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糟糕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讲的:
某日,野兔们聚集在一起,彼此诉起苦来,认为他们的生活充满危险和恐惧,人、狗、鹰和其他动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他们觉得与其这样活得担惊受怕,还不如一死了之来得痛快。
野兔们拿定主意后,便立即纷纷奔向池塘,准备投水自尽。蹲在池塘边的青蛙,一听到兔子跑来的声响,马上都跳到水中去了。领头的野兔见到此状,说道:“别忙,朋友们,别再吓得自寻短见了!你们来看,这儿有些动物比我们还胆小哩!”
野兔们以为自己整天担惊受怕很可怜,但通过与青蛙对比之后,它们才发现其实并不像它们想象的那样。
事实上,通常让我们痛不欲生的事情,如果拿来跟别人的遭遇相比,那简直是不值一提,但是,我们为何经常把自己极其微小的不如意,当成生命中的重大挫折?
其实,原因就出在我们喜欢借着夸大自己的不幸,来凸显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喜欢借着小题大做,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而且有人还会极力地夸大自己的不幸,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令自己真的陷入更大的不幸之中。
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有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它放大,把一点小事想得太严重,结果事实证明我们是在自寻烦恼。有时候一件事也许还有转机,我们却自己先泄气了,认为已经无法挽回了;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那个人,事事不顺,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够用心;还有的时候,我们只是片面地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可实际上,它还有非常美好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所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千万别忘了提醒自己:别难过!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有一股“挺住”的精神
生活中渴望成功的人很多,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机会,也并不是没有资本,他们缺乏的往往是成功最需要的意志力。他们对于一些人生必经之困难往往缺乏“挺住”精神,因此他们输掉了人生、输掉了世界。“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著名诗人里尔克也曾经说过:“有何胜利可言,挺住便是一切。”是的,“挺住”便能拥有一切——人生就好比一场拳击比赛,充满了躲闪与出拳,如果足够幸运,只需一次机会、一记重拳而已,但首要的条件是你必须得顽强地站着,这就是“挺住”精神。
许多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为了成功,我尝试了不下上百次,可就是不见成效。”真的是这样吗?别说他们没有试上100次,即便是试上10次都颇令人怀疑。或许有些人曾试过8次、9次乃至10次,但因为没有看到效果,结果就放弃了再试的念头。然而,谁又能说,下一次尝试就不能有收获呢?如果你真的具有敢去尝试的心态,坚持下去,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从某个角度来说,你的失败是因为你要获得成功的条件还有欠缺,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努力。这个道理可用来说明我们的问题。重要的是,你该把所有必要的部分加到整体上去。欧几里德就曾说过:“整体的东西等于所有各部分的总和,而大于任何一部分。”
戴高乐曾经说过:“挫折,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挫折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
1918年,刘美文从军队复员回家,他办起了一家电池公司。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产品依然打不开销路。有一天,刘美文离开厂房去吃午餐,回来只见大门上了锁,公司被查封了,刘美文甚至不能再进去取出他挂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年,刘美文又跟人合伙做起收音机生意来。当时,全美国估计有3000台收音机,预计两年后将扩大100倍。但这些收音机都是用电池做能源的。于是他们想发明一种灯丝电源整流器来代替电池。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产品还是打不开销路。眼看着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们似乎又要停业关门了。此时刘美文便通过邮购销售办法招揽了大批客户。他手里一有了钱,就办起了专门制造整流器和交流电真空管收音机的公司。可是不出三年,刘美文又濒临破产了。
这时他已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个挣扎的机会了。当时刘美文一心想把收音机装到汽车上,但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有待克服。
到1930年年底,他的制造厂账面上已净亏374万美元。
