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在综艺中彰显(1 / 1)

——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读解

《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国内首档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节目,旨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它让观众认识和重温了中华汉字的魅力,展示了青少年个性张扬的风采,不仅夺得了高收视率,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节目概述

中文名称:汉字英雄

外文名称:Chinese Spelling Hero

节目类型:文化综艺节日

主持人:马东

节目评委:于丹、高晓松、张颐武

播出频道:河南卫视

在线播放平台:爱奇艺、PPS影音

制作单位:河南卫视、爱奇艺

开播日期:2013年7月11日

播出时间:每周四、周五 21:25

《汉字英雄》是河南卫视联手爱奇艺网站打造的中国首档大型网台联动的文化综艺季播节目。节目集结全国各地青少年中的汉字高手,为他们提供一个公正开放的展示平台,也让观众在紧张激烈的汉字对决过程中,一睹当代青少年个性张扬的风采。节目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面向全体观众,旨在提高当下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内容深度,挖掘自制节目的社会和媒体价值。

节目由知名电视人马东担当主持,于丹、高晓松、张颐武等文化名人鼎力加盟担当评委,誓言掀起汉字风暴,引领电视节目新风向。《汉字英雄》手机同名客户端同步上线,为观众创造全新互动模式。在益智游戏竞技的外表下,此节目更关注青少年对汉字知识与文化传统的认知,更注重对青少年内心世界的触探。在以爱奇艺首席内容执行官马东为首的制作阵容的精心策划下,节目的整体风格、气氛以及包装都更加追求完美。马东表示:“节目还整合了互联网与电视双重平台的各自资源优势,在舞美、视频效果等方面加大投入,营造出炫目的舞台效果。”

此档节目是季播节目,《汉字英雄》第一季于2013年7月11日至2013年8月30日播出,第二季于2014年1月17日至2014年3月14日在河南卫视播出,并由爱奇艺全网独播。伴随“限歌令”的出台,《汉字英雄》这样一档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突出重围,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匹“黑马”。

二、传播源流与路径

与国内其他节目引进国外版权、照搬国外成熟综艺模式不同,《汉字英雄》由马东领衔的顶尖制作团队原创打造,在节目形态上呈现出独特性与多元化的特点。此节目首次以汉字为载体,为青少年打造文化传承的平台,同时深入挖掘青少年选手的日常生活故事,凸显选手个性。《汉字英雄》在保证知识性的同时,还注重丰富节目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节目的可观赏性。

虽然称得上是原创节目,但是在国外也有类似节目值得《汉字英雄》的制作团队借鉴。例如,从1925年开播并延续至今的《美国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虽然与《汉字英雄》相比,在能力考查和制作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美国全国拼字比赛》的延续证明了文字听写类节目的可持续性。同时,《美国全国拼字比赛》以一视同仁的赛制考核外国学生与美国学生,体现出此档节目的国际化视野和极大的包容性,这是我国汉字听写类节目可以借鉴的。

在国内,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算是与《汉字英雄》同时期推出的汉字听写类节目。两档节目的创意都源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传播。不同的是,前者的参赛选手必须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组织;后者以个人身份参与,因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基于“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节目定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风格相对严肃,视听语言也较丰富。而《汉字英雄》在其设计的“汉字十三宫”内,通过评委与选手的互动巧妙地将综艺娱乐与知识竞赛融为一体。可以说,两档汉字听写节目实现了差异化竞争,各有侧重。

三、主要社会影响

《汉字英雄》让观众认识和重温了中华汉字的魅力,不仅夺得了高收视率,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广电系统学习借鉴《汉字英雄》,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互联网媒体人张守科在评论《汉字英雄》时这样说道:“能够将汉字用来做一档综艺节目,这样的创意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加上爱奇艺的强力注入,必将引领综艺节目新台阶。”[1]以上的节目评价充分证明了,《汉字英雄》从形式到内涵对当今电视节目价值提升的意义。

