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和张士诚(1 / 1)

陈友谅是沔阳的一个渔夫的儿子,他本来姓谢,祖父招赘在陈家,因而随着姓陈。年少时念过书稍微懂些文理。有一个会看风水的人观察他家祖先的坟地,说“据风水的模式定当大贵”,陈友谅心里暗自高兴。曾经在县里当小吏,他不喜欢干。徐寿辉的军队起事,陈友谅去投奔他,在他的部将倪文俊那里当掌簿书的佐吏。

徐寿辉,罗田人,又名真一。以贩卖布匹为业。元朝末年盗贼蜂起,袁州的和尚彭莹玉用妖术和麻城的邹普胜聚众起事,以红巾为标记。他们因徐寿辉长相奇特,就推举他为首领。至正十一年(1351年)九月攻陷蕲水和黄州路,打败元朝的威顺王宽彻不花。于是就以蕲水为都城,立徐寿辉为皇帝,国号“天完”,建年号“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没有多久,攻陷饶州、信州。次年(1352年)分兵四处出击,接连攻陷湖广、江西的诸多州县。接着又攻破昱岭关,攻下杭州。别将赵普胜等人攻破太平各路,声势大振。但是,徐寿辉没有远大的抱负,所得之地不能守住,第二年(1353年)被元军击败,徐寿辉逃脱。不久又兴盛起来,把都城迁到汉阳,被他的丞相倪文俊所控制。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倪文俊图谋杀害徐寿辉,没成功,逃往黄州。当时陈友谅隶属于倪文俊,多次立下战功,当上了领兵元帅,就找了个机会杀死倪文俊,吞并了他的部队,自封宣慰使,不久称平章政事。次年(1358年),攻陷安庆,又攻破龙兴、瑞州,分兵攻取邵武、吉安。陈友谅本人率军攻入抚州。不久,又攻破建昌、赣州、汀州、信州、衢州。其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的兵力最强大。朱元璋攻下了太平,和陈友谅相比邻。陈友谅攻陷元朝的池州,朱元璋派遣常遇春攻取了池州,从此多次相互攻击。

赵普胜本是一员猛将,绰号“双刀赵”。当初,他和俞通海等人驻扎在巢湖,一起归顺朱元璋,后又叛离归降徐寿辉。在这时为陈友谅防守安庆,多次领兵争夺池州、太平,在疆界处来回骚扰。朱元璋为此忧虑,以利引诱赵普胜的门客,让他潜入陈友谅的军中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派来的人就夸说自己的功劳,恼怒地表露出对陈友谅有恩德的神色。陈友谅怀恨在心,怀疑他对自己有二心,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赵普胜处。赵普胜用烧羊在雁汊迎接陈友谅,刚登上船,陈友谅马上杀死赵普胜,吞并了他的部队。

当初,陈友谅攻破龙兴,徐寿辉想把都城迁移到这里,陈友谅不同意。没有多久,徐寿辉突然从汉阳出发,停留在江州。江州是陈友谅驻扎的地方,他在城外埋伏下军队,迎接徐寿辉进城,随即紧闭城门,把徐寿辉带来的部队全部杀害。随即以江州为都城,事奉徐寿辉驻守在此地,而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属下的官吏。于是陈友谅挟持徐寿辉东下,攻打太平,太平城坚固,攻打不下来,就率领大船停泊在太平城的西南。士兵们沿着船尾攀缘城上的矮墙登上了城,于是攻下太平。陈友谅心气更加骄纵。他进驻采石矶后,派遣部下将领表面上到徐寿辉面前禀告事情,暗中命令壮士带着铁锤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死了以后,陈友谅以采石的五通庙为行宫,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年号“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登基时正好遇上刮大风下大雨,百官依次排列在沙岸上祝贺,未能完成规定的礼仪。

