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和哲学家、政治学家雷蒙·阿隆深受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作品中含有浓厚的存在主义观念,评论界将他们称为“存在主义边缘作家”。
梅洛-庞蒂在存在主义盛行的年代里几乎与萨特齐名。不同的是,他在存在主义文坛上更多是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出现的,他的存在主义观念寓于其哲学思想或文论观念中。代表作《知觉现象学》是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所做的生存哲学意义上的深刻阐发。他于1955年发表了《辩证法的探险》,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结合起来,以致在西方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或“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有人为了将他与萨特等人区别开来,甚至称他为“现象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6]。
雷蒙·阿隆与萨特曾一同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阿隆比萨特高两届,两人在4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保持合作,后因思想政治观念不同而决裂。阿隆曾被称为“存在主义者”,不仅因为他与萨特共编《现代》的短暂经历,更重要在于他与萨特在思想上有一致的地方。在其代表作《历史哲学引论》中,他指出,时代是多样化的,而这多样化,更需要人们思想的自由与选择的权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