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运筹帷幄(1 / 1)

张良,字子房,其家原为韩国贵族。秦国灭掉韩国之时,张良年纪尚少,有家僮300人。为报灭韩之仇,弟弟去世,张良也不埋葬,而散掉全部家财以结交刺客,后果然结识了一个力士,做了一只120斤重的铁锥。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和刺客埋伏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但未成功,误中副车。秦始皇下令大索天下,张良不得不更名改良生,逃往下邳。

在中国历史上,张良是以其智谋多端著称。早在汉代,就流传着张良智慧来源的神奇传说,司马迁在《史记》中完整地记载了这个故事。据说张良逃下到邳以后,一次在下邳城外的一座桥上散步,遇见一个穿着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走到张良近前,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踢到桥下去,回头对张良说:“小孩,下去把鞋给我取上来。”张良感到很惊愕,伸手想打,又看老人年纪挺大了,便强忍怒气,从桥下把鞋拣了上来。老人又说:“给我穿上。”张良想着,既然已经拣了上来,再给他穿上也无妨,便跪在地上,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穿上鞋后,笑着走了。张良觉得其中有怪,心中有点吃惊,一直盯着老人的背影。老人走出一里多以后,又转了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以后天亮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答应了,五天之后,张良前去赴约,见老人已经先到了那里。老人见张良来迟,发怒说;“与长辈期会,怎么能晚呢?过五天再来。”过了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起身前往,一看,老人又已先到了。老人又发怒说:“为何又来迟了?去,过五天再来。”到了第五天,张良半夜就到了期会的地方,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见张良已先在那里,高兴地说:“应该如此。”说着,从怀中掏出一编书递给张良,说:“读了这个,就可以为王者之师。十年之后,你当有所成就。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谷城山(今山东东平北)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我。”说完老人就走了。天亮之后,张良打开老人送的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太公指姜尚)。从此后,张良便经常研究、背诵这本书,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谋略家。

张良圯桥进履

这个故事虽有些神奇,但张良的足智多谋是当时人所公认和钦佩的。公元前208年,张良始跟随刘邦,为刘邦出过许多奇谋妙计,使刘邦多次摆脱困境,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率军在荥阳和楚军相持,楚军几次切断汉军输送粮饷的甬道,使汉军乏粮,陷入困境。刘邦窘急,和郦食其商量削弱项羽的方量,减轻战场压力。郦食其建议说:“过去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如今秦朝失德弃义,侵伐诸侯之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重立六国的后代,援与他们印绶,其君臣百姓必然都感戴陛下之德,愿为臣下。那样,陛下可以南面称霸,楚王也得敛衽而朝。”刘邦认为有理,说:“好,你赶紧找人刻印,刻好后带上走。”

郦食其还未出发,恰好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刘邦。刘邦正在吃饭,说:“子房你过来。有人为我出主意削弱楚国。”把郦食其的计策都告诉了张良,并问:“怎么样?”张良说:“谁为陛下出这个主意?陛下的事情完了。”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请陛下听我说。过去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是自己有把握制桀之死命。如今陛下能制项羽之死命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一不可。武王伐纣而封其后于宋,是有把握得纣之人头,如今陛下能得到项羽的人头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二不可。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如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饰智者之门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三不可。武王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人。如今陛下能散府库之财以赐贫穷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四不可。灭商之后,偃武修文,以示天下不复用兵。如今陛下能偃武修文,不再用兵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五不可。休马于华山之阴,以示无所为,如今陛下能休息士马无所用之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六不可。放牛于桃林之阳,以示不再运输积聚,劳民伤众,如今陛下能这样吗?”刘邦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七不可。而且天下的游士离其亲戚,弃其祖宗之坟墓,去其故旧朋友而从陛下游,都只是日夜盼望将来能有咫尺之封地。如今要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诸国的后代,则天下游士各归其主,从其亲戚,返其故旧、坟墓,那时陛下和谁一起打天下?这是八不可。而且,一个楚国如此强大就够我们对付的了,六国之后重又桡而从之,陛下从哪里得而臣之?如果用郦食其的计策,陛下的事情就完了。”刘邦一听,饭也不吃了,把口中的饭也吐到地上,骂道:“竖儒,几乎败了你老子的事。”赶紧下令销毁那些印绶。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韩信在平定齐地之后,派人来对刘邦说:“齐人伪诈多变,是反复无常之国,南边又靠着楚国。不立假王,恐怕难以镇服。”当时,刘邦正为楚军所困,危急万分,接到韩信的报告,不觉大怒,骂道:“我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帮助我,却居然想自立为王?”张良和陈平在旁边一听,急忙从下边踢了踢刘邦的脚,在他耳边小声说:“汉军正处不利,哪有力量禁止韩信自立为王?不如因而立之,善待他,使他自为守备。不然,恐生变化。”刘邦是个鬼精灵,一听这话,顿时醒悟,急忙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当真王就是了,当什么假王?”并在二月遣张良带印至齐,立韩信为齐王,从而稳住了韩信,并征齐兵击楚。