陈友谅性强劲而好猜疑,爱用权术驾驭部下。他称帝后,完全占有江西、湖广的地方,依仗自己兵力强盛,想向东取得应天。朱元璋担心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就设计叫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快来。陈友谅果然带领水军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唤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被欺骗了。在龙湾与朱元璋的军队交战,大败。潮水下落,船只搁浅,死的人不计其数,丧失战船几百艘,陈友谅等人乘小船逃走。张德胜追击到慈湖,又打败陈友谅,烧毁了他的船。冯国胜率五翼军迫近他,陈友谅出黑旗军迎战,又大败。于是陈友谅丢弃太平,逃往江州。朱元璋的军队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下将领于光、欧普祥都投降。第二年(1361年),陈友谅派兵再次攻陷安庆。朱元璋亲自领兵征讨他,又收复了安庆,**到达江州。陈友谅战败,夜里带着妻子儿女逃往武昌。他的将领吴宏献出饶州投降,王溥献出建昌投降,胡廷瑞献出龙兴投降。

陈友谅愤恨疆土一天比一天缩小,就大规模营造楼船几百艘,都高数丈,涂上红漆,每艘船三层,设置走马棚。上下层人说话的声音相互间都听不见,船体都用铁皮包上。船上装载着家属百官。竭其精锐进攻南昌,攻城的长梯和冲击城墙的战车,从各条路上同时前进。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和邓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没能攻下来,朱元璋亲自领兵援救南昌。陈友谅听说朱元璋来了,撤下围城的兵力,向东出鄱阳湖,在康郎山与朱元璋相遇。陈友谅把大船聚集起来,连锁在一起形成战阵,朱元璋的军队不能由下向上进攻,接连交战三天,非常危险。不久,刮起东北风,于是放火烧陈友谅的船,他的弟弟陈友仁等人全被烧死。陈友仁称五王,瞎一眼,有勇有谋,死后,陈友谅的士气低落。这一仗,朱元璋的船虽小,但是行驶轻便,陈友谅部队都是大型的战船,进退不方便,因此战败。

朱元璋共两次发文书给陈友谅,大意说:“我想和您相约联合,各自安抚一方,以等待上天的意旨。您失策了,对我任意加害。我以轻装的部队乘隙出击,据有您龙兴等十一个州郡,您仍不自己追悔所造成的祸害,又挑起战争事端。先是在洪都受窘,又在康郎山打得大败,骨肉兄弟和部下将士一再遭受巨大的灾难。您即使能侥幸活着回去,也应该撤销帝王称号,安分地等候真命天子出来,不然家破族灭,后悔可就来不及了!”陈友谅收到文书后又怒又恨,不给答复。时间长了,军队没有吃的,陈友谅从湖口突围出来。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拦击他们,大战泾江口。汉军(陈友谅军)一边打一边逃跑,天黑了还没能摆脱追击。陈友谅从船中把头伸出来,要指挥作战,突然被流箭射中,穿透眼睛进入颅内死去。汉军大乱,太子陈善儿被俘获。太尉张定边夜里带着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着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

陈友谅豪华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非常精致的镂金床,宫中的器物用具都类似这样。他死后,江西行省把这张床进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地说:“这和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两样!”下令有关官吏毁了这张床。陈友谅称帝共四年。

陈友谅的次子陈理回武昌后,继承帝位,改年号为“德寿”。这年冬天,朱元璋亲自征讨武昌。第二年(1364年)二月再次亲自出征。陈理的丞相张必先从岳州前来援救陈理,驻扎在洪山。常遇春击败并活捉了他,押他在武昌城下示众。张必先是一员猛将,在军中绰号“泼张”,陈理特别倚重他。等到他被擒,城里便非常恐慌,因此想投降的人非常多。朱元璋就派遣陈的旧臣罗复仁进城招降陈理。陈理于是投降。他进入营门,趴在地上不敢向上看。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扶他起来,握着他的手说:“我不加罪于你。”武昌官库里的财物听任陈理取用,朱元璋返回应天后,授给他归德侯的爵位。