刘美文在挫折面前没有气馁,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刘美文终于把他的收音机装在了汽车上,生意上大获成功。如今的刘美文早已腰缠万贯,他盖起的豪华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车收音机的牌子命名的。可见,那些跌倒了再站起来、掸掸身上尘土再上场一拼的人,才会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通向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失才有得,只有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去努力拼一拼,才不会被挫折打倒。其实,谁都有面临困难与逆境的时候,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面对。有些人在逆境中永远消极,做一个永远的失败者;而有些人却能够积极地面对逆境,冲出重围,走向成功。
心不死就有希望
人在低谷的时候,只要你抬脚走,就会走向高处。这就是否极泰来;如果你躺下不动了,这就是坟墓。
时运不济,人人都可能遇到,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挫折的人是很少的。
杜克·鲁德曼是一个年过60岁的老人。他自认为是一个遭受失败最多的人。他热衷于石油的开采,他说他一生中每打四口井,就有三口是枯井。可是他依然从逆境中走了出来,成了一个身价超过两亿美元的富翁。杜克·鲁德曼自己回忆说:“当年我被学校开除后,就跑到得克萨斯的油田找了一份工作。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我便想自己当一名独立的石油勘探者。那时候,每当我手里有钱了,我就自己租赁设备,进行石油勘探。在连续的两年里,我一共打了将近30口井,但全部是枯井。当时,我真的是失望极了。”杜克·鲁德曼的确陷入了困境,将近40岁了,依然一无所成。但是,他不但没有被逆境压倒,反而更加勤奋努力。他开始研读各种与石油开采有关的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等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充分的时候,他卷土重来,租好设备,找好地皮,进行又一次石油开采。这一次没有遇到枯井,看到的是汩汩的石油。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都带着同样或较大有利的种子。最危险的时候,也就是你的爆破力发展到最大限度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
武晶靓虽然是个“天之骄子”,但许多时运不济的事还是让她碰上了。考大学那年,国家正好试行收费制,四年下来,她比早考上一年的人整整多花了8000元。四年后,她毕业了,谁知国家在分配上又实行双向选择。最后虽找到了工作,可是一年后,又赶上机关大裁员,她下岗了。她先后又干了几份工作,但做不长久就被辞退了。
武晶靓开始自我反省,如此失败也许是没有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她并没有沮丧,选择了从头再来。经过深思熟虑,她去了滨海的一个农场,利用所学的知识,专门种植荷兰的一种郁金香。后来,这种花在几个大城市供不应求。武晶靓第一年的纯收入就超过了7万元。
武晶靓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时运不济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怨天尤人,一是活得更起劲。只要你能审时度势,自强不息,总有一条很宽广的路是为你准备的。
失败不可怕,就怕心死。每个人都不希望失败,但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指出,因为下面这三个原因,失败往往能够转化为成功的基石。第一,失败可以打开新的机遇大门,迎来新的人生机会;第二,失败可以给骄傲的人注入一针清醒剂;第三,失败可以使人知道成功需要什么样的方法,而什么方法是错误的。
基于上面三个原因,我们应该知道,失败带来的逆境并非都是坏事。只要我们在逆境中找到动力,对我们获得成功是很有帮助的。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著名成人教育家拿破仑·希尔先生认为,教他生理卫生课的一位老教授教给了他最有意义的一课,他为此受益终生。他回忆说:那时我才十几岁,但是我好像常为很多事发愁。我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哀叹不已,考试完以后,我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担心自己考不及格;追悔我做过的那些事情,希望当初不该那样做;我总爱反思我说过的一些话,总希望当时能把那些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我们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教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我们都坐着,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牛奶跟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然后,教授突然站了起来,看似不小心地一碰,把那瓶牛奶打翻在地,然后,他在黑板上写道:“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好好地看一看,”教授叫我们所有的人仔细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我要你们永远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收回一滴。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我早已忘了我所学到的几何和拉丁文,这短短的一课却让我记忆犹新。后来,我发现这件事在实际生活中所给我的教益,比我在高中读了那么多年书所学到的都有意义。它教我懂得:尽量不要打翻牛奶,万一打翻牛奶并漏光的时候,就要彻底把这件事情忘掉。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确,这句话很普通,也可以算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像这样的老生常谈,却包含了多少代人所积聚的智慧,这是人类经验的结晶。“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最基本、最有用的常识了。只要我们能运用它,不轻视它,我们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心境开阔,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明天。
