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世界上,我们青年人唯有不断进取,时时处处留心学习,才能走向成功人生的巅峰。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老人家还一再强调:“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都是现在西方人津津乐道的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未来是学习型社会,学什么不重要,学会学习很重要;终身学习,学到老才能活到老,要活到老必须学到老;学习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学习,人生路上要时时处处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构成人生路上常态风景线。这是当代青年人务必清楚认知的。
回看起来,我这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有什么特殊背景,不仅没有一点过人之处,而且属于脑子不灵光的一类,在自己数十年来走过的人生路程上,相当长时间里处于无比迷茫的状态,一路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窝窝囊囊,有说不尽的委屈、尴尬、无奈、荒唐和辛酸遭遇,但竟然能够历尽千辛万苦而“非失败”地走过来,我自己都有点不可思议。事后分析原因,我觉得最关键的一条,也许就是能够老老实实听毛主席的话,几十年如一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说来说去,老实勤奋、善于学习,确实是人生路上攀爬者必备的首要素质、必要条件和基本技能。
农村孩子要学习,当然要将上学当一回事儿,善于利用国家基础义务教育系统提供的现实条件,高高兴兴“背上书包上学堂”,为自己将来更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是上什么学、到哪里上学,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攀比,为了所谓“好学校”而上学,狭隘地为考试分数斤斤计较、为考上考不上重点而患得患失,却忘了“为了生活而把学上好”这个根本要旨。
一个青年人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向生活学习,直面生活而学习,在广阔天地、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这一点,我们农村孩子相对于城市福里生福里长的孩子,有比较优势。俗话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富家弟子多傻瓜”,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从小吃苦的孩子在艰难跋涉的人生路上苦中有乐、苦尽甜来,而从小享福的孩子走上社会后才知道人间冷暖、窘迫适应的情况,确实是很普遍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在艰难岁月磨砺下,从小吃苦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肯吃苦耐劳,多踏实好学,不断积极进取,而这恰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要件。
当然,现在城乡差别逐步缩小,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都已经城乡一体,往往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农民市民不分彼此。现在时代不同了,农村孩子未必吃苦,城市孩子未必不苦。日前面试一位研究生,他介绍说在大学期间曾到美国某州一家公司实习过半年。问他半年实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说最大的感触是平生第一次知道“苦”是什么。我就说,如果是这样,那还用到美国去实习,你应该到我们中国农村去体验体验生活。那孩子回答说,我就是农村出来的,但从小没有吃过苦,爸爸妈妈照顾得很好,一路读书考学,没有条件和机会感受生活,到美国公司实习才第一次感受到人生。你说这是喜还是悲?是我们当代农村青年的幸福荣光,还是人家美国公司的“非人性”?
总之,时代不同了,城乡慢慢都一样。关键不在于你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要紧的是你有没有直面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能动意识、坚强意志和进取创新能力。在求学路上,往往风云变幻,重要的是能否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往上走;同时,也要顺其自然,如果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了,能走哪里算哪里,车到山前必有路,千万不要为了盲目攀爬万人拥挤的独木桥,而将自己无谓地吊死在风雨缥缈的悬崖绝壁上。关键是,心态要平和,眼界要开放。只要你自己有目标,心中有希望,生活就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