陈友谅投奔徐寿辉时,他的父亲陈普才曾加以劝阻,陈友谅不听。等到陈友谅显达之后,去迎接陈普才,陈普才说:“你不听我的话,我还不知道死在什么地方呢!”陈普才有五个儿子:长子友富、次子友直、三子友谅,四子、五子友仁和友贵。陈友仁、陈友贵先前已死在鄱阳。朱元璋平定武昌,封陈普才为承恩侯、陈友富为归仁伯、陈友直为怀恩伯,追赠陈友仁为康山王,命令有关主管部门建庙祭祀他,让陈友贵随从受祭。

张士诚,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的盐丁。有三个弟弟,都以撑船运盐为职业,通过贩卖私盐牟取非法盈利。他为人非常轻视钱财,乐于帮助他人,受到他们一伙人的拥护。他常常卖盐给许多有钱的人家,有钱人家大多欺侮他,有些人欠他的盐钱不还。有个弓手丘义,侮辱张士诚尤其厉害。张士诚愤恨不平,就率领几个弟弟和壮士李伯升等人杀死丘义,并且杀绝那些有钱的人家,放火烧掉他们的房屋。张士诚等人进入别的州郡的盐场,招募青年起兵造反。盐丁们正为沉重的劳役所苦,就一起推举张士诚为首领,攻陷泰州。高邮太守李齐指示招降了他,但后来又叛变,杀害行省参政赵琏,并且攻陷兴化,在德胜湖安营扎寨,有部众一万多人。元朝廷用“万户”军职委任状招降张士诚,他不接受。张士诚用欺骗的手法杀害了李齐,袭击并占据高邮(今在江苏),自称“诚王”,称国号“大周”,立年号“天祐”。这一年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第二年(1354年),元朝右丞相脱脱统领大军出征,几次打败张士诚,围困高邮,毁坏了高邮的外城。城就要攻下了,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的军权,削夺了他的官职爵位,用别的将领来替代他。张士诚乘机奋力出击,元军溃败逃走,从此张士诚又兴盛起来。过了一年(1355年),淮东闹饥荒,张士诚就派自己的弟弟张士德从通州渡过长江侵入常熟。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张士诚攻陷平江,并且攻陷湖州、松江和常州各路。改平江为隆平府,张士诚从高邮迁来,以此地为都城。就用承天寺作王府宅第,蹲坐在大殿中间,射三支箭在大梁上以为标志。这年,朱元璋也攻下集庆,派遣杨宪去交好张士诚。太祖的信中说:“从前隗嚣在天水称雄,现在足下也在姑苏自己称王,情势相同,我很为足下高兴。比邻和睦相处,各守疆界,是古人所贵重的,我私下非常仰慕。从现在起我们信使往来,不要受谗言的迷惑,从而在边境上生出事端。”张士诚收到信,扣留下杨宪,不予答复。不久,他派遣水军攻打镇江,徐达在龙潭打败他的军队。朱元璋派遣徐达和汤和攻打常州,张士诚的军队来救援,被打得大败,丧失张、汤二将,就写书信求和,请求每年献纳粮食20万石,黄金500两,白银300斤。朱元璋回信,责令他放回杨宪,每年献纳粮50万石,张士诚又不回复。