生活在过去无益
著名棒球选手康尼·迈克81岁的时候,有人问他有没有为输了的比赛忧虑过。“多年以前我就不干这种傻事了。我发现这样做对我完全没有好处,磨完面粉就不能再磨,”他说,“水已经把它们冲到底下去了。”
世界拳王登朴希曾这样叙述自己拳坛生涯的最后一段岁月,他说自己最后把世界拳王的称号输给对手时,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在雨中往回走,穿过人群回到房间。一路上,他看见了一直支持自己的观众眼睛里含着泪水,一些人要握住他的手安慰他。
一年后,不甘心的登朴希又跟对手比赛了一场,但此时他已没了信心,结果又失败了,从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就这样完了。要完全克制自己不去想这件事情实在很难,终于有一天,他对自己说:“我不打算生活在过去里,我要能承受这一次打击,不能让它把我击垮。”
登朴希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做法是承受一切,忘掉过去的失败,然后集中精力来为未来计划。他开始经营百老汇的登朴希餐厅和大北方旅馆,安排和宣传拳击赛,举办有关拳击赛的各种展览会,他让自己忙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使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为过去担忧。“在过去10年里,”登朴希说,“我的生活比我在做世界拳王的时候要开心得多。”
拿破仑·希尔说:“现实生活中你们不可能锯木屑,因为那些都是已经锯下来的。过去的事也是一样,当你开始为那些已经做完的和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不过是在锯一些无用的木屑。”所以,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呢?虽然,犯了错误和发生疏忽都是我们的不对,可是又能怎么样呢?谁没犯过错?就连拿破仑,在他所有重要的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何况,即使动用全世界所有的人马,也不能再把已经过去的挽回。如果过去的失败投下的一直是阴影,并且让它影响眼前和今后的生活,实在是一种自甘沉沦的做法。我们所面对的永远是未来,而不是过去。我们回忆起从前的时候,应该感谢它带给我们经验和动力,感谢它为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而做了一块铺路的垫脚石,把我们送上一条更好的生活道路。
如果无法改变,那就坦然面对
已故的美国小说家塔金顿常说:“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绝不能忍受失明。”可是在他60岁的某一天,当他看着地毯时,却发现地毯的颜色渐渐模糊,他看不出图案。他去看医生,得知了残酷的现实:他即将失明。有一只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只也接近失明。他最恐惧的事终于发生了。
塔金顿对这最大的灾难如何反应呢?他是否觉得:“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完全不是,令人惊讶的是,他还蛮愉快的,他甚至发挥了他的幽默感。这些浮游的斑点阻挡他的视力,当大斑点晃过他的视野时,他会说:“嘿!又是这个大家伙,不知道它今早要到哪儿去!”完全失明后,塔金顿说:“我现在已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可以面对任何状况。”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内得接受12次以上的手术,而且只是采取局部麻醉。他了解这是必需的,无可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他放弃了私人病房,而和大家一起住在大众病房,想办法让大家高兴一点。当他必须再次接受手术时,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运:“多奇妙啊,科学已进步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着这样的弱点:不能面对苦难。但是,只要坚强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它。像本以为自己绝不能忍受失明的塔金顿一样,这个时候他却说:“我不愿用快乐的经验来替换这次的体会。”他因此学会了接受,并相信人生没有任何事会超过他的容忍力。如塔金顿所说的,此次经验教导他“失明并不悲惨,无力容忍失明才是真正悲惨的”。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做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就应该学着做到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接受并利用既定现实
已故的爱德华·埃文斯先生,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起初只能靠卖报来维持生计,后来在一家杂货店当营业员,家里好几口人都靠着他的微薄工资来度日。后来他又谋得一个助理图书管理员的职位,依然是很少的薪水,但他必须干下去,毕竟做生意实在是太冒险了。在八年之后,他借了50美元开始了他自己的事业,结果事业的发展一帆风顺,年收入两万美元以上。
