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军队由吴王阖闾亲自统帅,他们久经沙场,屡挫强敌,军容壮盛。相形之下,越国的军队虽也挺精神,却总不免势单力薄点。阖闾看着两军阵势,暗自得意,心想,以吴兵之强,加之越国国君刚死,勾践新立,人心未安,此战必可一鼓成功,败越在此一举。

正当他要下令进攻时,越军阵前忽然走出一排士兵,手执利刃,边走边齐声高呼道:“越国不幸,得罪于吴,致使两国兵戎相见。我们愿以死向吴王谢罪!”说罢,一齐举刀自刎。一排刚倒,越军中又接连走出第二、第三排士兵,以同样的方式,齐齐呼喊自刎而死。一时,刀光闪处,鲜血四溅,呼声动地!

吴军虽然能征惯战,却从未见过这等惨忍奇特的场面,一时都看得呆了。正在惊疑之际,冷不防越军战鼓齐擂,杀声大作,向吴军猛地掩杀过来。吴军不备,被越兵冲动阵脚,纷纷败退。慌乱中,吴王阖闾也被越国的大夫灵姑浮击伤。

阖闾兵败后,羞愤交集,很快便因伤势过重而亡。临死时,还恨恨不已地对儿子夫差说:“千万别忘了向越国报仇!”

夫差即吴王位后,日夜操演兵马,筹划攻越之事。为了自勉,还命一人每日上朝和下朝时在宫门边提醒他:“夫差!你忘了越国杀父之仇吗?”他随即应道:“不,不敢忘!”

过了两年,越王勾践听说吴国在伍子胥等人治理下日益强大,心下十分着急。他知道夫差早晚必兴兵来报仇,便想先发制人,不顾大夫范蠡的劝阻,率兵去攻打吴国。吴王夫差闻讯,立即出动大军迎击。夫椒(在今太湖一带)一战,勾践大败,仅带着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吴军乘胜追击,直逼会稽,将其围困起来。

这时勾践才后悔不听范蠡的话而轻动干戈,羞愧地对范蠡说:“我因不听你的忠告,才落到今天的地步,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进言道:“战至如此地步,唯一的办法就是送上丰厚的礼物,谦恭地哀求,讨得吴王的哀怜和同情。若其不允,君王只好自辱其身,去做吴王的奴仆,寻求时机,以图再举。”勾践令文种以范蠡之言前往,言卑情切地向吴王请求,且答应交出越国,越王和王妃供吴王驱使。吴王见此情景,本想允诺,而在侧的伍子胥,列举史例,劝阻吴王,且说若不趁此良机灭越,后患无穷。吴王以为其言有理,拒绝文种。

吴王夫差鉴(春秋)

成大事者,必经磨难。勾践自辱其身,目的在于复国。因此,他与妻子、范蠡在吴宫中小心翼翼,不愠不怒。夫差派人去观察勾践的行动,只见他们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粗糠野菜,勾践看马喂草,范蠡砍柴打草,勾践夫人做饭洗衣,个个安分守己,一副心甘情愿模样。吴王得知此情,也认为他们意志消磨殆尽,再无尊严可言,从而放松了对败国之君应有的警惕。

勾践回国后,千方百计地侍奉吴王夫差,发动男女采葛,织成十万细布进献给吴王,以满足他的嗜好,讨得他的欢心和信任。吴王高兴了,返还越国的八百里国土。而勾践暗暗地实施其复仇的计划,且以身作则。“日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平日,勾践耕种,夫人织布,节衣缩食,出不敢荐,入不敢传,苦身劳心,取得百姓拥戴。同时对诸侯国的士民以礼相待。不久时间,越国人口增加,生产发展,民气日涨,实力日强。

经过七年休养生息,勾践自以为国家已强,上下听命,便想出兵攻吴。一个叫逢同的大夫劝道:“国家刚刚医治了战争创伤,力量还不够,如轻举妄动,必然引起吴国警觉,反而不利。不如暂且忍耐,与齐、楚、晋等与吴国有矛盾的大国搞好关系,等待时机。”勾践想起上次失败的惨痛教训,便冷静下来。

不久,吴王夫差自恃兵强马壮,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劝道:“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与百姓同苦乐,把国家治理得日渐兴盛,看样子一定是想报吴国的仇。此人不除,后患无穷,愿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夫差不听,仍然出兵攻齐。结果得胜归来,臣下都向他道贺,唯独伍子胥不以为然,说:“这并不值得庆贺,打败齐国,不过是得小利而招大怨。不灭越国,那才是心腹之患。”夫差正在兴头上,哪里听得进这话,反认为伍子胥仗着是先朝老臣,有功于国,处处和他为难,心下十分恼怒,渐渐地与伍子胥矛盾越来越大。

当吴国伐齐凯旋的消息传到越国,文种向勾践进谋说:“古人云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渊之鱼死于芳饵。大王若想伐吴复仇,仍要投其所好,参其所愿。”勾践精神为之一振,请文种详细说来。文种侃侃而谈,提出九术之策:尊天地事鬼神以求其祸;重财帛以遗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贵籴粟麦以虚其国,利所欲以疲其民;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遗之巧工良材,使其起宫室以尽其财;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君王国富而修利器;利甲兵以承其弊。文种最后说:“大王用此九术,破吴灭敌,报怨复仇,易如反掌。”勾践连连点头称妙,认真研究九术且逐步付诸实施。

说来也巧,吴王正在修建姑苏台,勾践立即命令搜集巧匠良材,送给吴王。吴王看到勾践送来的又长又大的木料,喜出望外,便根据良材的尺寸,重新设计宫殿规模,增派百姓服役,费时八年,才予完工,因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可谓劳民伤财。

吴王、西施挥金如土,致使百姓疲惫,国力日衰,勾践趁机派文种请籴吴国,伍子胥知文种用心,谏阻吴王说:“虎狼不得委以食,蝮蛇不可恣其意。”伯却以德义反驳伍子胥。吴王夫差正以勾践臣服得意,批准借给越国粟麦万石。次年,越国将粟麦蒸煮后还给吴国,夫差见颗粒硕大饱满,十分高兴,不仅由此认为勾践讲信用,还要臣下将归还的粟麦留作来年的种子。结果,种子入土,没有发芽出苗,一年耕耘,颗粒无收,百姓饥困。夫差不知危难,仍骄横无羁,依恃勇武,准备兴兵伐齐,伍子胥再谏,惹恼吴王,令其往齐劝降。伍子胥知吴亡只在时日,便与儿子一起赴齐,托友人照顾,然后返回吴国。伯趁机进谗言,把伍子胥赴齐托子之事大肆渲染一通,吴王听信不疑,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含泪从命,临死前对家人说:“我死后,请把我的眼睛剜下来挂在东门城墙上,我要看看越国灭吴的大军。”吴王夫差得知此言,怒不可遏,即令侍卫用马革将伍子胥尸首包裹,抛入江中。诤诤良臣,了却一生,吴王再也听不到逆耳忠言。伯遂晋升为相国,朝政更加腐败。

地处东南的小小越国,经过勾践“卧薪尝胆”,苦心经营几十年,终于强大起来,成了横行江淮一带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