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认为刘邦这种把敌人留在后方,自己冒险前进的战术很危险,万一前面遇到强敌,暂时失利,很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张良就对刘邦说:“你虽然急于要西进入关,但要考虑到现在秦兵还很多,到处都在依险据守,抵抗起义军前进。现在我们没有攻下宛城就西进,前面有秦的强大队伍在抗击我们,如果守宛城的秦军再从后面袭击,我们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刘邦在宛城封秦的投降官吏为侯的做法,很快就传到其他秦的地方官吏中,对秦的统治起了政治上的瓦解作用。本来秦的一些地方官吏在强大的反秦起义浪潮中,正感到走投无路时,刘邦的这一做法,给他们指明了政治前途和出路。从此以后,刘邦的西征就很顺利,西征军所到之处,秦的地方官吏纷纷不战而降。

刘邦在进入武关前,一方面派魏人宁昌为使者,去劝说秦二世投降,但使者被秦二世扣留,未起作用;另一方面,为了争取进入关中后,得到秦百姓的支持,减少进军的阻力,刘邦在这时整顿了军队的纪律,约束部下不得烧杀抢掠。这些都为刘邦入关后的胜利进军,创造了条件。

刘邦占领宛县是继占领陈留之后,取得的第二次大的胜利。这两次胜利都是依靠计谋和政治攻势取得的,因为刘邦当时的兵力有限,如果单纯依靠军事行动,肯定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战果。这说明由于秦统治者的残暴和不得人心,也由于全国反秦斗争的高涨,秦的统治实际上已临近瓦解。

宛县是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它是刘邦西征中继颍川郡的阳翟外,占领的第二个郡的首府。但颍川郡是个小郡,地位远不如南阳郡重要。所以刘邦占领宛县,不但打开了进入武关的门户,在政治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