然而,可怕的厄运在突然间降临了。他替朋友担保了一笔数额很大的贷款,而朋友却破产了。祸不单行,那家存着他全部积蓄的大银行也破产了。他不但血本无归,而且还欠了一万多美元的债,在如此沉重的双重打击下,埃文斯终于倒下了。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而且生起了莫名其妙的怪病,整天就处于一种极度的担忧之中,大脑一片空白。
有一天,埃文斯在走路的时候,突然昏倒在路边,以后就再也不能走路了。家里人让他躺在**,接着他全身开始腐烂,伤口一直往骨头里面渗了进去。他甚至连躺在**也觉得难受。医生只是淡淡地告诉他: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埃文斯索性把全部都放弃了,既然厄运已降临到自己头上,只有平静地接受它,他静静地写好遗嘱,躺在**等死。人也彻底放松下来,闭目休息,却每天无法连续睡着两小时以上。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由于心态平静了,他不再为已经降临的灾难而痛苦,他睡得像个小孩子那样踏实,也不再无谓地忧虑了,胃口也开始好了起来。几星期后,埃文斯已能拄着拐杖走路,六个星期后,他又能工作了。只不过是以前一年赚两万美元,现在是一周赚30美元,但他已经感到万分高兴了。
他的工作是推销用船运送汽车时在轮子后面放的挡板,他早已忘却了忧虑,不再为过去的事而懊恼,也不再害怕将来,把他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忱都用来推销挡板,日子又红火起来了,不过几年而已,他已是埃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如果你坐飞机去格陵兰,很可能降在埃文斯机场,这是专门为纪念他而建立的飞机场。是的,他是生活中的强者,原因在于他不仅能勇敢坚强地接受既定的现实带来的不幸和困境,并且能平静而理智地对待它、利用它。
厄运的到来是我们无法预知的,面对它的巨大压力,怨天尤人只会使我们的命运更加灰暗。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一种对我们有好处的活法,换一种心态,换一种途径,才能不为厄运的深渊所淹没。
当初,发明汽车轮胎的人想要制造一种轮胎,能在路况很差的地方行驶,抗拒坎坷和颠簸,开始情况不甚理想,失败连连。但经过不懈的探索试验,他们终于生产出了这样的轮胎。它既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又能抗拒一切的碎石块和其他障碍物。他们称赞它“能接受一切”。做人也应与好的轮胎一样,只有能接受一切,并且勇敢前进,才能通过人生的另一种途径走得更远。
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时,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新的、更丰富的生活前景。
让缺陷转变成优势
就像十指有短长一样,上天对每个人也不是绝对公平的,许多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同的是,一些人因此失落沉沦,一些人却能活得比一般人还好。活得好的人,他们大都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缺陷转变成优势。
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他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一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这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短处在这里正是长处,传统的虚荣观念毁掉了有可能使他的人生大放异彩的机会。
海伦·凯勒写道:“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残疾,我也许不会做到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也许正因为这种人间的奇迹,所以我们才会对正确的做人方法表现出兴趣和研究的欲望来,因为它对人的命运影响是如此巨大。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抖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使他没有一个好看的面孔。
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他的惧怕。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终于成为当时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因缺陷而气馁,而是加以利用,变为资本,从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陷了。
除了这种勇敢不消沉能使缺陷变成优势,另一种巧妙的转化也有同样的效果。曾长期担任菲律宾外长的罗慕洛穿上鞋时身高只有1.63米,原先,他与其他人一样,为自己的身材而自惭形秽。年轻时,也穿过高跟鞋,但这种方法令他精神上不舒服。他感到这是在自欺欺人,于是便把它扔了。后来,在他的一生中,他的许多成就却与他的“矮”有关,也就是说,矮倒促使他一帆风顺,与众不同。以至于他说出这样的话:“但愿我生生世世都做矮子。”
1935年,大多数的美国人尚不知道罗慕洛为何许人也。那时,他应邀到圣母大学接受荣誉学位,并且发表演讲。那天,高大的罗斯福总统也是演讲人,事后,罗斯福笑吟吟地怪罗慕洛“抢了美国总统的风头”。更值得回味的是,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这时,全场突然一片寂静,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最后,他以“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结束演讲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他分析道:如果大个子说这番话,听众可能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这件事,罗慕洛认为矮子比高个子有着天赋的优势。矮子起初总被人轻视,后来,有了表现,别人就觉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的手,就似乎成了石破天惊之举。
