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文学院在给常任秘书加缪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时评价,“加缪具有活跃的创造力,即使在法兰西以外,也属于文学界的中心人物之一。他被一种真诚的道德观念所鼓舞,把整个生命奉献于对人生最根本问题的探讨。而这种内在的自觉无疑符合诺贝尔奖的理想主义原则。他虽然不断肯定人类处境的荒谬,却不是出于消极的否定论。他的荒谬观可说是由一种强有力的使命所充实的、背叛荒谬的意志。他为了唤醒这种意志,便创造了一种价值。”[8]
“他在本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立继承着源远流长的警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胜负未卜的宣战。但是反过来,他以自己始终如一的拒绝,在我们的时代,再次重申反对摒弃道德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反拨,反对趋炎附势的现实主义,证实道德的存在。”作为挚友,萨特于1960年在《法兰西观察家》发表悼念加缪的文章,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加缪的一生及其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这些话无疑是对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客观而中肯的赞扬。无论从文学史意义上,还是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之政治意义上,加缪都值得后人向他致以崇高的敬礼。如果说,每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都是杰出的,那么,加缪的特殊价值则应该用伟大来形容。
[1] 柳鸣九:《法兰西文学大师十论》,360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 [法]约瑟夫·祁雅礼:《二十世纪法国思潮》,吴永泉等译,13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郑克鲁:《现代法国小说史》,219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法]加缪:《局外人·自序》,柳鸣九等译,4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 [法]加缪:《局外人·自序》,柳鸣九等译,4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6] [法]加缪:《局外人》,柳鸣九等译,104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7] 张蓉:《形而上的反抗——加缪思想研究》,154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8] 肖涤:《诺贝尔文学奖要介》,683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