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悲鸣(1 / 1)

普京传 王国章 1283 字 5天前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误,轰轰烈烈的苏联社会主义惨遭失败,国家武装力量的战斗能力也由此大幅下降。普京上台之后,决心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武装力量,以重振军威,让俄罗斯再一次强大起来。为此,普京着力加强俄罗斯的海军建设。2000年7月,普京在公开演说中表示,如果俄罗斯“想在世界新秩序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必须具有重新建立国家舰队的实力。同时,普京还在波罗的海的波罗的斯克港口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盛大阅兵仪式。

不久,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宣布:“为了充分鼓舞俄罗斯海军的气势,俄罗斯军方将派遣‘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以及另外几艘战舰、核潜艇,前往地中海区域进行战略部署和军事演习。”此次军事演习,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海上军事行动。每个人都在预料,事情的开端一定是美好的,而且是富有宏伟蓝图的。然而,就在这美好的期望之下,不该发生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2000年8月12日下午3时左右,在此次任务中担任水下演习指挥艇,装备精良的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北冰洋水域巴伦支海发现了“敌情”,随即下潜,准备对“目标”进行攻击。下午3时至6时,俄罗斯北方舰队司令长官维亚切斯拉夫·波波夫海军上将,接到舰长根纳季·利亚钦关于发现“敌军目标”,并准备发起进攻的报告,波波夫立即同意了利亚钦的请求。然而,正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人员准备发射鱼雷时,易燃物质过氧化氢一下子从鱼雷的一个微小裂缝中泄露了出来,鱼雷装置瞬间发生了爆炸,一时间潜艇隔舱中的温度达到了3000摄氏度。第一次爆炸刚刚结束,两分钟后,潜艇内的其他鱼雷也被高温引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就这样不幸沉没了。

“库尔斯克”号是俄罗斯海军现在服役的第四代核潜艇,能够在水深300~600米的深海中连续执行任务120天,是目前俄罗斯最新式,也是最高性能的核潜艇之一。它的排水量可以达到13900吨,长度154米,通过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潜水时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8节,浮出水面的航速也有15节。“库尔斯克”号可以同时发射24枚巡航导弹,而这些巡航导弹被北约称为“沉船导弹”。每枚导弹的重量为7吨,射程超过500公里,其威慑力足以把一艘航母以及航母所伴随的十艘护航舰直接击沉。因而该核潜艇在军事上被誉为“航母的终结者”。

8月12日晚或者是13日早晨,临近的舰只以及潜艇隐隐约约听到从“库尔斯克”号潜艇上传来的爆炸声,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只是以为“库尔斯克”号在发射鱼雷。

8月13日11时至16时,深水营救装置“警钟”号微型潜艇,突然发现“库尔斯克”号潜艇已经沉入了海底,并且接收到了潜艇之内敲击艇壁的信号。“警钟”号潜艇接到这些消息之后,立即浮出水面,向波波夫报告了所勘测到的这些结果。勘测结果发现,“库尔斯克”号发射报警求救信号的装置遭到了严重的损毁。一个小时之后,负责潜艇设计的人员紧急赶到了事发地点。18时至第二天0时,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做出了初步判定:核潜艇进水舱极有可能发生了人员伤亡,由于舱体进水,潜艇已经不能自行浮出水面了。他立即下达命令,要尽一切可能,抢救潜艇所有的人员。

8月14日8时至11时,库罗耶多夫向普京汇报了这一消息。当时,普京正在黑海度假,第一次以国家总统的身份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普京还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没有结束自己在索契的度假,只是对俄罗斯民众说明了事件的相关经过。随后,普京就遭到了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批评和议论。

潜艇的内部是由可以相互隔绝的密封舱构成,所以通常情况下,在事故发生之时很少有人员的伤亡,潜艇里的人员可以把自己所在的舰艇进行密封,然后坐等外面的救援。一般情况下,核动力潜艇每次出海执行任务时,可以连续在水下维持6个月的时间,并且可以依靠自身的设备自己制造氧气。可是,当时的“库尔斯克”号的动力已经熄火,他们只能依靠储备的氧气维持生命,潜艇内所储备的氧气主要是液态氧和再生药板造氧。这些氧气可以维持2~3个星期。

8月15日,俄罗斯政府成立了事故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副总理伊里亚·克列巴诺夫、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负责。当天,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亲自前往事发地点指挥营救工作。在海难发生的区域,已经有20多艘事故救援船只和水面战舰,以及若干潜艇排开营救阵势。一些曾经参与设计和建造的科研人员也急匆匆地从圣彼得堡赶了过来,这时,水下的救援人员也已经做好了救援之前的所有准备。

但是,天公似乎并不配合此次救援工作的展开,就在救援工作刚刚开始不久,海上突然刮起了强烈风暴,瞬间海浪就达到了3米多高,许多参加救援工作的船只被折断了锚。尽管面对如此恶劣的救援环境,救援人员依旧认真执行救援命令。但是,由于当时的风浪太大,救援人员根本无法完成与“库尔斯克”号潜艇紧急救生舱口的对接,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瞬间化作了泡影。

其实普京一直在认真关注救援工作的进展,但因为此次演习涉及军事秘密,所以不适合发表公开演讲。8月16日,普京再也坐不住了,首次针对核潜艇被困一事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普京承认:“目前,‘库尔斯克’号潜艇的处境非常危险,为了成功解救那些被困的船员,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同时,普京还许诺,一定要把“库尔斯克”号打捞出来。

由于援救工作的艰巨,普京不得不请求支援。“库尔斯克”号是俄罗斯海军新型主力战略的核潜艇,涉及俄罗斯海军最核心的机密,假如俄罗斯对外,也就是向北约寻求帮助,就等于将自己的国家机密向潜在的对手泄露了。尽管与北约“冷战敌对”的状态已经解除,尽管“人命关天”,但是,如果站在军人的尊严和国家安全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无疑是一种“最痛苦的抉择”。

8月17日,英国LR5救援潜艇,以及挪威的救援人员分别乘船赶往了巴伦支海,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英国救援潜艇LR5和挪威的救援人员,赶到了指定海域。

8月21日,挪威潜水人员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打开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应急舱的内外两个封闭舱门。人们最为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潜水员实在不敢相信他们眼前的一幕,潜水艇的隔离舱里早已充满了水,被困在其中的118名船员无一幸免,全部遇难,抢救“库尔斯克”号的任务也就这样结束了。之后挪威方面继续帮助俄罗斯打捞遇难者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