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西、即墨之战(1 / 1)

战国中期,随着魏国霸权的衰落,齐、秦两强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主导力量。它们东西对峙,互争短长,使当时的争雄兼并战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齐、秦各自称雄东西的战略大背景下,齐、燕两国的矛盾也十分紧张。当时,较弱的燕国是齐的近邻,双方曾结下过不共戴天的仇恨:公元前318年,燕王哙演出了一场“禅让”的闹剧,将君位让于相国子之,结果导致太子平与子之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齐宣王于公元前314年乘机发兵攻燕,在50天之内攻下燕都蓟(今北京一带),杀燕王哙和子之。但由于齐军在燕国大肆烧杀抢掠,燕国民众纷纷起来反抗,各诸侯国也准备出兵救燕,迫使齐军撤退。太子平即位为王,即燕昭王。经过这一番周折冲突后,燕国对齐怀有深仇大恨,衔思报复。燕昭王即位后,广招贤士,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力,积极准备报齐破国之仇。

齐国失败的契机,为燕昭王君臣捕捉到了,准备乘机攻齐。但是从燕国的土地、人口和经济条件看,燕国远不如齐国,单凭燕国本身的力量,是不可能战胜齐国的。在此形势下,燕将乐毅和燕相苏秦提出争取邻国,孤立齐国,并怂恿齐国灭宋,以加剧它与各国的矛盾,尔后联合各国,大举攻齐。燕昭王欣然采纳了这一计策。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伐齐,乐毅佩赵国相印,与赵、秦、魏、韩等国军队约期会师,组成五国联军浩浩****地向齐国进军。

攻克临淄后,乐毅根据战局的发展,进一步制订了征服齐国的作战计划。一方面采取布施德政、收取民心的政策,申明军纪,严禁掳掠,废除残暴法令和苛捐杂税,进行政治攻心。另一方面分兵五路,以期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其中左军东渡胶水,攻取胶东、东莱(今胶东半岛);右军沿黄河和济水,向西攻克阿城、鄄城(今山东西南部);前军沿泰山东麓直至黄海,攻取琅邪(今山东沂南至日照一带);后军沿北海(今山东临淄东北沿海一带)出击攻占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中军则镇守齐都临淄以策应其他四路。燕军五路大军进展顺利,仅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就攻取了齐国的70余城,只剩下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座孤城侥幸未被攻克。强盛一时的齐国此时已濒临亡国的边缘,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真可以说是盛衰无常!

可是,齐国毕竟是一个富有尚武传统的伟大国度,齐国军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十分困难的局面下,他们奋起了,他们以死相拼了,从而为扭转战局、摆脱覆亡带来了一线的生机。

可是燕军这次却打得很不顺手,进攻莒和即墨一年有余,除了损折了一些兵将,其他方面毫无进展。乐毅无可奈何之下改换了战法,全面采用攻心战,下令燕军后撤至距离两城9里的地方筑营建垒,以示长期围困,并传令凡城中居民有外出的一律不加拘捕,有困难的慷慨予以赈济,想借此来动摇齐守城军民的意志,努力争取不战而下两城。可是此计似乎也没有很大效果,三年时间悄悄过去了,两城依然没有被攻克。

即墨为齐国境内较大的都邑,地处比较富庶的胶东,依山傍海,土地肥沃,财物丰富,有坚固的城池和较雄厚的人力可用于防守。田单被推举为将后,为挽救危局,除了大力开展争取人心的工作外,还将所带的族兵及收容的残兵7000余人,及时加以整顿和扩充;又身先士卒,带头构筑城防工事,加固城墙,浚深壕池;把族人、妻妾编入军营参加守城。由于田单与将士同甘共苦,在各方面作出表率,致使即墨城的军民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决心为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光复祖国山河而同燕军周旋到底。

田单复齐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公元前279年,燕国一代名君燕昭王撒手告别人世,燕惠王即位。这位国君早在做太子的时候便和乐毅有矛盾,这时见乐毅数年攻齐不能最后平定,自然是既不满又怀疑。田单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立即派人潜入燕国进行间谍活动,到处宣扬说:乐毅借攻齐为名,想控制军队乘机在齐国为王,所以故意缓攻莒和即墨。假如燕国另派主将,这两座孤城指日可下。燕惠王被敌人蒙骗,果然中计,委派骑劫前去替代乐毅。乐毅被撤换,不仅使田单少了一个难以对付的敌手,而且也使得燕军将士愤愤不平,军心涣散。

火牛破敌图

骑劫兴冲冲到任后,即一反乐毅的做法,改长围为强攻,但在齐国军民的殊死抵抗面前,燕军依然被阻于坚城之下。田单为了进一步激励士气,便四处散布谣言说:齐军最害怕割掉鼻子,挖掘祖坟。骑劫不辨真伪,上当中计。即墨军民目睹燕军的暴行,个个恨入骨髓,怒不可遏,纷纷要求同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见时机成熟,便积极部署反攻措施。他先是命令精壮士卒全部隐伏起来,让老弱、妇女登城守望,使燕军误以为齐军青壮已经伤亡殆尽,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然后派人出城向燕军洽谈投降事宜。燕军信以为真,一心坐待受降,完全失去了对齐军的警惕。

田单在欺敌误敌的同时,也抓紧了己方的反攻准备。他收集了千余头牛,在牛角上扎上锋利的尖刀,牛身上画上斑斓的花纹,牛尾巴上绑上浸透油脂的芦苇干草,并预先在城脚上挖好几十个大洞,直通城外。又挑选了5000名精壮勇士,扮作神怪模样。下令全城军民备好锣鼓以便出击时呐喊助威。一切准备就绪后,在一个无月漆黑的夜间,一把火点燃牛尾巴上的芦苇干草,驱赶1000多头火牛从城墙洞中向燕军大营猛冲狂奔,5000名勇士随之呼啸杀出,全城军民擂鼓击器以壮声势。一时间火光通明,杀声震天动地。燕军将士从美梦中惊醒,全都吓懵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纷纷抛弃甲仗,四出逃命,结果死伤无数。骑劫本人也不能幸免,死于乱军之中。至此,围攻即墨的燕军主力彻底溃败。

田单奇袭破围得手后,认为燕军肝胆已破,不能再作有效的抵抗,于是就决定全线反攻,乘胜追击。齐国民众痛恨燕军的暴行,纷纷群起响应,协助齐军痛打落水狗,很快就将燕军逐出国境,收复了沦陷的70余座城池。

至于齐军在后来的即墨保卫战中能先坚守后反攻,最终一举击败燕军,光复国土。这一是由于即墨城有较好的防御条件;二是因燕军分兵多路攻齐,发展过快,攻城克坚的准备和力量不够充分;三是田单面对优势之敌,采取有效措施,取得守城军民的信任和支持,为挽救危局、实施反攻创造了条件。他接着巧使反间计,借敌人之手除去最难对付的乐毅;又针对骑劫愚妄无能、燕军士气不振等弱点,以诈降手段造成敌人错觉,使之麻痹松懈。然后实施夜间奇袭,出其不意地击破围攻即墨城的燕军主力,打好了反攻初期的关键性一仗,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接着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时机,乘胜追击,在齐国民众的坚定支持下,终于夺取了复国斗争的胜利。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田单复齐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是在经历了五国合纵伐齐这一场大浩劫之后,齐国的实力已急剧削弱,今非昔比,不再是东方的头号强国了。战国诸雄之间的战略平衡再一次被打破了。这在客观上就为秦国实施东进战略,兼并六国,席卷天下,提供了极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