二帝扣留。三月,金立张邦昌为帝,国号“楚”,作为傀儡政权。四月,金掳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大臣3000余人,及其所掠大量金银财宝、仪仗器物等北归。史称此事为“靖康之变”。至此,北宋灭亡。

金从人数和经济发展程度来说,都远不如宋朝。但它正处在反辽的正义战争胜利之后,士气旺盛。再加上它有猛安谋克制的组织,战斗力相当强。而宋朝内部问题很多: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很尖锐,在南方爆发方腊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北方,宋江等人起义后又爆发了张仙、高托山、贾进等领导的起义。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党争不已;以宋徽宗、蔡京为首的北宋最高统治集团腐朽不堪。此外,军队素质低下,指挥不统一,战斗力低下,所以最终败于金。北宋自建国之初即奉行“守内虚外”的方针,终于自食其果,被新兴的金国灭掉了。

女真自1115年建国,连续征战,历时13年,相继灭亡辽和北宋。1127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宋群臣拥戴下在应天重建宋政权,史称南宋。1130年,金立刘豫为“齐”帝,统治河南、陕西,成为金朝的附庸,并配合金朝与南宋对抗。中国历史继辽与北宋对峙之后又进入了金与南宋对峙时期。

疆域划定

1135年,金太宗逝世,熙宗完颜亶(太祖之孙)嗣位。熙宗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即位后废除勃极烈制度,改行汉族模式官制,在中央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度。1137年,熙宗废黜了齐帝刘豫。此时金朝统治中心仍在东北,故以宗磐(太宗长子)为代表的一批贵族决定将河南、陕西地归还南宋,换取宋朝纳币称臣。而完颜宗弼(兀术)等人则仍然主张用兵。1139年宗弼一派得势,诛杀宗磐,撕毁了与南宋的协议,发兵复攻河南。金军虽曾为岳飞等击败,但由于南宋朝廷下令撤军,金朝重得河南、陕西之地。1141年,金与南宋签订了“绍兴和议”,划定淮水、大散关一线为边界,南宋继续向金称臣纳币。1149年,宗室完颜亮(熙宗堂弟)发动政变,杀死熙宗,夺取帝位,是为海陵王。

金朝建立以来,灭辽击宋,版图不断扩大,大批猛安谋克进入中原,“方疆广于万里,以北则民清而事简,以南则地远而事繁”,但是首都一直设在上京会宁府,位置偏远,经济上则“供馈困于转输,使命苦于驿顿”,十分不便。海陵王即位后,下令扩建燕京城,修筑宫室,于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同时,海陵王还下令拆迁上京宫殿,将宗室贵族及其所属猛安谋克尽行迁入内地,太祖、太宗陵寝一并迁入至中都近郊。此举标志着金朝政治中心的转移,也是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王朝首都。海陵王还罢黜中书、门下二省,仅保留尚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其余官制也进一步规范化,职有定位、员有常数,终金一代,世守不变。

1161年,海陵王大举进伐南宋,企图**平江南,完成统一。但他在位期间统治残暴,渐成众叛亲离之势。宗室完颜雍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发动兵变,自即帝位,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此后,海陵王攻宋失利,旋为其部将所杀。1164年,金宋重定“隆兴和议”,南宋不再对金称臣,岁币亦酌减。金朝疆域至此完全稳定下来。

大定明昌之治

金世宗为太祖之孙,与熙宗、海陵皆为从兄弟。他统治时期,是金朝的鼎盛阶段。在他即位之初,政局动**,南宋趁机发起北伐,西北则有移剌窝斡等人因反抗征兵而领导契丹人起事,称帝建元。世宗革除海陵暴政,笼络人心,南败宋军,北擒窝斡,结束了混战局面。此后金世宗又与南宋重定和议,并与高丽、西夏通好,使金朝转入和平发展轨道。世宗在位29年,勤于政事,生活俭朴,拔擢人才,整顿吏治,减轻赋役,尊崇儒学,此时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并趋于繁荣,颇有盛世景象。不过世宗标榜“中庸”,稳健保守有余,开拓进取不足,对女真人土地、漠北游牧民族威胁等一些潜在的统治危机解决不甚得力,给后代留下了隐患。

世宗死后,皇太孙完颜璟嗣位,是为章宗。章宗即位之初,承袭世宗余荫,基本上维持了升平景象。他在位后期,还击败了南宋的北伐。章宗本人深受汉文化熏陶,喜爱书法、音律,大力提倡文治,定金朝德运为土德,以继北宋之火德。

金世宗年号大定(1161—1189年),金章宗初期年号明昌(1190—1196年),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定明昌之治”。但章宗时期也是金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章宗后期,天灾频仍,黄河三次决口,而统治者养成奢靡之风,政治趋于腐败。财政上逐渐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金朝盲目印制交钞(纸币),更加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同时,漠北鞑靼诸部不时侵扰金朝北边,金朝疲于应付。而内部的女真人随着汉化程度加深,尚武精神渐渐消失,逐渐追求奢侈享乐。这一切都促使金朝向没落的深渊下滑。

金朝衰亡

章宗死后,其叔卫绍王(世宗第七子永济)于1208年即位。面对金朝走向衰落的严峻局势,他在两个方面都表现得无所作为:一是章宗后期内政的腐败;一是蒙古军的威胁。此时成吉思汗已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于1211年发兵来侵。金军迎战大败,蒙古军一度进围中都。此后数年,蒙古军更是频繁来攻,兵锋遍及河北、山西、山东、辽东诸地,劫掠财物和人口,金朝统治受到重大打击。1213年,金军将领纥石烈执中发动兵变,杀死卫绍王,拥立章宗庶兄完颜珣,改元贞祐,是为宣宗。宣宗迫于蒙古兵威,于次年携后宫、百官迁都于南京(今河南开封),史称“贞祐南迁”。此后金朝大势已去。1223年,宣宗之子哀宗在宫廷内部斗争相当激烈的形势下即位。他虽然企图励精图治,然而用人不当,腹背受敌,已难以挽回颓势。1232年,蒙古军占领南京,哀宗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1233年正月,蒙古与南宋合兵攻破蔡州,哀宗自缢而死,金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