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东曾经评论艾吕亚的诗作,认为他的诗是行动与沉思并存,集中了词语的精华,表现了心灵活动的宽阔、奇特、粗犷、深沉、辉煌灿烂和撕心裂肺。
“他的作品是现代诗的艺术与法国文化思想优良的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传统的珍贵结晶……他的抒情诗是他的淳朴、善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品的表现。艾吕亚是法国(可能不止法国)现代派诗人中最富于人情味的诗人,也是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创新应运得最出色的诗人。”[12]
面对爱情,艾吕亚自己曾经说过“进行中的爱情才不觉得疲累”,言下之意是,让人们感到倦怠的不是苦难,而是自行停下的爱情的脚步。面对法西斯的滥杀和焚尸炉,诗人说:“我怎么会热爱痛苦,我,比别人更加热爱幸福!”但是,幸福不仅仅和爱情有关,它和集体、众人相关,它并不仅仅牵涉到一个个孤零零的诗人,而是整个社会、国家。这一点,艾吕亚的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幸福有这样的理解,所以,艾吕亚不仅是爱人眼中、法国人眼中的骄傲,也是具有同类感情的不同国度的读者的骄傲。
某些人认为,超现实派是一个具有消极、落后、幻想色彩的文艺运动,其实,他们并没有深刻理解超现实主义作家。其出发点在于反抗传统,反抗约束,从而反抗法西斯。在巴黎陷落之后,艾吕亚和阿拉贡都曾经积极从事地下工作,他们不单在文艺方面尽了抗战义务,甚至在组织群众、训练地下军方面,也成为不可缺少的积极分子。《永生评论》曾是艾吕亚在抗战时期秘密刊行的一本诗与散文的杂志。这个仅出四期的杂志曾将雨果在1875年写的一篇短文刊于报首:“文人的工作从来没有比这时候更伟大的了。……复兴法兰西……为了全世界人们……从什么地方放射出来呢?从人民的灵魂里。”这篇短文可以看成是法国文艺工作者在胜利之后重整旗鼓的宣言,艾吕亚则是切实履行这一宣言的斗士。在正义面前,谁都不是孤立无援的,这不正是诗人艾吕亚指出的人类作为共同体的特质,即守望相助,是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当然,更是一个国家公民性格的养成。
艾吕亚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一员,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名战士。他以生活为诗,以诗为生活,一生不倦地执着写诗。无论是用丰富犀利的笔,还是亲身参战,他都无愧于一位伟大的诗人、一名不屈的战士。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唯美缠绵的爱情诗,更是人之为人应有的责任感与自豪感。无论从艺术还是从为人的角度,他都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亮色。
[1] 许自强:《世界名诗鉴赏金库》,408~409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2] [法]保尔·艾吕亚:《保尔·艾吕亚诗选》,李玉民译,40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 [法]弗朗索瓦兹·普洛坎等:《法国文学大手笔》,钱培鑫、陈伟译注,176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 许自强:《世界名诗鉴赏金库》,410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5] 许自强:《世界名诗鉴赏金库》,367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6] 许自强:《世界名诗鉴赏金库》,371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7] Pierre Brunel,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Tome 2),239页,巴黎,Bordas出版社,1972。
[8] 许自强:《世界名诗鉴赏金库》,415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9] 许自强:《世界名诗鉴赏金库》,370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10] 王忠琪等译:《法国作家论文学》,292~29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11]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1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2] 许自强:《世界名诗鉴赏金库》,410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