当初,张士诚攻取平江后,就派兵攻打嘉兴。元朝守将苗人统帅杨完者几次打败他的军队,张士诚于是派遣张士德从小路攻破杭州,杨完者回师救援,张士诚军又被打败回来。翌年(1357年),耿炳文攻下长兴,徐达攻下常州,吴良等人攻下江阴,张士诚的军队四面受阻,不能出动,形势逐渐紧迫。没过多久,徐达的军队占据宜兴,攻打常熟。张士德迎战,打败,被前锋赵德胜活捉。张士德,小名九六,善战有谋略,得到将士们的爱戴。浙西地方都是他攻占平定的。他被活捉后,张士诚非常沮丧。朱元璋想留下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张士德派人从偏僻小道送给张士诚一封信,让他投降元朝。张士诚于是决定向元朝请求投降。元浙江右丞相达识帖睦迩替张士诚向朝廷报告,朝廷授给张士诚太尉,他手下的将领官吏也都被授予等级不同的官职。张士德在金陵终于绝食而死。张士诚虽然免去伪王称号,据有武装部队和地盘还是和过去一样。达识帖睦迩在杭州与杨完者有矛盾,暗中召来张士诚的军队。张士诚派遣史文炳袭击并杀害了杨完者,于是据有杭州。元顺帝派遣使者征收粮食,赐给张士诚龙衣御酒。张士诚从海路运送粮食11万石到大都,每年如此,成为常规。不久,张士诚愈来愈骄纵,命令他的部下颂扬他的功业和德行,希求得到王爵,元朝廷没有应允。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又自立为吴王,尊奉他的母亲曹氏为王太妃,设置下属官吏,另外在城中营建王府宅第,以张士信为浙江行省左丞相,将达识帖睦迩囚禁在嘉兴。元朝廷征收粮食不再供给。有个参军俞思齐,字中孚,泰州人,规劝张士诚说:“我们从前是贼寇,可以不进贡;现在是臣子,不进贡可以吗?”张士诚大怒,把长桌推倒在地,俞思齐便托病辞官离去。当时,张士诚所占据的地方,南到绍兴,北过徐州,达到济宁的金沟,西到汝州、颍州、濠州、泗州,东临近海,方圆2000余里,武装的士兵几十万人。他以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为心腹,左丞徐义、李伯升、吕珍为爪牙,参军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主管出谋划策,元朝的学士陈基、右丞饶介执掌礼乐法度。他又喜好招揽接纳宾客,赠送给他们的车马、住宅、日用杂物都非常齐全。许多侨居他乡贫困没有户籍的人争着投奔他。

张士诚为人,表面上迟缓凝重,少言寡语,似乎很有器量,但实际上没有远大抱负。占有吴一带地方后,吴地太平安定的时间很长,户口众多,张士诚逐渐奢侈放纵,懒于处理政务。张士信、潘元绍尤其嗜好搜括财物,金玉珍宝和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家中都充满了。他们日日夜夜的听歌观舞,只顾自己娱乐。将领们也都傲慢,不出力卖命,每逢要打仗了,就推说有病,求得官爵田地房产以后才出兵。刚到军中,车子装载着婢妾乐器便紧跟着连续不断地到来;有时同游说空谈的人士聚会,赌博踢球,都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等到丧师失地打了败仗回来,张士诚一概不问罪。不久,又用他们为领兵的将军,上上下下玩乐享受,以至于灭亡。

