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发动战争
19世纪9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极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分割世界的斗争日益尖锐。那时的中国,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
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消灭旧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在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具有极其疯狂的侵略性。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政府就制订了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我国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我国东北(满蒙);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达到独占亚洲和称霸全世界的目的。
早在1874年,日本就在美国的援助下,派侵略军3000多人侵入我国台湾。1879年并吞了琉球国。1876年,日本用武力强迫朝鲜订立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加速了朝鲜的半殖民地化。从1885年起,日本进行七年扩军计划。这个计划提前于1892年完成,建立了一支拥有6万名常备军和23万名预备军的新式陆军,还建立了排水量为7万多吨的新式海军舰队。1890年,日本资本主义发生了经济危机,工人大批失业,农业歉收,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统治集团为摆脱困境,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更加迫不及待地想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1893年,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与此同时,日本参谋部不断派遣间谍潜入中国,窃取政治、军事情报,秘密绘制了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详细地图。
甲午海战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认为这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机会,一面极力劝诱清政府出兵,表示“贵政府何不代戡乱?……我政府必无他意”,日本驻朝代理公使杉村浚亲自去见中国驻朝商务监督袁世凯,催促清政府出兵;一面在国内下达秘密动员令,作了出兵占领朝鲜的充分准备。清政府于6月5日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总兵聂士成率军1500人进入朝鲜牙山,并备文照会日本政府。事实上,早在6月2日清政府还未决定出兵之前,日本内阁就正式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6月5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名,率海军陆战队向朝鲜进发,于10日占据汉城。至6月底,日本驻朝军队已达10000人左右,兵力远在中国驻军之上。日军占领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并逐渐包围了驻守牙山的清军,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清政府避战求和路线
平壤海战和黄海之战
8月1日,中日两国互相宣战。可是,清政府并没有制定出一项作战的具体方针和策略,只是消极应战。由于李鸿章“志存和局,致诸将观望不前”,陆续增援的卫汝贵等四路清军,迟至8月上旬才进驻平壤。8月下旬叶志超部也到达平壤。各路清军共约2万人。叶志超被任命为各路清军的总指挥。他没有利用险要地形认真布防,保卫平壤,甚至连军纪也不能加以约束。卫汝贵所率的清军,来到朝鲜后纪律极差,使朝鲜人民大失所望。清军2万人在平壤坐以待敌。8月14日,日本大本营组成以山县有朋为司令官的第一军,大举入侵。叶志超等人却没有主动出击迎战,尽失战机。
9月15日晨,分四路包围平壤的日军发起总攻。左宝贵率部在城北山地与敌激战失利,遂入城坚守玄武门。这时,叶志超恐退路被切断,想弃城再逃。左宝贵立即派亲兵监视,反对逃跑,自己登城指挥,身负数伤后仍高呼杀敌。广大将士拼死奋战。左宝贵中炮牺牲,部将数名也阵亡。玄武门陷落。在此紧急关头,叶志超却一面让部将在城头竖起白旗,意求停战;一面下令各部迅速撤退。当晚,他率将士弃城逃跑。
平壤丢失后,叶志超率军仓皇渡鸭绿江,溃退国境。整个朝鲜半岛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接着,日军就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平壤战役后第二天,日本联合舰队又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袭击清朝北洋舰队,发动了黄海大战。9月17日上午,北洋舰队完成护送任务后,在提督丁汝昌率领下正准备向旅顺基地返航。日本联合舰队在司令官、海军中将伊东祐亨率领下,以美国旗伪装,驶向北洋舰队。中午时分,日舰突然改挂日本旗,成一字队形鱼贯进袭。丁汝昌立即率舰迎敌。
提督丁汝昌在开战时即负伤,仍忍痛督战;旗舰定远号官兵一面扑灭军舰中炮引起的烈火,一面操纵重炮轰击敌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沉着机智,果敢巧妙地指挥战斗。该舰被敌舰击中,舰体倾斜,全体官兵仍继续浴血奋战。不久,弹药用尽。这时,恰与日舰吉野号相遇。邓世昌下令全速直冲迎面而来的日舰吉野号,决心撞沉敌舰。不幸途中被鱼雷命中而沉没,官兵250多人壮烈殉难。经远号中炮起火,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仍坚持战斗,直至牺牲。镇远号全体官兵在管带林泰曾率领下,奋力冲击,以重炮击中敌旗舰松岛号,致其弹药库起火爆炸,死伤100多人。来远号中炮起火后,仍配合左翼诸舰向日舰赤城号突进,4次击中该舰,毙其舰长以下多人。
双方激战到傍晚,以日舰首先撤离战场而结束。这场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艘军舰,死伤管带以下千余官兵;日本舰队的松岛、赤城、吉野、比睿和西京丸受重伤,死伤舰长以下600余官兵。在这场经历五个多小时的海战中,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临危不惧,勇猛抗敌,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忱,他们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李鸿章却故意夸大损失,坚持避战,竟下令舰队余部都开进威海卫,不准出海作战。
北洋海军的覆灭
10月24日,陆、海两路日军同时向辽东进攻。陆路方面,由山县有朋指挥第一军渡过鸭绿江。当时,防守沿江的清军有4万人,但诸军自平壤溃退后多丧胆,闻警即逃。仅20多天,东边道几乎全境沦陷。接着,占据东边道的日军,分东、西两路直入辽东腹地,占据海城,直逼辽阳。
海路方面,以陆军大臣大山岩为司令的第二军分乘30多只船,在金州东北的花园口登陆,直扑大连北面的重镇金州,南攻辽东半岛。11月初,金州告急,旅顺守将、正定镇总兵徐邦道率所部前往抗敌。大连守将赵怀业却忙于在大连湾督促兵勇搬运行李什物,准备逃跑。徐邦道率部孤军与敌鏖战两天,伤亡过重,率残部退回旅顺。7日,赵怀业毫不抵抗,日军兵不血刃地占据了大连这一重要港口。
21日,日军以大炮猛轰旅顺,分数路发起总攻,徐邦道孤军失利。22日,日军攻陷旅顺。
当旅顺危急时,北洋舰队广大爱国官兵要求全力赴援,李鸿章却下令舰队坐守威海卫,不准出击。1895年1月下旬,日军以舰艇从正面封锁威海卫港口,2万人在东南面的荣成湾登陆,从背面包抄。到2月2日,南北邦炮台相继沦陷,威海卫失守。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