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威尔第的聆听(1 / 1)

2013年真的是怠慢了威尔第,除了做了三个歌剧讲座,竟然没有为他的二百年纪念写点什么。当然,这一年是我真正的威尔第“聆听年”,不仅又补充了大量的录音版本,而且它们被放进音响系统的次数竟远远超过了同样二百岁的瓦格纳。当我越来越感到威尔第的“伟大”曾经被我“低估”时,写作的笔竟然愈发沉重。正值我亦参与其间的广州大剧院与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茶花女》即将启幕之时,谈一谈威尔第歌剧的“聆听”,即便不合时宜,也算稍微了却对这位不朽的歌剧大师的歉疚吧。

威尔第的歌剧和瓦格纳一样,我都是主张要么亲临现场,要么只听录音,从来都是有意回避录像制品。如果说瓦格纳的歌剧在不同时期总是有创新性甚至颠覆性的制作,那么威尔第的歌剧给出的想象空间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威尔第的歌剧脚本大多来自戏剧改编,不是大文豪的名作,就是《圣经》或历史传奇,舞台上讲求写实和自然主义,忠于历史背景。说来很有意思,由于威尔第时代意大利政治中的敏感流行病,他的许多歌剧都被迫改变历史的年代和故事发生地,以至于产生不少错乱,即便进入20世纪以后力图再改回去,也还是留下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破绽。鉴于此,我仍然相信,威尔第的戏剧性、音乐叙事及音乐本身的灵感与动力成就了意大利歌剧的高峰,无人可比,无人代替,仅仅是聆听那音乐、那歌声,就已经是极大享受,特别是当你已经被瓦格纳迷惑、迷倒以后,威尔第的纯粹性和朴素而灵感充沛的旋律、节奏、各种情感纷呈、交错的矛盾、并行的故事线,等等,不仅常听常新,甚至可以作为瓦格纳的解药帮助你恢复对歌剧的平常心、对音乐和人声欣赏的单纯性。

威尔第的歌剧是所有歌剧中最具通俗性的,他的26部歌剧中,脍炙人口的便有《茶花女》、《利戈莱托》、《阿伊达》、《奥赛罗》、《纳布科》、《游吟诗人》等,但《命运之力》、《西西里的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麦克白》和《唐·卡洛》等也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上演和录音频率较高。其实《厄尔纳尼》、《西蒙·博卡涅拉》、《阿蒂拉》、《路易莎·米勒》和《海盗》对于歌剧观众来说也并不陌生,如此说来,威尔第歌剧中的成功之作比例实在是太大了,时至今日仍可占主流歌剧舞台的半壁江山。

如果我的这篇文字以所谓的聆听“入门”起始,那么首先要听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序曲与前奏曲》,录音年代在1975年9—10月间,正值卡爷盛年期,录音尽显威尔第管弦乐之美。接下来是阿巴多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合唱专辑,曲目选自九部歌剧,再加上来自《安魂弥撒》的三首,是百听不厌的合唱珍品。

必须承认,表演威尔第的歌剧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尽管全剧录音众多,完美的版本仍属凤毛麟角。比如最流行的《茶花女》,对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合唱队及乐队都有十分强硬并细致的要求。通常我们认为卡拉斯和克劳斯的组合是绝配,但指挥乔尼与里斯本圣卡洛斯国家歌剧院乐团并不令人满意,通常的选择是卡拉斯和迪·斯泰法诺1955年的实况录音,指挥是朱利尼。和克劳斯相比,迪·斯泰法诺的人物性格处理单一,少有血气和**。1959年赛拉芬与罗马国家歌剧院的录音舍弃了卡拉斯而选择洛丝·安吉列斯,男高音起用德尔·蒙蒂,可谓别开生面。洛丝·安吉列斯有温婉动人的一面,歌声尤其迷人,但戏剧张力和投入程度毕竟不能和卡拉斯相比。萨瑟兰的两个《茶花女》录音是当之无愧的声音盛宴,与之配戏的不是贝尔贡齐便是帕瓦罗蒂,如果从声音的完美度和录音的质量方面看,这两个版本都可以买回去,但是否会被他们的演唱所感动,则是另一回事情了。还有一个所谓的“第一选择”是小克莱本的“传奇录音”,乐队好,柯特鲁巴丝好,但是我不太喜欢多明戈,他的声音特征太明显了,几乎所有角色都是这一种声音。

尽管我最爱的曼图亚公爵是帕瓦罗蒂,但最好的《利戈莱托》主人公是卡普齐利,在这个朱利尼指挥的版本里,吉尔达是柯特鲁巴丝,公爵是多明戈,当然还有很给力的玛达伦娜——奥伯拉卓娃。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也给这一版本加分不少。《游吟诗人》整个调子的高贵和古风都需要卡拉斯和迪·斯泰法诺的组合,立体声版的德尔·莫纳科和泰芭尔迪或可分庭抗礼。埃莱德的歌剧指挥艺术在这里表现得可谓淋漓。《阿伊达》难以取舍的两个版本都是卡拉扬的,而且都上了录音“发烧榜”。泰芭尔迪、贝尔贡齐和希密奥娜托的阵容足以PK弗莱尼、卡雷拉斯和巴尔查,而后者还有卡普齐利、莱蒙蒂、范·丹姆、丽恰莱利、莫泽尔等如此强悍的配角。《奥赛罗》仍是卡拉扬的天下。德尔·莫纳科和维卡斯各有力量爆发点,泰芭尔迪和弗莱尼的苔丝狄蒙娜亦属不可或缺的两种风格,普洛蒂和格罗索普的伊阿古演唱得都很精心。整体来说,DECCA版的制作更精致,录音也是我比较适应的味道。忍不住要推荐两个《路易莎·米勒》,马泽尔与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1979年的录音拥有丽恰莱莉、多明戈、奥伯拉卓娃、布鲁森等,我更偏爱的马格版祭出了帕瓦罗蒂、卡芭耶、蕾诺尔兹和迈恩斯等更强的组合。这是DECCA歌剧录音的珍品,仅听序曲便可知马格的功力非同小可。这张唱片属于那种还没听就已经下决心拥有之类。除了指挥和豪华的“卡斯”之外,合唱队也极尽温暖怡人之能事,真是令人一听难忘。

最后我们来听《法尔斯塔夫》。毫无疑问我又迷上了卡拉扬,与其说迷上卡拉扬,还不如说用戈比唱法尔斯塔夫实在是奢华无比啊!其他如阿尔瓦、施瓦茨科普芙、帕内莱、斯帕塔罗、莫芙、梅莉曼等哪一位不是时代天骄呢?在这个1956年的录音面前,朱利尼、科林·戴维斯、阿巴多的演唱者虽然也为一时之选,仍只可望其项背。

其实深度的威尔第聆听,《法尔斯塔夫》不是到顶,《唐·卡洛》《西蒙·博卡涅拉》和《假面舞会》才是精美而紧张得叫人屏住呼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