朱元璋和张士诚疆土相连接。张士诚多次派兵攻打常州、江阴、建德、长兴、诸全,总是失利而返。朱元璋派遣邵荣攻打湖州,胡大海攻打绍兴,常遇春攻打杭州,也都不能攻克。廖永安被士诚俘获,谢再兴叛变投降张士诚,适逢朱元璋和陈友谅相持不下,没有功夫顾及。陈友谅也派使者约张士诚夹攻朱元璋,但张士诚想守住疆土以观变化,口头上答应使者,最终没有行动。朱元璋平定武昌后,大军转回,就命令徐达等人谋划夺取淮东,攻克了泰州、通州,围困高邮。张士诚派水军船只沿长江逆流而上前来救援,朱元璋亲自率军击退他们。徐达等人于是攻克高邮,夺取淮安,完全平定淮北地区。接着下讨伐文书到平江,历数张士诚八条罪状。徐达、常遇春统领军队从太湖直奔湖州,吴地人在毗山迎战,又在七里桥交战,都被打败,于是包围湖州。张士诚派遣朱暹、五太子等人率六万部众前来救援,驻扎在旧馆,修筑五座营寨自守。徐达、常遇春修筑十座营垒以拦阻他们,断绝了他们的运粮道路。张士诚知道事情紧迫,亲自督促军队来交战,在皂林被打败。他的部将徐志坚在东迁被打败,潘元绍在乌镇被打败,升山水上陆路的营寨全被攻破,旧馆的救援断绝,五太子、朱暹、吕珍都投降了。所谓五太子,是张士诚的养子,短小精悍,传说能在平地上跳起一丈多高,又擅长潜水。吕珍、朱暹都是善于作战的老将,到这时全部投降。徐达等人送他们到湖州城下示众。湖州守将李伯升等人献城投降,嘉兴、松江也相继投降。潘原明也献杭州向李文忠投降。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军进攻平江,修筑长长的围子包围平江城。张士诚拒守了几个月。朱元璋致信招降他,说:“古代的豪杰,以畏惧天命顺从民意为贤,以保全自己保住家族为智,汉朝的窦融、宋朝的钱俶就是这样的。你应该三思,不要自取灭亡,为天下人耻笑。”张士诚不回复,几次突围决战,都不顺利。李伯升知道张士诚非常窘迫,派遣和张士诚亲善的门客越过城游说张士诚,说:“当初您所依靠的,就是湖州、嘉兴、杭州啊!现在都丧失了。孤零零地守着这座城,恐怕变故要从内部发生,那时您即使想死,也不能够啊!不如顺应天命,派遣使者去金陵,表达您能够归从大义拯救百姓的心意,打开城门,脱掉帽子,用绢一束,等候命令,就还不会失去万户侯的爵位。何况您的地盘,就譬如赌博的人,赢得人家的东西而又失去了它,对您有什么损害?”张士诚仰头观看很久,说:“我要思考思考。”就辞去门客,但终究没有投降。张士诚本来有勇胜军称作“十条龙”的,都勇猛善战,常穿银铠甲绸缎衣出入于战阵之中,到这时也都战败,淹死在万里桥下。最后,丞相张士信被火炮击中而死,城里喧扰不安,不再有坚守的意志。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城被攻破,张士诚收聚残余的部众,在万寿寺东街作战,部众四散逃走。士诚慌慌张张地回到王府宅第,闭门上吊自杀。他原来的部将赵世雄解救了他。大将军徐达几次派遣李伯升、潘元绍等人向他传达朱元璋的旨意,张士诚闭眼不回答。用轿子把他抬出城门,上了船,他从此不再吃东西。到达金陵,终于上吊自杀身亡,这时他四十七岁。朱元璋下令准备棺材埋葬他。

当张士诚被围困的时候,对他的妻子刘氏说:“我失败了将要死了,你们怎么办?”刘氏回答说:“你不要担心,我一定不辜负你。”把柴火堆积在齐云楼下。城被攻破后,刘氏驱赶群妾登上齐云楼,叫养子张辰保放火烧楼,自己也上吊自杀。有两个年幼的儿子隐藏在民间,不知道下落。

有个莫天祐,元朝末年聚众保卫无锡,张士诚招降他,不听从。张士诚派兵攻打无锡,也不能攻克。张士诚接受元朝的官爵后,莫天祐才投降。张士诚屡次上奏章推荐他任同佥枢密院事。到了平江被围困后,其他城池都被攻下,唯有莫天祐坚守无锡。张士诚被消灭,胡廷瑞加紧攻打无锡,莫天祐才投降。朱元璋认为他杀伤将士太多,便杀了他。

李伯升在张士诚处当官,一直当到了司徒,投降后,命他继续任原官,又进封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府事。他曾经领兵讨伐平定湖广慈利蛮人,又任征南右副将军,和吴良一起讨伐靖州蛮人。后来因为牵入胡(惟庸)党案获罪而死。潘元(原)明是以平章的官衔,守杭州时候投降的,降后仍旧任行省平章,与李伯升都每年享受俸禄750石,不管事。云南平定,朝廷任潘元(原)明代理布政司事,死在任上。

张士诚从起事到灭亡,共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