只要会利用,缺陷也会变成有利条件,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命运给我们的暗示也许正是这样: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会正面思考问题
对于每一个追寻生命意义的人来说,你必须克服的弱点究竟是什么呢?是自卑,是沮丧,是怀疑,是了无生趣……其实,无论是什么,都是不可怕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正视它,它或许在某一时刻会影响你,但你决不能让它影响你的一生。
卡罗有一个温暖的家、温柔的妻子和高薪的工作,一般人梦想的生活他都已经拥有了,然而他的情绪却非常消沉。他总是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喉咙也像长了什么东西一样有种梗塞感。于是他去找医生,医生劝他在家休息一段时间,暂时不要工作。他因此认定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了,快要死了,于是他为自己选购了一块墓地,并为他的葬礼做好了准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他想象中的状况,根本没有更坏的事情发生,但是由于恐惧,他仍然心神不宁,体重骤减,甚至感到所有的病症更加明显。这时他的医生建议他去度假,或许能够好转。由于心里始终有挥之不去的阴影,度假使他的恐惧感有增无减。一周后他回到家里,开始静等死神降临。
卡罗的妻子也对他的状态充满了疑问,但她不愿意莫名其妙地等待,于是安排他到一所有名的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他很健康,医生笑着告诉他:“你的身体壮得像头牛,你的症结是吸入了过多的氧气。”
面对诊断结果,卡罗将信将疑地问:“我该怎么办呢?”医生说:“当你再感觉到这种不适时,可以暂时屏住气,或拢起双手放到嘴前向掌心呼气,也可以用这个。”医生递给他一个纸袋。他谨慎地遵照医嘱行事,结果他所有的症状都不复存在了,当他走出医院大门时,他已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人。当他重新坐到办公桌前时,他不知道应该感谢自己的妻子还是医生,但是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好身体难敌坏心态。
没有哪一种人生永远是一帆风顺的,生命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我们在无常之中生存,就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正面思考问题,笑对人生风雨。
做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一个女孩对她的父亲抱怨说,她的生命是如何痛苦、无助,她是多么想要健康地活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个人惶惶然,只想放弃;她已厌烦了抗拒、挣扎,但是问题却一个接着一个,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父亲二话不说,拉起心爱的女儿,走向厨房。他烧了三锅水,当水沸腾之后,他在第一个锅里放进了萝卜,第二个锅里放进了一枚鸡蛋,第三个锅里则放进了咖啡。
女儿望着父亲,不明所以。而父亲只是温柔地握着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静静地看着滚烫的水沸腾地煮着锅里的萝卜、鸡蛋和咖啡。一段时间后,父亲把锅里的萝卜、鸡蛋捞起来分别放进碗中,再把咖啡滤过倒进杯子。他问:“你看到了什么?”
女儿说:“萝卜、鸡蛋和咖啡。”
父亲把女儿拉近,要女儿摸摸经过沸水烧煮的萝卜,萝卜已被煮得软烂;他要女儿拿起鸡蛋,敲碎薄硬的蛋壳,细心地观察着这颗鸡蛋;然后,他要女儿尝了尝咖啡。
女儿笑起来,喝着咖啡,闻着浓浓的香味,并好奇地问:“爸,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解释道,这三样东西面对相同的环境,也就是滚烫的水,反应却各不相同。原本粗硬、坚实的萝卜,在滚水中却变软了;这个鸡蛋原本非常脆弱,它那薄硬的外壳起着保护的作用,但是经过滚水煮过之后,蛋壳内却变硬了;而粉末状的咖啡却非常特别,在滚烫的热水中,它竟然改变了水的味道。
“你呢?我的女儿,你是什么?”父亲慈爱地问虽已长大成人,却一时失去勇气的女儿,“当逆境来到你的面前,你有何反应呢?你是看似坚强的萝卜,在痛苦与逆境到来时却变得软弱、失去了力量吗?或者你像是一颗鸡蛋,有着柔顺易变的心,但是在经历困境之后,变得坚硬顽强?或者,你就像是咖啡末,将那原本无味的沸水变成了美味的咖啡?”
人生的挫折、逆境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从而改变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心态决定命运,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你在逆境到来时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改变,使你在逆境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出色、美好;消极的心态,则让你无法面对一个个人生挫折,挑不起生活的重担,只能自甘沉沦,被挫折击垮。除了我们自己,谁也无法掌控我们的态度,选择乐观还是悲观,一切在于自己,让我们坚持去做我们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决不让逆境轻易地击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