创新的网台联动模式也助力《汉字英雄》的高收视率和网络热度。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第一季已于2013年8月30日全部播完,最高收视率仅次于《中国好声音》与《快乐男声》两档歌唱选秀节目。凭借《汉字英雄》这样一档纯粹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河南卫视在歌唱类选秀节目竞争白热化的周末晚间档连续晋级,在全国同时段节目中收视排名前列。在爱奇艺实时点播的推动下,节目的网络搜索热度也居高不下,在新浪微博话题排行榜上的排名曾一度超越《中国好声音》和《快乐男声》,并创下了“零差评”的好口碑。与此同时,复制《汉字英雄》节目环节而打造的同名手游也爆红网络,在推动当下“汉字听写”热潮的同时,也进一步为节目本身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这些“粉丝”成为节目的基础收视保证。

由于《汉字英雄》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类节目,关于题目答案的争议必将存在。在《汉字英雄》第二季节目录制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一道题目与著名音乐人、导演高晓松当场翻脸。高晓松称“从”算是女子美德;而于丹则反唇相讥,认为按高晓松的说法她应该在家里做饭洗衣才是“德”,在节目现场当评委就是“失德”。最后,节目组不得不更换题目。虽然这场风波在节目实际播出时已经被节目组删除,但还是显现了此节目中题目的不严谨和存在的不可控因素。

四、阐述与评价

《汉字英雄》在正确思想与理念的导引下,精心制作,细致策划,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第一,主打文化牌,以汉字听写为竞技内容。在明星选秀节目盛行的当今,以汉字听写为竞技内容的《汉字英雄》之所以开播就爆红,这与其主打文化牌的差异化内容竞争以及传播文化正能量的优势是密不可分的。节目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打造了“中国制造”的独特标签。汉字这种象形文字的特点在选手竞技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从音、形、义等角度全方位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在获得乐趣与紧张感的同时,熟知和体会汉字文化的演变及博大精深。

第二,巧取看点,话题热度节节攀升。一档极具综艺感的文化类节目自然将话题性看得很重。新鲜多元的节目看点是节目话题性不断的内在源泉。在第一季中,从第一期“小天才秒报笔画震撼全场”到第二期“喵星人降临,高晓松赞早恋”,再到最后决赛“字典姐与猫姐的正面较量,字典姐险胜”,我们不难看出节目组对节目看点的挖掘十分用心。不论是评委老师的点评风格和言论态度,还是选手有关比赛的超高技能和可说的生活点滴,可以说,节目的包装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因此,节目产生超高的网络话题热度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当观众疲于这样的包装手段,如何保证节目话题深度和新鲜度就成了节目组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网台共制”战略结盟,利益风险共担。河南卫视搭档爱奇艺网站的“网台共制”模式,是网络、电视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档全媒体打造的节目,《汉字英雄》在多渠道终端传播方式上就具有明显优势。作为多屏化时代的产物,《汉字英雄》获得了利益与风险的共担。以用户为中心,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积极互动,达到了网台深度合作的效应。节目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跨屏广告传播也是广告商所喜闻乐见的。同时,以《汉字英雄》节目游戏模式为模板的同名手游也为其开辟出新的产业链,节目品牌价值不断提高。

五、阅读延伸

[1]王书画.文化之路:节目竞争的捷径?——《汉字英雄》引发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

[2]李丽.国内电视节目如何致胜?——以《汉字英雄》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5(1).

[3]张琦.论《汉字英雄》与《成语英雄》的创新与启示[J].当代电视,2014(5).

[4]陈渲颖.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电视益智类节目的探索与创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3).

[5]赵岩.《汉字英雄》全媒体致胜要素分析[J].现代传播,2013(10).

[6]王旻,王秀峰.浅析当前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特征及发展路径[J].中国电视,2014(7).

[7]吕一丹.2012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4).

[8]曾祥敏,何辰.探析电视节目生产的“标准化”建设[J].中国电视,2011(8).

[9]李敏.河南卫视2014年内容战略:内容为王文化突围——专访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总监徐涛[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11).

(王雅,孙宜君)

[1] 综艺报.年度节目《汉字英雄》——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EB/OL].[2014-02-24].http://www.zongyiweekly.com/new/info.asp?id=4237.