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京正在以全副精力处理达吉斯坦战事及车臣恐怖分子时,俄罗斯国家杜马的选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早在1999年8月20日,也就是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理的那一天,他就曾在克里姆林宫对记者表示,自己将角逐2000年的总统竞选。
在俄罗斯,国家杜马的选举被视为总统选举前的一次预演。在俄罗斯联邦,立法机关是联邦议会,而联邦议会则由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和国家杜马(议会下院)组成。联邦委员会总共拥有178个席位,主要由俄罗斯联邦的89个主体各派2名代表组成。国家杜马则由450名代表组成,其中有50%的议员是通过225个选区选举产生,而另外225人是通过政治团体竞选产生的。因此,俄罗斯国家杜马的选举是各民主党派和政治团体进行角逐的“角斗场”。
当时,在杜马选举中最有实力而且影响较大的政治团体主要包括3个组织。
第一是于1999年8月4日成立的“祖国—全俄罗斯”联盟。这个联盟主要是由“祖国运动”、“全俄罗斯运动”、农业党部分成员组织建设而成。该组织的势力力可以渗透到整个俄罗斯,几乎各个地区都有它的分支机构,所拥有的成员有30万之多。
1999年5月,普里马科夫被叶利钦解除了总理职务,被解职后,他没有遭受噩运,反而身价大增,支持率不减反增,一时间成为了俄罗斯政坛的热议人物,各个派系争抢着拉拢普里马科夫加入自己的联盟。8月17日,年过古稀的普里马科夫再一次站了出来,宣布自己要重返政治舞台,并且出任“祖国—全俄罗斯”的竞选联盟最高领袖。自从普里马科夫出山之后,“祖国—全俄罗斯”联盟的支持率一下子从15%增长到了27%,一跃超过了长期领先的俄罗斯共产党。
其次就是俄罗斯共产党了。在这个组织里,总共拥有55万名共产党员,在全国89个联邦主体中,共拥有2万个基层组织,俄罗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是根纳季·久加诺夫。
第三是以亚夫林斯基政治团体为主导的“亚博卢”集团,该集团成立于1990年,其领导人为格里戈里·亚夫林斯基和前政府总理斯捷帕申,以及前驻美国大使弗拉基米尔·卢金。
以上这三个组织,基本上都是以反对叶利钦的统治为主。
在国家杜马中,拥护叶利钦的组织是“我们的家园—俄罗斯”,该组织成立于1995年5月12日,但是因为叶利钦在执政期间所倡导的“力量”联盟惨遭失败,致使这个联盟在选举过程中显得势单力薄。
所幸,国家杜马有将近一半的议员是通过地方选举产生出来的,而这些地方的官员有很多人是拥护叶利钦的。要想在这次选举过程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就要把国家的这些地方势力组织起来。为此,叶利钦特意让总统府的第一副主任沙布杜拉苏洛夫重新组建一个政治联盟,以求在总统选举和国家杜马选举的过程中挫败其他联盟的实力。沙布杜拉苏洛夫接到这项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与数十名地方最高长官商议此事,最后他们联络到了40名地方官员,并成立了以紧急情况部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为领导的“团结”联盟,也被称作为“熊”,一起角逐国家杜马和总统的大选。
绍伊古在“团结”联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演说中,绍伊古宣布,“团结”联盟将与“我们的家园—俄罗斯”运动一道,参加国家杜马的选举,随后这两个组织就得到了31位地方行政长官的支持和拥护。
1999年12月19日,俄罗斯联邦第三届国家杜马的选举正式开始。这一天,俄罗斯全体国民都在关注着这一事件的走向。因为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媒体关注、政府扶持,以及正确的竞选方针作为指导,在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中,“团结”联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12月23日,俄罗斯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最终的国家杜马选举结果:19日进行的国家杜马选举是合法并且有效的,其中62%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共选出了国家杜马450个席位中的440个席位,共计6个民主党派获得了超过5%的票数,最终得以进入国家杜马。
此时,成立仅仅两个月不到的“团结”联盟获得了23.32%支持率,与俄罗斯共产党相比,只相差了一个百分点,与单名制选区获得的10个席位加起来,总共获得74个席位。这样,“团结”联盟就成为了国家杜马的第二大议会党团代表。
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等同于给叶利钦服下了一颗定心丸。这时,普京的脸上也绽放出了灿烂的微笑,此时的克里姆林宫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