韩信像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和刘邦定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释放刘邦之父和吕后,引兵解而东归。刘邦也想西归,张良和陈平劝他说:“汉已有天下的大半,而诸侯皆归附,楚军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现在如果不乘机消灭项羽,便是养虎遗患。”刘邦听从了张良、陈平的意见。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冬十月,刘邦追项羽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与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等约期集合,共击楚军,但韩信和彭越都未按时派兵到达。结果,项羽挥兵反击,汉军大败,不得不坚壁自守。刘邦很是忧虑,对张良说:“诸侯都不跟从,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楚军快要被击败,而韩信和彭越二人名虽为王,却未为他们划明疆界,所以他们不肯和陛下会师。陛下若能和他们共有天下,他们立刻便会率军到达。韩信之立为齐王不是陛下的意思,韩信自己也信心不足;梁地本来是彭越平定的,开始的时候,陛下因为魏豹的缘故而拜彭越为魏相国。如今魏豹已死,彭越也想为王,而陛下又不早点定下来。现在,应取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之地以立彭越为王,将陈(今河南淮阳)以东一直到海边之地以王韩信,韩信家在楚地,还想得到故乡之地。若能将这些土地封给二人,让二人各自为自己而战,则楚军容易被攻破。”刘邦听从了张良之计,韩信和彭越果然引兵前来,汉军终于在垓下会战中大获全胜。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春,刘邦西都洛阳。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中问群臣道:“列位大臣,不要隐瞒朕,要各言其情: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天下?”高起和王陵站起来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城掠地,顺势就将所占之地封给他,和天下人同其利;项羽则不然,有功的人就妒忌,有才能的人则怀疑他,所以项羽会失去天下。”刘邦说:“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这是我所以取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群臣都佩服刘邦的分析。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已经分封了大功臣20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决,刘邦也拿不定主意行封赏。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望见不少将领三五一伙地坐在沙地上谈论什么事情,便问张良:“他们在说些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谋划造反。”刘邦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陛下从平民起家,靠了这些人才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人都是像萧何、曹参这些故旧亲朋,而所杀的人都是平生所仇怨的人。如今军吏按功行赏,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封地。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对他们尽行封赏,又害怕陛下追究他们平日的过错或疑惑而被杀,所以才相聚而谋反。”刘邦担忧地说:“这该怎么办呢?”张良问:“陛下平生所憎恶,而大家又都知道的,以谁为最著?”刘邦说:“雍齿原和我有故交,曾数次窘辱我,我想杀他,又为他功劳挺多,所以不忍心。”张良说:“请陛下赶紧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被封,心便会安定下来。”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摆酒宴饮群臣,在酒席宴上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等赶紧给群臣定功行封。群臣喝完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封了侯,我们还怕什么。”

汉殿论功图

张良为刘邦出的奇谋妙计还有许多。他又深谙功成身退的道理,在天下平定,被封为留侯之后,经常闭门不出,声称愿尽弃人间之事而从赤松子游,学习辟谷、导引轻身之术,以延长性命。公元前186年,张良去世,谥为文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