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Purgatorio.XV(1 / 1)

升入第三层:惩怒。但丁出神见幻象。

那时太阳在天空所要走的路程,等于从日出到第三时之终;天体旋转,如小儿之滚铁环,万世而无穷;净界的黄昏,正是我家乡的夜半。[1]那时阳光正射在我们的脸上,因为我们绕山而行,此时已向着西方了;[2]可是我那时另外觉得有一种光芒重压在我的眉上,简直强过阳光,我不懂什么缘故,只是惊奇;我举起手来,遮在眼睛上,以避开这种过分的光芒。

当一种光线由水面或镜面反射起来的时候,其上升到对方的和原来下降的正是相等,和石子由上下坠的现象完全不同,这是在学问上和经验上都可以证明的。那压在我眉上的我想也是一种反射光,[3]所以我的眼睛要快快地避开。

我说:“我柔和的父亲!这般叫我忍受不住的光芒是从何而来的呢?”他答道:“假使这种光叫你眩晕,你却不必惊奇,他来自上帝的家臣,这是一位迎接我们上升的使者。不久以后,你对于这种光芒便不会觉得难受;成为习惯以后,你受着反而觉得愉快了。”

我们接近仁爱的天使,他用喜悦的口气说:“请从这里进去,这里有一个阶梯,不像以前的那么峻峭了。”我们离了那儿,登上阶梯,他在我们后面唱着:“怜恤人的人有福了!”[4]又听见说:“你得胜了,你欢喜罢!”[5]

我的老师和我,单单两个人步步上升,我想乘机问他几句话,我于是转向他说:“刚才那个罗马涅的灵魂,说什么‘无分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6]

于是他答道:“他已经明白他最大罪恶的祸害了;所以他指出这种罪恶,叫人不要惊奇他的刑罚而替他过度悲哀。因为你们的心太注意在一种财产了,这种财产分之者愈众,则每个人享受的便愈少;可是,假使你们的欲望放在那至高的幸福上面,那就不生这种烦恼了。因为在那里,只说‘我们的’,占有人的数目愈多,每个人的幸福愈大。”我说:“我对于你的解说不能满意,比我没有开口以前还要糊涂。怎么一种财产,占有人的数目愈多,每个人的享受反而愈大呢?”他对我说:“因为你还是只注意在地上的东西,所以你从真光里取得了黑暗。那无穷无尽的财产是在天上,向着慈爱奔流,如同光向着明亮的物体一般。他愈是找着了热心的,愈是给得多;于是慈爱的范围愈推广,永久的善也由此增加;天上聚集的灵魂愈多,慈爱的互施愈繁,如同镜子互相反射他们所受的光一般。假使我的解说仍不能满足你的饥渴,那么你将逢见贝雅特丽齐,那时她可以满足你的希望,并解说其他的问题。现在只要当心把使你痛苦的五个创伤医好,此外有两个已经平复了。”

我正要说:“你使我满足了。”那时我看见我们已到了次一圈,因为我的眼睛急于寻求新的景象,所以这句话也就不说了。那里我忽然如入梦境,看见许多人在一个殿里;在进口之处,有一个妇人,用慈母一般的口气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7]她的话一停止,刚才我所见的也消灭了。

立刻又出现另一妇人,[8]泪流满面,似乎受了重大侮辱的模样,她向着一个贵人说:“你是这个城的主人,为着这个城的名字,诸神间曾经发生过争执的,[9]而且这个城是一切学问的发光点,请你报仇,为着那放肆的手臂竟敢公然拥抱我们的女儿呢,庇西特拉图呀!”那个贵人,据我看似乎是很和善的,慢慢地答道:“假使爱我们的要受责罚,那么害我们的要受怎样的处置呢?”

后来我又看见一群百姓,都是怒火冲天,用石子向着一个少年人[10]投去,大家喊道:“杀呀!杀呀!”至于那少年呢,已经将死,要跌倒在地了,但他的眼睛望着天空,现着怜恤的面容,在受这样凶猛的攻击之下,他请求上帝赦免他的虐杀者。

当我醒觉以后,想起刚才听见的一切,原来都是幻象,可是并非虚事。[11]我的引导人看见我像从睡眠中醒来,说:“你怎样了,像一个不由自主的人?你已经走下半里多路,眼睛似乎被面幕遮住,一双腿摇摇摆摆地像一个醉汉或一个梦游人。”我答道:“我柔和的父亲呀!假使你愿意听,我将把我在双腿摇摆时所见的景象告诉你。”他说:“假使你戴上一百个面具,你也瞒不过我轻微的思想。你所见的,这是你不得不对着和平的水(这是从永久的爱泉里流出来的)专心致志的缘故。我问‘你怎样了’,并非指你用肉眼看见的,是叫你在脚上用些劲。一个懒惰的应当受些刺激,因为他还不急于去利用他醒后的光阴呀!”

我们向前进行,趁着夕阳,极目远望;不久有一阵黑烟,向我们滚滚而来,顿时如入昏夜,没有地方可以给我们做避难所;那时我们的眼睛失去了功用,而且也断绝了清洁的空气。[12]

译注

[1]从早晨六时至九时,等于从下午三时至六时,言此时正为净界之下午三时,而在意大利为夜半也(下午三时至六时为黄昏)。

[2]但丁在净界山之路程,由东经北至西,在向阳的半边;自上午九时在惩骄层绕山向北偏西行,午后在惩妒层绕山向西北行,下午三时在惩怒层则近乎向西行矣。

[3]光线被镜面反射,几乎是不折不减的,和石子下坠地面,不能反跃至原有高度,现象自然不同。但丁意谓上帝(譬如太阳)是发光的,而天使则反射上帝之光。

[4]“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耶稣登山训众之语,见《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七节。

[5]“欢喜”因为可以上升,“得胜”指以善克恶,如《新约》《罗马书》第十二章第二十一节所说:“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6]罗马涅的灵魂即前篇之圭多·杜卡,彼意地面上有许多东西(如财产,幸福)是某人所专有,不容他人共享,不容他人对之生觊觎和嫉妒。维吉尔解说给但丁听的(其实就是但丁的意见),说是有物质的财产和精神的财产,前一种之数量有限,会激起别人的嫉妒,后一种(如和平,知识,慈爱)若占有之人数愈多,则每人之所有愈丰富,盖相得益彰,取之无尽也。

[7]耶稣十二岁时,偕父母往耶路撒冷,及父母回家,他却偷偷地留在那里,在圣殿和教师们讲辩。后来他的父母又上那里去找他,此处是找到以后他母亲玛利亚对他说的话。见《路加福音》第二章第四十一至五十节。

[8]指庇西特拉图(Pisistrato)之妻,庇西特拉图为雅典暴君,其妻向其请求惩戒一少年,因少年爱其女,情不自禁,公然拥抱之也。

[9]雅典城未立名以前,手艺女神(Minerva)与海神(Neptuno)争欲以己名为城名,于是各显神通,海神使地面走出一匹马,女神使地面长出一株橄榄树;经诸神评判,以树为优胜,遂名雅典(Atena);雅典者,女神之希腊文名也。

[10]圣司提反(Santo Stefano)为耶教中首先殉道者。见《使徒行传》第七章第五十四至六十节。

[11]在过去确有此种事实发生(非虚),但刚才之所见乃属错误(幻象)。

[12]惩怒层以“黑烟”象征“怒火”,愤怒之人每失去理智,类于盲人之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