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昂利·列斐伏尔(1 / 1)

昂利·列斐伏尔是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列斐伏尔早期受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与萨特思想的影响,1946年发表了《存在主义》一文,其中专门讨论了存在主义先驱索伦·克尔凯郭尔和尼采,对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作了具体阐发。克尔凯郭尔直面“个人”生存与虚无之境的哲学思考深刻地影响了列斐伏尔,同时还强调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文性,使二者达成“互补”。

[1] 柳鸣九、罗新璋:《马尔罗研究》,128页,桂林,漓江出版社,1984。

[2] 柳鸣九:《中国革命与马尔罗这里——对〈人的状况〉基本内容的说明》,载《当代外国文学》,1989(2)。

[3] [法]戈尔德曼:《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译,56~5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 黄新城:《马尔罗哲理与存在主义——论〈人的状况〉及其对〈死无葬身之地〉的影响》,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5] 李钧:《存在主义文论》,21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文喜:《论梅洛·庞蒂含混的现象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6)。

[7] 李钧:《存在主义文论》,19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