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

元代最盛行的宗教是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忽必烈即位前,受戒于吐蕃高僧八思巴,即位后即尊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王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教高于其他佛教派别的地位由此确定。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制成蒙古新字,忽必烈升其号为帝师。此后遂成定制,元朝皇帝即位,必先受佛戒九次方正大宝。同时,帝师也成为元朝诸帝供奉的最高神职,被尊为皇天之下、万人之上的神圣职位。元朝帝师共十二人,都是来自西藏的高僧。其中多半出自八思巴一家,有的年仅十二岁便成为帝师。

帝师不仅在元廷享有极高的地位,而且作为全国佛教的最高领袖倍受尊崇。忽必烈曾把西藏十三万户封给第一任帝师八思巴作为供养地,使之成为西藏地区最高统治者。帝师往来于京城西藏,百官均隆重迎送。其在世时接受大量的布施、赠赏,死后赐金亦十分优厚。帝师的子弟、门徒也大多受封官号,享有极大的特权。元朝做佛事之频繁、规模之大、用度之巨都是十分罕见的。

至顺二年(1331年),元廷在全国设广教总管府十六所,统一管理佛事。总管府总管由僧人担任,其他官员由宣政院任命世俗官员担任。

这一时期寺院势力增大,出现了强占民田、私隐纳税户和巧夺民财等不法行为,为此,设此机构以对寺院进行限制。但由于该机构并未起到这些作用,所以到1334年又废除了,恢复了旧制。

● 全真教

全真教在金时成立,教主是王重阳,受到金统治者重视。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派使节邀请丘处机西行。丘处机率十八名弟子登程,经历十余国,行程万余里,于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到雪山朝见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他长生之术,他对以“清心寡欲为要”,并劝告说:“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希望成吉思汗以敬天爱民为本。这些劝告对减少蒙古军的杀戮多少起了些作用。成吉思汗称他为“丘神仙”,下诏由他管领天下道众,赐以虎符、玺书,免除全真道士的赋役。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丘处机在成吉思汗派出的千骑护送下从漠北回到燕京。丘处机在燕京住于大天长观(太极宫,后改名长春宫),四方招揽徒众,人数大增。全真教达到极盛,成为北方最大的道教教派。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丘处机去世。弟子尹志平、李志常、宋德方等嗣其教业。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宋德方秉丘处机遗命整《道藏》,至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44年)完成,凡七千八百余卷,名之曰《玄都宝藏》。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崇信佛教,全真道地位下降。蒙哥汗八年(1258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年),道教徒两次在大都与佛教徒辩论失败,被迫焚毁部分经书。但总的来说,元朝统治者对全真道还是保护的。元世祖曾封丘处长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刘处玄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谭处端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马钰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郝大通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王处一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孙不二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元武宗时,又加封丘处机为长春全道神化明应真君,刘处玄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人,马钰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郝大通为广宁通玄太古真君,王处一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直到明清时期,全真道仍然是北方势力强大的道教教派。

▼全真派祖庭——陕西户县重阳宫

● 佛道之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佛道之争越演越烈。

佛道之争由来已久,曾有北魏太武帝实行灭佛政策及唐会昌法难。从蒙古国到元朝,先崇道而后佛行擅宠,其间经历了两次大辩论。

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五月,应成吉思汗诏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在大雪山(阿宣汗兴都库什山)晋见成吉思汗,极得赏识。成吉思汗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门,并免除全真道士的差役、赋税,全真道获得了较佛教更为优越的地位,道佛之间由此发生了剧烈的冲突。道教势力发展十分迅速,也引起蒙古统治者的疑忌。宪宗五年(1255年)和七年(1257年),分别在蒙哥大汗和忽必烈的主持下,进行了两次释道辩论,全真道士两次俱败,蒙哥汗诏令焚毁道藏伪经,并将一些全真道士削发为僧,道教的地位大大下降。

1286年4月,在大都发生了僧道双方聚众斗殴事件,当时正在上都的忽必烈下令杀了两个为头的道士,还有十名道士被割了耳鼻。5月,忽必烈又命释门诸僧与道教数门掌教及翰林文臣,会集长春宫,考证道藏经真伪,结果除《道德经》外,其余道家经典悉数被判为伪经。忽必烈遂下令焚毁除《道德经》外其余道家诸经。虽此令并未得到完全执行,但道家势力受到了严重打击。

● 基督教

泰定元年(1324年)2月,元廷宣谕“也里可温”各如教具戒。基督教齐思脱里派,传入中国以后称景教。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唐朝政府的取缔,在内地趋于灭绝。但在西北的克烈、汪古等部中仍有大量教徒。元代早期文献沿用在中亚流行的波斯语,称齐思脱里教徒为“迭屑”,以后则常用“也里可温”指齐思脱里教及其教士、信徒等身份。元代汪古和唐兀人中,仍有大量的齐思脱里教徒,在内地也散居着一些教徒。

也里可温和佛教僧侣、道士一样,享有免除差役的优惠,可以建立其寺院和进行宗教活动。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立崇福司,掌也里可温教事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也里可温掌教司,一度达到七十二所。

也里可温在正常条件下受到朝廷保护,但其在元代的地位不如佛教、道教显赫,在皇室成员中信徒很少。

至正二年(1342年)7月,教皇特使马黎诺里一行至上都。马黎诺里,意大利佛罗伦萨人。

至元二年(1336年),妥欢帖睦尔(惠宗)遣欧洲人安德烈一行十六人出使欧洲。使团带了元帝及元天主教徒给教皇的信,报告原大都主教孟特·戈维诺已死八年,请求教皇派新主教来主持教务。教皇伯涅狄克十二世钦侍元朝使者,并且派出马黎诺里等三十二人组成使团回访。使团历经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抵达大都,向妥欢帖睦尔呈上教皇信件,同时献骏马一匹。在朝文人赋诗作画,周明作《天马图》,揭俟斯作《天马赋》,誉之为天马,轰动一时。

马黎诺里一行在大都留居约三年,然后由海道回国。至正十三年(1353年)抵阿维尼翁。后来,马黎诺里奉德皇卡尔四世之命令改修波希米亚编年史,将奉使元朝见闻编入此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